電腦王52期「誰還在用磁帶機」參考資料

在52期雜誌中,因版面限制造成先進智慧型磁帶機 (AIT) 與 線性磁帶開放技術 (LTO) 部份資料未臻完備,在此補完硬碟博土大哥的資料。 另外,玩家觀點─硬碟博土專欄至今已有10篇文章,文中亦面面俱到地詳述硬碟機各式各樣的技術與原理,若讀者還希望能讀到何種硬碟文章,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各世代AIT磁帶機特點如下:

AIT-1

‧原生儲存容量為25 GB,最大資料傳輸速率為3 MB/s。以1:2的壓縮比率則為50 GB最大儲存容量及6 MB/sec的最大資料傳輸速率。

‧Sony在1999年將磁帶長度由170公尺增加到230公尺,使得其儲存容量增加到35 GB。

‧2001年,其最大資料傳輸速率增加為4 MB/sec。

‧2004年推出ATI-1 Turbo 的版本,最大資料傳輸速率較原來的ATI-1快50%,達到6 MB/sec,儲存容量也擴增至40 GB。

‧為了和DDS磁帶機在價格上競爭,Sony在2004年推出低價版的AIT-E Turbo。

‧2006年推出SATA介面的AIT-1 Turbo磁帶機。

AIT-2

‧1999年推出,儲存容量及資料傳輸速率較AIT-1加倍。

‧首次內建WORM(Write Once Read Manay)技術

‧Turbo機種較原來的AIT-2高50%的容量,資料傳輸速度加倍(與AIT-3相同)

‧Turbo機種內建R-MIC技術(與MIC相同,但不需實際接觸就可以讀取卡匣晶片資料。

‧2006年推出SATA介面的AIT-2 Turbo機種。

AIT-3

‧儲存容量及資料傳輸速率較AIT-2高一倍。

‧Ex機種又較原來的AIT-3高50%的儲存容量及資料傳輸速率。

AIT-4

‧比AIT-3的儲存容量及資料傳輸速率高一倍。

‧新的磁帶磁性材質AME-2。

‧ 與舊版的AIT磁帶機不相容。

AIT-5

‧較AIT-4儲存容量高一倍,資料傳輸速率則是一樣。

‧對AIT-3、AIT-3 Ex與AIT-4提供逆向相容能力。

‧使用新的磁帶磁性材質AME-3。

—————————————————————————————————————–

 各世代LTO磁帶機特點與規格:

LTO-1

‧最初設計的儲存容量依其磁帶長度分別為:10、30、50 及100 GB。

‧磁帶使用RLL 1,7編碼技術。

‧第一台量產磁帶機於2000年9月上市。

LTO-2

‧較LTO-1 儲存容量及資料傳輸速率提高一倍。

‧改採PRML的編碼技術。

‧第一台磁帶機(IBM及HP)於2003年2月通過認證,第一個磁帶卡匣則是於2003年3月才通過認證。

LTO-3

‧儲存容量及資料傳輸速率較LTO-2提高一倍。

‧開始內建WORM(Write Once Read Many)的功能。

‧磁頭的寫入元件數目加倍。

‧第一個磁帶匣於2004年11月通過認證。

LTO-3擁有最大80 MB/sec的寫入資料傳輸速率,在2004年比大多數的硬碟機讀取資料傳輸速率要快,它的最小的串流資料傳輸速率(30-40 Mb/sec)也高過很多的硬碟機。

LTO-4

‧儲存容量較LTO-3提高一倍,達800 GB。

‧增加 256-位元AES-GCM 磁帶機層級的加密技術。

‧資料傳輸速率達120 MB/sec,較LTO-3提高50%。

‧第一台磁帶機(HP及IBM)於2007年4月通過認證,磁帶卡匣則於一個月之後也通過認證。

cherryeye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