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性電子產品推陳出新,每隔幾季就可看到某某大廠推出新一代智慧手機、電腦的戲碼,依過往經驗,新一代產品與前一代價格通常不會有太大差異,前代商品甚至還會進行降價,但現在這樣的「撒必思」慢慢沒有了,有的人可能已經發現,消費電子產品悄悄變貴了!
過往消費電子品牌推出商品在小幅升級、記憶體規格相同情況下,新一代產品價格通常與前一代無異,然後針對前一代商品進行降價,但這情況在今年可能看不到,有些廠商很直白告訴你,面板等零組件齊漲,對不起我就是得漲。
以高規低價殺出一條血路的中國廠商率先發難,2017 年初,中國智慧手機廠商已掀起了漲價潮,魅族開第一槍,在 1 月初宣布自家機種魅藍 Note 5 16GB、32GB 都漲價 100 元人民幣,魅族強調,這是匯率、零組件成本不斷上揚所做的艱難決定,小米接著跟上紅米 4/4A 價格同樣增了 100 人民幣,再來一加、樂視等廠商也一一跟進。
聲稱自己賣高性價比產品賣到很孤獨的小米,除了紅米機,旗下小米電視 3S 兩款商品也在近日跟著漲價,原因當然不是不想再孤單,而是漲價產品零售價低於目前的成本,已經是虧錢在賣。幾乎打著買內容送電視的樂視,手機漲,電視當然沒有不漲的道理。
零組件成本直線上揚,中國 PC 大廠聯想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在 16 日營運電話會議同樣發難,表示 DRAM、SSD、電池與 LCD 面板都推高了 PC 的價格。
供不應求 記憶體漲漲漲
智慧手機、電視、PC 全面喊漲,矛頭指向了記憶體、面板等零組件的漲價,甚至連製造晶片的矽晶圓都漲。
以記憶體而言,在多年前價格血戰之下,DRAM 早已形成三強鼎立的寡佔市場,三星、SK 海力士與美光之間嚴控產量,以維持一定的利潤。但從 2016 年下半開始,全球智慧手機出貨成長、記憶體搭載量不斷攀升,需求面看漲,供給面產能卻沒有太大的增加,三大廠在去年積極轉進 20/21 奈米、今年轉進 18 奈米製程,良率還未能即時提升的情況下,供不應求價格自然看俏。
據調研機構集邦科技記憶體儲存研究 DRAMeXchange 最新報告,研究協理吳雅婷即指出,2016 年第四季傳統銷售旺季 iPhone 及中國智慧手機品牌熱度不減,整體行動式記憶體需求強勁,標準型記憶體在產能的排擠效應下,持續面臨嚴重的供不應求,2016 年第四季合約價已上漲逾 30%。其更進一步預估,記憶體搭載量不斷提升,且原廠擴張產能最快要在 2017 下半年才浮現,都延續 DRAM 供不應求的態勢,2017 年第一季標準型記憶體合約價漲幅更逼近 40%。
▲從手機常用 DRAM 顆粒與記憶體模組來看,合約均價來看從 2016 年下半逐漸開始走揚。(資料來源:DRAMeXchange)
NAND Flash 同樣面臨智慧型手機出貨、eMMC/eMCP 平均搭載容量提升,還有 SSD 穩健成長影響需求端走揚,但供給面一樣面臨製程轉換的尷尬期,各家廠商積極轉進 3D NAND Flash,原先 2D NAND Flash 產能下降,但新製程良率還尚未提升下,同樣出現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DRAMeXchange 指出,2016 年第四季 NAND Flash 缺貨情況達到全年最高峰,各產品別價格續創年度新高,而缺貨態勢還會持續到 2017 年的第一季。
供貨角力 面板價格緩緩升
而面板供需失衡情況,首要,三星加大對 OLED 布局,在去年底關閉旗下一條七代線(L7-1)、加速轉進 OLED,已帶起 40 吋電視面板的缺貨潮,夏普改變布局,砍斷對三星、海信的供貨,電視面板供給缺口更大,去年 40 吋電視面板甚至出現 10 美元的漲幅。
調研單位 IHS 面板供應鏈分析師 Deborah Yang 即評論,2016 年對電視製造商無疑是具挑戰的一年,面板供應的短缺與面板價格無預警的上揚,都侵蝕了電視製造商的獲利,Deborah Yang 預估,進入 2017 年電視廠商仍面臨面板價格上漲的壓力。
以 IHS 與 WitsView 兩家調研機構 2 月報價而言,43 吋以下電視面板價格大致持平或小跌,49/50 吋、55 吋單月漲幅都約在 2~5 美元,65 吋漲幅則落在 5~10 美元。手機面板雖相對持穩,但從 2016 年下半,合約價同樣稍稍走揚。
(資料來源:WitsView)
大改版、搞創新,蘋果出招抬定價
相較於電視,智慧手機、電腦牽涉更多零組件以及技術因素,漲價原因也更複雜,但也比電視廠商有更大的調整空間,有些聰明的智慧手機、PC 廠商,在整體成本變高或銷售下滑下,透過大改版、引進新技術、容量升級、開出新規格等方式期望你多花錢買單。
以價格較為穩定的蘋果而言,相較 2015 年 MacBook Pro,新一代 2016 年版 MacBook Pro,搭載的英特爾 Core i5、i7 處理器,從 Broadwell 升級為 Skylake 版本,同為 8GB RAM、儲存空間 256GB 價格皆為 1,499 美元,但在 2016 年版本已看不見便宜 200 美元的 128GB MacBook Pro。而搭載 Touch Bar 版本的 MacBook Pro 直接貴了 300 美元以上,價差就差了一萬塊台幣。傳聞將大幅更新的 iPhone 8 售價傳聞將破 1,000 美元、破三萬新台幣,漲價幅度與先前版本高上不少。
iPhone 平均銷售價格(ASP)在財年 2017 年第一季創下了歷史新高,這個數值是由蘋果產品收益,除以向客戶銷售的單位數量所算出,可看出每季消費趨勢的變化,從圖表可發現,蘋果 2015 年開始每年第一季平均銷售單價屢屢創高,除了季度因素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於 5.5 吋大尺寸 iPhone 的誕生。蘋果 CEO 庫克在 1 月底電話營運會議也坦言,最新一季平均銷售價格的提升,來自於 iPhone 7 Plus 銷售的驅動,而且這次 iPhone 7 Plus 的需求比過往 5.5 吋系列機種需求更加強勁。
(Source:Appleinsider)
從 iPhone 系列過往物料清單(BOM)來看,同樣 16GB iPhone 產品成本逐年開始走揚,但基於蘋果一貫的定價策略,售價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波動,不過,在推出了 iPhone 6 Plus 大尺寸螢幕版本之後,蘋果有了重新訂價的機會,iPhone 6 與 iPhone 6 版本售價差了 100 美元,但其實生產成本大約差了 36 美元,6S 系列也有同樣的情形,藉此蘋果可以獲得更佳的利潤。
(Source:TechWalls)
比規格、擠利潤,PC 廠商搏利潤
而 PC 廠也出現相同的情形,PC 銷售量已是連續五年下滑,對各家廠商而言,存活愈發不易,銷量衝不出去難以低價開拓更多的客源,電腦廠商們紛紛拉高規格,冀望從萎縮的 PC 市場擠出更高利潤。
以 PC 大廠戴爾(Dell)為例, 戴爾 XPS 13 筆電搭載最新版本 Kabylake i3 處理器,4GB RAM、128GB 儲存容量,價格在 799.99 美元,如果你的容量需要到 256GB,那你只能選擇 i5 版本,且記憶體規格直接跳到 8GB RAM,但價格也直接衝到 1099.99 美元,若需要到 512GB 儲存空間,那你只能選擇 i7 版本,該版本再加上觸控螢幕,但也讓你的價格再跳至 1749.99 美元。
從 PC 晶片大廠英特爾來看同樣可看出端倪,即便 PC 開始萎縮,但英特爾去年 PC 平均銷售價格卻來到 2011 年新高,一來英特爾 PC 晶片在 2016 年價格上漲了 7%(這又墊高了電腦廠商的成本啊!!),再者,在遊戲、虛擬實境(VR)系統的崛起下,英特爾高階的 Core i7 處理器晶片銷量也賣得比過往好,顯示 PC 廠商為求在不景氣中殺出一條血路,只好用創新、高規格來拚搏。
(Source:Intel)
物價漲,電視、智慧手機、電腦也來漲漲漲,小心!2017 年你的荷包可能又要更瘦了……。
- The Real Production Costs of Smartphones
- See how Apple’s iPhone reached a new record high ASP of $695
- Top TV Brands Increase Orders from Captive Panel Suppliers Amid Supply Shortage in 2017, IHS Markit Says
- PC prices will continue to go up due to SSD, DRAM, LCD shortages, Lenovo says
(Source:flickr/Media-Saturn-Holding GmbH CC BY 2.0)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