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Sony 來說,APS-C 片幅的無反光鏡機種一直是重要的戰場,從 NEX-3、5、6、7 之後,到型號變更後的 a6000、a6300、a6500 皆屬如此,這系列的特點在於維持輕巧體積的前提下,同樣可展現大尺寸感光元件的優勢,而其產品級距也橫跨了入門、中階與準專業,新推出的 a6500 就屬於其中的最高階機種。
猶記得去年年中時,Sony 才推出了上一代機種 a6300,當時以2400萬畫素、每秒11張連拍、0.05秒對焦等出色性能坐穩 APS-C 旗艦之位,但沒想到事隔半年餘 Sony 就立即推出了下一代機種 a6500,首度加入觸控螢幕以及 A7 II 系列才擁有的「五軸防手震」,使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 APS-C 旗艦。
廠商資訊
台灣索尼■02-449-9111■store.sony.com.tw相機規格
■感光元件:2400萬畫素APS-C格式
■防震:機身五軸防震
■錄影:4K 30fps、100Mbps
■感光度: ISO 100-51200
■螢幕:3.0吋92萬點翻轉觸控式螢幕
■觀景窗:236萬點電子觀景窗
■對焦:425點相位對焦點
■無線傳輸:Wi-Fi、NFC、藍牙
■連拍速度:11fps
■重量:453g ( 含電池與記憶卡)
■尺寸:120x66.9x53.3mm建議售價
新台幣 41,980元
相去不遠的重點更新
單就規格來說,僅比 a6300晚半年出生的 a6500並沒有差距太多,同樣採用2,400萬有效畫素 APS-C 尺寸感光元件,一樣可錄製全畫素讀出、無裁切的4K 3840x2160解析度30fps 影片,連拍速度相同為每秒11張,在對焦表現上面,兩者的相位對焦點數目也一樣是425點,對焦速度最快達0.05秒,且同樣支援暗部-1EV 的對焦能力,也採用耐用的鎂合金金屬機身,以及防塵防滴性能,以提供給專業使用者更好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 兩者的感光度一樣是100∼25600( 可擴充至51200)、電子觀景窗一樣是236萬點 XGA OLED,外形尺寸上也十分接近,如果要從外觀上分辨前後兩代機種,除了從機頂型號之外,也僅能從略加厚的手把與稍重約50g 的重量來分辨,乍看之下前後代兩者似乎差距不大,推出時間點也很接近...這樣看來,a6500的推出似乎會令人覺得有些尷尬?其實不然,a6500所搭載的新功能對一些使用者來說其實是相當必要,即便兩者大半功能相同,但僅有兩三樣規格的更新也是種進步。那麼,前後代機種最主要的差異在哪裡呢?接下來筆者將逐步剖析。
重點檢視
▲前後代機種的細微變化
在外型上 a6500與上一代差距不大,如果不是仔細觀察不容易看出細節差異,實際上除了型號不同,機身在細部上也有小修改。
▲更厚實的握把
從 a6300推出時握把就有微幅加厚,換到這一代 a6500時握把變得更加厚實。
▲APS-C 感光元件
採用2,400萬畫素 APS-C 感光元件,搭配新設計的大型積體電路,具有更大的緩衝區。
▲連接埠
機身輸入埠依序為 micro USB、micro HDMI 以及3.5mm 麥克風。
▲機背螢幕
採用3.0吋翻轉螢幕以及236萬點電子觀景窗,規格與上一代相同但加入了觸控功能。
下一頁還有功能介紹及評測的結果唷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