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觸控,其實它的運用與技術,早在Windows 7出現之前,就已經遍佈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只是可能透過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形式存在而已,回想一下你家中的微波爐按鍵、各地銀行郵局的ATM等等。雖然前陣子觸控螢幕的問市在當時也是相當熱門的話題,不過在今年似乎已經降溫了不少。
觸控螢幕的退燒,其實小編自己也有所感受,在去年的第四台購物頻道,還會看到搭配觸控螢幕的專案促銷,主持人與廠商一搭一唱的,講的口是口沫橫飛,不過缺乏應用軟體的支援與周邊的搭配,可能連廠商自己都不看好,所以最近經很少看到它在電視上出現,如果有也是all-in-one的機種,再加上現在市面上的滑鼠動不動就2~3000DPI的解析度,除非是有特殊的使用需求,不然你覺得你的手會動的比滑鼠游標還快嗎?
▲電競滑鼠廠商Razer,已經有推出解析度高達5600DPI的滑鼠。
今年的Computex Taipei 2010,從廠商的展示攤位中,可以看出廠商已經注意到觸控市場的問題,在軟體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恐怕在個人電腦市場難有發展,所以有些廠商將觸控技術的重心,轉移至商業用途或是家電產品,有的將投影與觸控技術結合,做成可互動的餐桌或廣告看板,有的則是往大尺寸發展,希望運用在各行各業上,雖然這些都是未完成品,但是相信很快就會在市場上出現。
▲目前已經有餐廳引進,可以用觸控做互動的餐桌,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試試。
在去年發表42吋觸控「電視」的青雲科技,在不久之前已經開始投入量產化,雖然只是單純的在電視前面,加上一塊觸控面板而已,但消費者就會輕易買單嗎?小編認為這跟是否取代滑鼠的使用習慣一樣,你會因為電視可以觸控,就不使用遙控器轉台嗎?所以廠商還是將這個產品定位在商業用途,利用可大尺寸互動、支援Windows 7和價格優勢,希望可以廣泛的結合各種產業的應用。
▲用42吋的觸控電視玩Google Earth,好像比較好玩。
在螢幕前加一塊觸控面版的做法,其實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出現,而且現在台灣廠商的技術都已經很成熟,這種外掛式的觸控面版,尺寸可以說是相當的齊全,小至NB畫面大到電視螢幕,差別在產品已經將觸控面板封裝在外殼內,還是用像護目鏡的方式外掛在外面,而這次廠商送來的42吋觸控電視,小編秉持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以及旺盛的求知欲,原本想拿螺絲起子把它給拆來看,但是廠商懇求手下留情,加上小編心想如果拆了裝不回去,我自己也頭大,最後在雙方溝通之下,為了滿足小編好奇心,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廠商同意再送一個外掛式觸控套件來,因為光學式的觸控電視、跟外掛式的觸控面板,其實原理大家都相同,只是用的尺寸不一樣。
▲開玩笑!從小到大,鋼彈我裝了不下百台,電視我會裝不回去嗎?
我們先回顧一下,T客邦先前的觸控相關文章,了解一下觸控的種類與原理。
▲這張圖可以說明光學式觸控的原理與構造。
在拆之前小編也簡述一下外掛式觸控的構造,等一下大家看圖會比較有概念。青雲的42吋觸控螢幕是光學式的觸控感應方式,在螢幕的左上與右上方,加入2個CMOS鏡頭做為感應器,旁邊有發出紅外線的裝置,並在外框邊加上感光條反射,當手指接觸到螢幕時,因為光線受到遮蔽後,感應器發現中間有阻隔物,再來就透過三角函數運算得知觸控的位置而產生反應。多點觸控則是因為感應用的CMOS鏡頭有2顆,所以能夠同時感應與運算出2個不同位置。
▲這就是外掛式光學觸控面板,下方的L型零件,是用來固定螢幕用的。
▲螢幕前加一塊觸控面板就是觸控電視了,只是後者將觸控的面板包在機殼內。
▲那個亮亮的發光體就是cmos鏡頭,也因為這個零件的關係,所以光學式觸控螢幕的厚度,一直無法減少。
▲黑黑的部分就是感應用的感光條。
▲構造並不複雜,幾個螺絲就拆光。
▲2個CMOS感應器的訊號,會傳到控制板。
▲感應器只用透氣膠帶固定,實在有點無言。
▲將整塊面板拿起後,翻至正面可以看到CMOS的鏡頭。
雖然這次無法把觸控電視拆開來看,但看完外掛式產品之後,相信大家對光學式觸控會有進一步的了解,而與其他觸控方式相比,站在客觀的立場,小編無法肯定誰好誰壞,但目前以低成本、高良率、校正方便……等各種優勢,在觸控螢幕的市場上,有較多廠商採用這種方式,或許你現在不需要用到觸控螢幕或是觸控電視,但是當你需要的時候,外掛式的觸控解決方案,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至少它讓你不用再花錢買一台螢幕。
這個是怎樣?要省也不用這樣吧。
既然發現了,那準備瞬間膠黏死它 XD
這技術看來很簡單,跟紅外線感應很像。
不過不管是什麼東西在上面不就有反應不是,
像蚊子飛過去,甚至停在上面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