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 Panasonic 相機部門解散的傳聞甚囂塵上(最後證實也僅相機與影像部門小幅度重組),但 Panasonic 在 2017 年還是端出不少好料,例如年度錄影旗艦 GH5 就可實現 4K 60fps 錄影,而一併推出的 Leica 12-60mm F2.8-4.0、Leica 8-18mm F2.8-4.0 更是 M4/3 家族中的實用好鏡。
實際上在今年 CP+ 展會上,Panasonic 就曾展出當家旗艦 Lumix GH5 以及 Leica DG 12-60mm F2.8-4.0 這顆新鏡頭,不過這樣的組合倒是首次登陸台灣,相信也有不少玩家已經拿到目前已在網路開賣的 GH5。
此外另一顆廣角新鏡頭 Leica 8-18mm F2.8-4.0 則是在不久前發表,並在這次發表會首次問世,以下也有我們一機二鏡的動手玩報導。
GH5 重點介紹
Panasonic GH5 採用的是去除低通濾鏡的 2,030 萬畫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讀取速度快了 1.66 倍,搭載新的 Venus Engine 影像處理器可提升高感光畫質,並具備「自動智慧細節處理」、「3D 色彩控制」、「高效莫爾紋抗噪功能」,並可減低捲簾式快門扭曲現象(Rolling Shutter)。
▲此次 Panasonic 在台展出的 GH5 搭配鏡頭是 Lumix 12-35mm F2.8 一代鏡(紫色外觀),而非支援雙重防震的二代鏡,包含 12-35mm、35-100mm 二代鏡都尚未亮相,預計推出時間仍未定。
身為錄影旗艦,GH5 給出了 4K 60fps、4:2:2 10-bit 的高階規格,是目前除了 Canon 1Dx Mark II 之外唯二可錄製 4K 60fps 的數位相機,雖然沒有大家所盼望的 6K 錄影,但 GH5 新增了「6K」連拍,將原本 G7、GX8、GX85、G80(G85)的 4K 連拍畫質提升到 6K。
在機械快門連拍的部分,使用高速連拍時可達 12fps(AF-S),若是連續對焦 AF-C 模式下則可達 9fps。此外 GH5 亦具備許多高階機種的規格,例如 DFD 高速自動追蹤對焦、225 區多點自動對焦、可隨選自定的對焦點、小搖桿設計、結合鏡頭的雙重五軸防震、鎂合金防潑/防塵/防凍機身等等。
機身概觀
機身連接埠非常特殊的內建了全尺寸的 HDMI 埠(Full Size,Type A),可以在邊錄影的同時邊輸出 4:2:2 10bit 訊號,且還具備「線路鎖定器」(即上下兩枚螺絲孔)可固定線路避免脫落。此外 GH5 亦採用 USB Type-C 連接埠,但依然不支援機身充電。
▲同樣採用側翻式翻轉觸控螢幕,從這張圖可以看到 GH5 機身厚度其實挺厚的,握把也相當厚實,體積近似於 Olympus E-M1 Mark II 但線條更圓潤不少。
▲許多機身快捷鈕都設計在右肩部,包含 WB、ISO、EV、Fn1 與錄影鍵等,模式轉盤則採用按下鎖定的設計。
▲AE/AF Lock 鈕與對焦模式選擇鈕,小搖桿則用橡膠包覆,雖然體積較小,但手感算是還不錯。
SD 卡雙卡槽,近年有許多無反光鏡相機都納入雙卡設計,例如 Fujifilm X-T2、Olympus E-M1 Mark II 以及 Sony a9 等。雖然 GH5 的雙卡設計也一樣支援 UHS-II 規格,但值得一提的是雙卡槽可在選單內自訂「接力紀錄」、「備份紀錄」以及「分配記錄」三種,前兩者決定影像是否同步紀錄在兩張卡片,後者可針對檔案格式,將 Raw、Jpeg、6K 連拍、4K 影片等不同檔案分門別類儲存在不同記憶卡上,可謂相當實用的功能。
▲雖然機身較大(以 Mirrorless 而言),但操作鈕還算是滿小的,不過比起 Sony 來說這具飛梭算是比較好操控了。
▲這具 OLED EVF 應該是 Panasonic 有史以來解析度最高的,具備 368 萬點像素以及 10,000:1 對比度,放大倍率達 0.76x(1.52x),同時原廠亦宣稱幾乎沒有任何的影像延遲。
▲握把雖然不到非常深,但握感還是挺不錯的(類似 GH4),並且在內側也有凹陷設計方便手指抓握。
▲腳架孔靠近機背且平行光軸,機身是中國製造,同時也有垂直手把的接點蓋。
錄影、連拍選單
GH5 最高具備 4K 60fps/8bit 的錄影能力,若採 Cinema 4K 則幅率為 24fps/10bit,流量同樣都是 150Mbps,且無錄影時間上限。GH5 所提供的錄影規格相當繁多,除了上述的 MOV 格式之外,還可錄製 AVCHD、MP4 等格式,但需注意的是 4K 錄影中僅有 MOV 格式的幀率可達到 60fps。
▲觸控板一樣可以在使用 EVF 構圖時拖曳並選擇對焦點,且可在選單內設定相對與絕對位置,但可惜依舊沒有靈敏度的設定,且拖曳的感受並不算相當流暢。
▲機身左肩同樣具備連拍模式轉盤,使用者可從此處切換機械連拍、6K 連拍或是景深合成模式。
使用機械連拍時,無 Live View 的 AF-S 模式下可達 12fps 連拍(H),若改為有連續對焦的 AF-C 則為 9fps(M)。「6K 連拍」的速率則達到 30fps,基本上就與以前的 4K 連拍相同,同樣會記錄聲音檔案再擷取單張畫面,也一樣有按快門前、後中拍攝的選項。
基本上可視為 Panasonic GH5 已具有 6K 30fps 錄影的能力,只是因為某些不可獲知的因素考量而僅做到 4K 60fps 的錄影規格。
Leica DG 12-60mm F2.8-4.0/Leica DG 8-16mm F2.8-4.0
相信 Panasonic 玩家乃至於 M4/3 使用者都對這新推出的兩顆鏡頭相當有興趣吧!尤其是前幾天才正式發表,連 CP+ 都沒展出的 Leica 8-18mm F2.8-4.0,筆者也是第一次摸到這顆鏡頭。
▲這兩顆 Leica DG Vario 新鏡頭都採用消光金屬外觀,變焦/對焦環都採用金屬細鋸齒設計,不若前期的 Lumix G X Vario 一樣採用橡膠變焦環,兩顆大小相若,重量也都在 300g 左右,算是相當輕巧的鏡頭。
▲Leica DG 8-18mm 的口徑是 67mm,12-60mm 這顆的口徑則是 62mm,雖然相較於 G X Vario 的 58mm 口徑稍大了些,但體積並沒有差太多,皆與 Olympus 12-40mm F2.8 這顆鏡頭相若。
▲Leica DG 8-18mm 鏡頭僅具備一個對焦切換鈕,不支援防手震。
遮光罩是卡口式可拆設計,比較特殊的是這顆鏡頭採用內變焦設計,無論在廣角或望遠端鏡頭長度皆不會改變,且可安裝 67mm 的濾鏡,這是 Panasonic 7-14mm F4、Olympus 7-14mm F2.8 都沒有的優勢,且不特別突出的前玉使用時也不易碰傷。
▲Leica DG 12-60mm 具備對焦切換與 Power O.I.S. 切換鈕,支援機身與鏡頭雙重防震。
▲筆者個人倒是很喜歡這兩顆 Leica DG 新鏡頭的鏡頭蓋,都是金屬質感且相當紮實,比起 G X Vario 的鏡頭蓋算是低調且質感更好
放大率比較
這兩顆鏡頭都具備不錯的近拍能力(放大倍率),其中 Leica DG 8-18mm F2.8-4.0 最近對焦距離為 23cm,Leica DG 12-60mm F2.8-4.0 最近對焦距離則是 20cm,相比起來是後者近了一些,但兩者的放大倍率會差很多嗎?以下四張圖皆取最近距離拍攝:
(由於展示現場並沒有很明顯的標地物可拍,因此拍攝壁板字體做為放大率的比較之用。)
其中 Leica 8-18mm 的放大倍率為 0.12x(等效 0.24x),在 18mm 望遠端的放大倍率接近 Leica 12-60mm 的 12mm 廣角端,而 12-60mm 在 60mm 望遠端的放大率則可達到 0.3x(等效 0.6x)。
從這兩顆鏡頭看來,Leica DG 鏡主要的目標並非著重在恆定光圈方面,而是盡可能在較小的體積中取得還不錯的畫質,雖然不是 F/2.8 恆定光圈,但 F/2.8-4.0 一級的差距對拍攝來說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尤其 8-18mm 這顆鏡頭在廣角端還具備等效 16mm 焦距以及 F/2.8 光圈,也可以滿足比較基本的夜景/星空攝影需求,若說真有什麼缺憾的話,就屬價格還有 Power O.I.S. 防手震了吧?
至於大家關心的售價與上市資訊方面,Panasonic GH5 目前已經上市,兩顆 Leica DG 新鏡頭則尚未上市也尚未公佈售價,經筆者詢問官方的答覆是要到今年八月才會上市(也太久了吧?),但相信應有少數玩家已拿到貨了吧?
其他照片
受限篇幅,本篇動手玩重點主要放在規格、機身與重點選單上,詳細的錄影與實拍功能會在往後的文章中介紹。當然,關於 Panasonic GH5、Leica DG 8-18mm F2.8-4、Leica DG 12-60mm F2.8-4 的評測我們也將陸續進行,對此有興趣的攝友們也請繼續關注我們的報導。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