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3 月 14 日,微軟宣佈 LinkedIn 創始人 Reid Hoffman(裡德·霍夫曼)正式加入微軟董事會。緊接著,Hoffman 也在個人的 LinkedIn 頁面上宣佈自己加入微軟董事會的原因,以及之後他的工作。
在他的文章中,有一段話其實很耐人尋味:
加入微軟董事會之後,我將繼續幫助 LinkedIn 沿著之前的方向發展,同時幫助微軟在矽谷地區深化存在性,以及幫助它在產品中更好地使用社群和人工智慧等技術。
(Reid Hoffman)
值得注意的就是這句話:「幫助微軟在矽谷地區深化存在性」。因為作為一家植根於西雅圖的公司,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微軟的確在矽谷的存在感並不高。甚至,微軟還曾經是矽谷的公敵。
為什麼矽谷有這麼多公司會敵視微軟
微軟曾經被矽谷敵視一事,還要從1990 年代說起。
早在 1990 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已經對 MS-DOS 系統涉嫌捆綁應用軟體銷售的問題進行調查,後來這一調查由美國司法部接手。後來到了 1995 年,微軟與司法部達成協議,微軟公司在向 PC 製造商發放 Windows 使用許可證時不能附加其他條件,但這項協議中並沒有阻止微軟開發將其它軟體包裝在Windows裡頭的附加產品。
然而這一年,一家足以代表矽谷科技力量的網景(Netscape)公司上市了。
(馬克·安德森)
網景公司旗下的主要產品Netscape瀏覽器,由馬克·安德森於 1993 年開發出的 Mosaic 瀏覽器發展而來。Mosaic 甫一發布,就受到廣泛的歡迎;於是安德森在矽谷成立了 Mosaic 公司,並將瀏覽器用作商業運作。
1994 年 11 月,Mosaic 更名Netscape;1995 年 8 月,成立不到兩年的網景公司上市。
Netscape瀏覽器的出現讓微軟感受到了威脅,於是後者開始瘋狂反擊。而微軟反擊的主要方式,就是匆匆開發出 IE 瀏覽器,然而將其封裝到 Windows 95 系統中,「免費」贈送;因此,這對依靠瀏覽器生存的網景來說,可謂是致命的打擊。
IE 在產品上並非一無是處;它的快速迭代、技術上的部分領先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 IE 的發展。但微軟為了搶奪了瀏覽器市場,不惜動用自己在作業系統中的優勢和市場定位,採取了捆綁銷售、免費提供、透過商業條款迫使合作夥伴採用、網頁標準壟斷等方式,來打壓網景。
1998 年底,招架不住的網景公司被AOL收購。這家矽谷公司就這樣輸給了微軟。
不過,微軟獲取了瀏覽器之戰的勝利,卻徹底失去了矽谷的好感。一家位於矽谷的軟體工具公司 Loopt 聯合創始人 Sam Altman 後來回憶說:
微軟當時名聲很壞。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微軟真是個惡魔,我絕對不會和他們共事。
所以,當 1997 年美國司法部提起對微軟的訴訟時,整個矽谷的態度反而有些幸災樂禍。1999 年 11 月 5 日,美國法官 Thomas Penfield Jackson 判定微軟公司涉嫌壟斷,對 Apple、Java、網景、Lotus 軟體、RealNetworks 等公司造成了威脅。
判決一出,整個矽谷歡欣鼓舞。後來一個名為 Gary Rivlin 的作者寫了一本題為「陰謀對付比爾·蓋茲」的書,書中提到這樣一句話:
我敢肯定,矽谷各地都在開香檳慶祝微軟開始走霉運。
微軟最倒霉的時候,甚至被法院要求拆分成兩家公司。
從對峙到迎合,微軟與矽谷的關係變了
微軟於世紀之交所遭遇的那場反壟斷案,讓這家公司開始反思。從此以後,微軟越來越注意政府關係和公眾形象,同時也開始與科技業合作,推出慈善計畫等。
微軟當時負責矽谷事務的發言人 Doug Free 說:
經過這一切,你肯定會有對自己更清楚的認識。我們現在已經採取了不同的行事風格。
後來的十幾年間,微軟在矽谷的山景城開設了園區,投資了 Facebook,並與 Twitter、雅虎等多個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微軟依然是一個巨頭,但微軟的態度與上世紀末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微軟在矽谷的園區)
上文中提到的 Loopt 聯合創始人 Sam Altman 表示,雖然過去微軟像一個惡魔,但是如今當他需要為公司的智慧手機應用尋找技術支援時,他還是選擇了微軟的開發者工具、搜索引擎和製圖服務。他反而說:
微軟是個不可思議的合作夥伴。
微軟之所以得到矽谷的諒解,也許還有一個原因:在行動網路的大潮之下,微軟主導和統治的 Windows 平台不再像以前那樣那麼重要了。從 2007 年開始,蘋果的 iOS 和 Google 的 Android 開始大行其道,而微軟在匆忙中推出的 Windows Phone 在幾經波瀾之後,已經幾乎銷聲匿跡。
別忘了,蘋果和 Google 都是身處矽谷。也就是說,行動網路時代,矽谷的風頭遠遠地蓋過了身在西雅圖的微軟。
正如 Gary Rivlin 在 2015 年接受採訪時所言:
或許微軟正在努力變成一個不錯的合作夥伴,不再像之前那樣咄咄逼人,但這是因為他們不再像之前那樣令人害怕了。當你已經不再比別人更巨大和強勁的時候,你也就很難再威脅到別人了。
矽谷對微軟的接受,也許還與微軟最新一任的 CEO 納德拉有關。納德拉上任之後,微軟變得開放了很多,其中的一個例證就是微軟的 Outlook、Office、Cortana 等看門的 app 紛紛登陸 iOS 和 Android 平台。
微軟在開源計畫上也動作頻頻,包括 .Net 和 Visual Studio Code 在內的諸多計畫都紛紛開源。而根據 GitHub 在 2016 年 9 月公佈的資料,微軟已經位居開源貢獻榜的第一名,超過了 Facebook 和 Google。
這讓微軟看起來更加符合矽谷追求開放、自由的氣質。
有了 LinkedIn 和 Hoffman,微軟離矽谷更近了
LinkedIn 也是一家矽谷公司,而 LinkedIn 的創始人 Reid Hoffman 更是矽谷的人脈之王。知名科技媒體 BackChannel 資深主編 Jessi Hempel 說:
如果把矽谷比作人體,保持矽谷健康運作的心臟就是霍夫曼。只需要一通電話或者一封郵件,霍夫曼就可以在幾分鐘內聯繫到矽谷的任何人,而且他總是能找到最有用的那個人。
實際上,在納德拉就任微軟 CEO 之後,馬上就與 Hoffman 見了一面;後來 Hoffman 在回憶此事時表示,納德拉稱自己為「矽谷專家」,而二人的對話內容很快就轉向了領導能力的問題。
所以,有了 Hoffman,微軟在矽谷的下一步會走得更容易些,尤其是它需要在矽谷謀求合作者或人才的時候。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