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6~4/9日,在信義世貿及南港展居舉辦了四合一兩輪及四輪產業展覽會,台灣車輛研發聯盟在其中的台北國際電動車展有一個主題館,展出了許多國人研發的汽車科技。T客邦也去現場參觀,發現內容相當值得一看。在這裡就介紹其中幾項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
台灣車輛研發聯盟(Taiwan Automotive Research Consortium;TARC)為經濟部技術處於94年推動成立,其目前成員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MIRDC)、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工研院機械與系統所(MSL/ITRI)、工研院材料與化工所(MCL/ITRI)、中山科學研究院(CSIST)及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HAITEC)。從上面的這些單位就可以看出,都是國內的頂尖科技研發單位。
1.行人辨識系統
這是由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所研發的系統,一般來說行人辨識系統要注意的主要有兩個地方:(1)偵測出人形(2)算出行人與車輛之間的距離。過去要達到這兩個功能,主要用到的硬體解法有幾種,第一種是利用一台相機搭配紅外線偵測或是雷達偵測,來偵測出行人與汽車之間的距離。第二種則是利用兩台相機,來計算出偵測到物體的距離。
不過這次在會場我們看到的這套行人辨識系統則只有一個相機,是完全利用演算法做到需求,這個系統既能夠透過即時運算,辨識出畫面中的人形,而且還可以透過畫素來估算物體與汽車之間的距離。這個系統的好處不但是可以裝在任何的車輛上,而且降低了成本。
可以從上圖看出,這個系統可以即時偵測出接近的人物,辨識出有多少個人物在畫面中,並且算出距離。
2.整合式駕駛監控系統
其實這就是一套用來監測駕駛精神狀況,防止駕駛因為精神不繼而出意外的安全系統。在關鍵的硬體上,主要有三個部分設有感測器:
- 在駕駛座前面有相機,可以監控駕駛頭部擺動的現象,來判斷駕駛的精神狀況。
- 在方向盤上有趕光是生理感測器,原理與一般運動手環心率感測器類似,可以偵測駕駛的心跳以及血氧數值,透過這些生理跡象,來判斷駕駛的精神狀況。
- 轉向扭力角度感測器:這是安裝在方向盤下方,偵測駕駛者的方向盤操控,當精神不好的時候出現不合理的轉動。
▲方向盤右側紅色的感測器,就是用來偵測心跳以及血氧飽和濃度的感測器。
而這些資訊最終會整合到內建的監控系統上,目前在這個示範的系統上,只是單純的把使用者的精神狀態由綠到紅分成四個階段,並且列出心跳以及血氧飽和濃度的數值。
我們有詢問為什麼不把酒駕偵測的功能也加進來?根據車測中心感測技術專案室的工程師施淳耀說明,除非要跟警察的酒測器一樣做根吸管強迫駕駛人去吹氣,否則包括冷氣、吹風等因素,汽車內的變數太多,不容易做到準確的數據。
此外,他也表示,這個系統基本上是一個無強制力,是用來提醒駕駛人的系統,基本上如果駕駛人選擇了酒駕,大概也不會理會測出來的數值是什麼了。
3.先進停車導引系統
這是利用超音波掃描來判斷平行停車、倒車入庫的空間大小,是否足夠讓汽車停入的設計。
這個系統在硬體的部分,需分別在汽車的前方、後方以及右側各安置兩個超音波感測器。然後當汽車開過停車位的時候,會先偵測該車位是否空間足夠讓自己的汽車停入,確定空間足夠,才會作用。
當駕駛者將汽車排檔移入倒車檔的時候,放開雙手以及煞車踏板,就可以配合電子輔助轉向系統,系統會執行轉向控制的追蹤,自動控制方向盤轉向,直到汽車停妥為止。
4.L2充電柱
這是由工研院與裕隆電能合作開發的智慧型管理充電系統。可以用來幫助廠商對於電動車的充電柱實施無人化管理,並且兼顧了使用的安全性以及保全性。
這款充電柱採用高耐壓設計,可以防突波電壓達3kV,並有漏電流防護,人身安全防護達到20mA。具有遠端雙向監控技術,管理者可以透過遠端控制來診斷充電柱的問題,操作自動化並且具有語音提醒功能。透過App,消費者還可以預約充電。
5.Space Frame利基車輛
這是由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所開發出來的電動概念車,外型類似金屬中心之前曾經發表過的「金工一號」,不過這次的車門改為鍘刀式車門,而外型也比較有稜有角,不像之前的那麼圓潤。
根據金屬中心工程師林祐廷表示,這款車最高時速可達70公里,完全符合歐規L7車種,在歐洲是可以上路的。不過在台灣由於法規的關係,這類型的迷你電動車還無法上路。
金屬中心研發這款車主要是為了用來示範金屬中心的機屬科技技術,車體採用Space Frame結構,採用模組化設計,車身要加長或是增高都很容易開發,懸吊系統則採用可變剛性彈簧,兼顧了舒適度與操作的需求。
▲在內部的駕駛上,也有提供整合式的智慧系統。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