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最近BBS跟噗浪上被轉貼的熱門關鍵字,李家同教授的大名應該是其中之一。最近李家同教授提到「網路文學邏輯太簡單,會容易讓人變笨」。不知不覺間,記者將「網路文學」跟「九把刀」連上線,竟變成了「李家同說九把刀的文章會讓人變笨」。而有趣的是,網友一樣照酸不誤。
這是個新聞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都享有平等的言論自由,並有充足的管道可以抒發自己的想法。媒體不再只是單純的框框,而是放大到整個網路世界。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檢視或是創造言論。不同的想法都會忠實的表達在相同的環境下。但人所擁有的時空環境都是固定的,不可能無限制的去接收所有的新知,所以才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斷章取義」,將資訊量壓縮成容易吸收的模式。
▲在八卦板打搜尋標題「李家同」,就會看到許多轉貼新聞與炮火猛烈的筆戰
從李家同教授批評BBS開始,常在BBS上討生活的媒體馬上發現到一個現實。這些實質上貢獻了不少新聞素材,並且實際上也是新聞閱聽人的鄉民們,非常不喜歡「這個自以為是的老頭兒」。這些人都「不知道民間疾苦」,「只懂得片面解讀之後就發出言論」。套句鄉民間常起鬨的一句話「噓爆他」。
▲網路留言看似不負責任,其實都留下了紀錄。而且幾乎都能夠整理出來。
但有時候鄉民酸了半天才會回想起,記者們除了出門跑新聞也會上BBS跑新聞,受訪者雖然已經竭盡所能的去回答採訪者的問題,但最後寫稿跟改稿的人,也是那些記者。新聞本身的時效性很重要,每天都是與時間賽跑的生活,與其花時間把稿子修到接近受訪者原意,不如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出重點(或者引用網友說法:寫出爆點),打上跑馬燈,搶在別家之前先曝光。不管內容如何,標題第一時間吸引人是很重要的。最好是標題一看完就可以先下一半結論,等到看完全文再來補另一半結論。起承轉合,一氣呵成。於是就誕生了「九把刀的小說就讓人變笨了,李家同說的。」
▲九把刀也在自己的部落格回應(強調記者可抄),但可能不夠麻辣
真正覺得有新聞價值的媒體反倒不多
筆者自己算是小說迷。而且還很雜食。九把刀的書捧過幾本,京極夏彥系列也是書單重點。遇上書展幾乎都會不小心失控刷卡,讓書架少了許多空間。李家同教授其實講到了一點,邏輯思考這種東西平常就需要多培養。看推理小說跟法律條文這些都只是舉例,但是放棄思考會養成習慣,習慣讓自己跟著平鋪直敘的句子走。例如先看了《龍狼傳》之後看《火鳳燎原》,雖然都是漫畫類,後者的思路邏輯卻加強不少。若習慣了少年漫畫的熱血友情,突然接到爾虞我詐的世界,第一時間通常會覺得「這麼複雜幹嘛,快出絕招啊」,而無法細細品味角色之間勾心鬥角,你來我往的細膩之處。
▲《火鳳燎原》是一部相當有深度的三國改編漫畫,不過故事時間因為加入了不少謀略元素而顯得緩慢。
原本只是一場單純的演講,卻因為記者開始緊迫盯人,用最快的速度開始挑出演講中的語病,甚至於加入了一些多餘的想像連結,藉以炒作出讓社會大眾都愛看的新聞。原本只是單純提出見解,卻不知道為什麼放大成一個張牙舞爪的古板教授挑戰新世代次文化的戰爭。如果回歸到講者的內容,原本只是希望學子培養邏輯觀念,多讀些有益於思考的讀物,卻開始被扭曲成教授特別不喜歡某幾個作家。話又說回來,真正去在意這些攻擊性語言的人也未必很多,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影響到許多閱聽人的資訊。
▲李家同教授接受酷新聞訪問的片段。
老學者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但不見得每種領域都很精通。同一段話換做別人受訪,可能也會被曲解成差不多的意思,但回到最初的敘述時,學者的建議可能只是單純希望,學子能夠多培養閱讀能力,加強邏輯思考能力,才能加強自己的競爭力。網路的世界雖然很美妙,但現代人卻顯得過度沉溺,也開始濫用網路自由,衍生出許多不必要的糾紛麻煩。說真的,與其一直浪費光陰在跟網路培養感情,不如多給自己一點時間,走出戶外與人交際活動,多讀經典好書充實自己的內涵,這可能才是許多演講者愛談的重點,但對於採訪者來說,聽起來是不是這回事,那又是另一個耐人尋味的事了。
雖然白話文易懂易閱讀,但卻沒甚麼深度可言....
就好比數學...常常很多人都說,不就+-*/而已,何必搞一些甚麼次方、根號等等的之類
但卻不知次方及根號的用途...人的腦袋就是要不斷的學習、思考,這樣腦袋才會清晰、邏輯才會廣大嘛
有些白話小說感覺只是娛樂而已...
學生的確是應該多看一些能訓練思考邏輯的書。這點個人非常認同!
現在記者也真的是太誇張了...斷章取義地炒新聞...哀...
http://news.cts.com.tw/nownews/general/201101/201101230658475.html
同樣是華視網站上的文章,兩個標題就明顯互相排斥,第一個標清楚地把李家同沒講過的話當成是他講的話,這已經不能算是斷章取義了。
只可惜語文程度不夠便無法體會話少質精的好處
話少,思想才能快速且精確
白話文易懂,但要表達一個概念卻得用冗長的文句
很長發現某個人講了一堆的東西,重點卻講不出來
或者是圍著某個主題繞圈圈卻繞不到核心
語文能力低落影響的不只有語文,還包含思維
當一個人連要表達自己的意思都得費盡力氣了,還能奢望他有多方思考的能力嗎?還能被期望有更寬廣的思維嗎?
文言文or成語or有深度的文章=要思考,在思考的同時會出現很多種畫面及意涵
人腦的思考是需要長時間培養的
正所謂的「用盡廢退」
這其實就和學第二外語是一樣的道理
為什麼很多人學很久感覺沒有什麼進步
那就是環境中「太少」用到了!
現在的媒體很多都不認真做功課
為了收視率只會刻意炒作
可能沒有什麼的事情 就被莫名扭曲了
> 白話文=不需思考,腦袋易打結
> 文言文or成語or有深度的文章=要思考,在思考的同時會出現很多種畫面及意涵
有邏輯的說話跟用白話文或是文言文本身根本就不湘衝突吧?
用白話文也是可以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不同的用字之後才出口啊?
說穿了無論是白話文或是文言文都只是一種工具,差別的是在台灣整個教育體系缺乏的是科學理性的邏輯思考訓練。
沒有完整的因果關係。
被非常鮮明的指點出來
因而惱羞成怒
大家都應該將心比心、多多檢討自己才是
標題幾乎都是編輯下的(記者會下 但是不一定會用)
鄉民們卻只罵掛名寫報導的記者
設法精確、簡要的溝通表達,才是要練習的重點
> 其實記者是很無辜的
> 標題幾乎都是編輯下的(記者會下 但是不一定會用)
> 鄉民們卻只罵掛名寫報導的記者
>
不過四樓貼的第一篇新聞,很明顯的報導和標題口徑一致(... 但也許記者的稿會被改過也不一定)
可以參考這個 <朱學恆與李家同的恩怨情仇>
http://shianzen.pixnet.net/blog/post/1094312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社會,但是整理過的資訊常常就代表撰寫者的想法,因為人類是很奇妙的生物,你心中支持什麼;你眼睛就會看到什麼;同樣很多人寫出來的文章表面上是整理,其實也只是透過你的腦袋去整理別人的想法所寫出來的東西而已。同樣很多人也會因為透過你寫出來的東西而被影響。
表面上網路的資訊爆炸,帶來的效益是似乎大家都有許多的素材與來源了解新聞資訊,但實際上我們的想法更容易被搜尋引擎操弄,有些人是因為親身與李家同接觸過,但是即使是同樣的面對面接觸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更何況是透過文字呢?
在我們義憤填膺之前,很多事情應該要多看、多學習反面的看法,知道越多資訊並敞開心胸接受,我們才能擁有越中肯的判斷。
也有朋友透露,他現在用人之前都會Google面試者的名字,看看能否扒到什麼東西,藉此作為錄用與否的參考...
一篇好的文章該讓人深思的是文字所傳遞出來的資訊,
而不是文字本身,
寫出艱深難懂有如密碼般的文章根本是本末倒置的事,
怎麼還一堆人以為文言文是好東西啊?
是要跟搶救○文大○盟比智障嗎?╮(╯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