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電影,很少有人的名字能夠出現在影片中。大咖的演員、導演會出現在片頭的名單上,而到了落幕,片尾會出現一長串的工作人員名單。但是即使這樣,能夠上片尾工作人員名單的名額也是供不應求,出現在名單中對於電影從業者來說,真的那麼重要嗎?《紐約時報》日前發佈了題為「Waiting for the Credits to End? Movies Are Naming More Names」的文章,分析了這件事情。
現在,每個好萊塢大片放映完畢後都會有長長的工作人員名單。這個名單可以佔用電影時間的五到十分鐘或更長,而且我們經常留下來耐著性子看這個名單,以免錯過後面的彩蛋。其實,大部分人根本都看不懂這些名單上的人是干啥的。然而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的名字沒法出現,業內有些人認為這個名單還是不夠長。
其實以前,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在二十世紀初,最早的電影沒有任何人員名單,只有個標題。
"但最終,人們開始認識他們喜歡的明星。"現代藝術博物館電影系策展人戴夫·克爾(Dave Kehr)說。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工作人員名單變長了,但並不像現在這麼多。他們都會出現在電影的開始,通常包括演員和主要技術人員。
Kehr先生說:"在六十年代,工會有更多的權力,讓銀幕上出現更多的工作人員名字。名字在銀幕上出現有助於電影從業人員打響知名度,更容易找工作。"
隨著製作越來越奢華,越來越複雜,劇組成員也越來越多。但是在膠片時代,工作室必須注意他們的名單播放時間是多久,因為每個增加的膠片捲軸對預算都有影響。
而現在,電影主要是以數位形式投放,這個成本便不再是一個問題。而在過去十年中,這個名單就變得超級長了。電影資料庫IMDB .com中,至少有50部電影的演員和機組人數都超過2000個。
2013年電影"鋼鐵人3"的人員名單包括超過3700個名字(以及24個特效公司),你還能在IMDB上的許多名稱旁邊看到"未認證的"標誌,這意味著還有些名字沒有出現在螢幕上。不過無論如何,這個名單的播放時間還是7分鐘。
視覺效果和電腦圖形學家亞倫·埃斯特拉達(Aaron Estrada)之前一直無法出現在影片後面的人員名單中。他曾在Sony影業、夢工廠和Rhythm & Hues特效公司工作。他說,不管工作人員名單再長,也總有一些背後默默付出的人無法出現在上面。
誰掌握著權力?
工會和合同決定了誰可以在影片開頭的名單中出現。個別的演出合同,會單獨對這個問題進行談判。獨立影片公司的律師安·布拉克(Ann B. Clark)說:"在合同中,往往會規定名字在名單中的大小、風格和持續時間。"
但是,影片放映結束後的名單是由製片方決定的。"所有的視覺特效公司工作人員的名單一般都是由公司提供的,然後有時候會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談判,"克拉克女士說。"例如,如果製片方從視覺效果公司收到了100個名字,他們可能會說,不,你需要把減少到20個名字。"
例如,埃斯特拉達先生,從事照明、渲染和合成效果的工作,同時也做動畫相關工作。他做了兩個不同的工作,但他被告知,他的名字只能出現一次。
埃斯特拉達先生說,在《蜘蛛人:驚奇再起》中他沒有得到名字上榜的機會,因為他沒有工作足夠長時間。他解釋說:"我只做了三四次鏡頭,工作了一個半月。這達不到內部的上榜標準。"埃斯特拉達先生說,在他的大多數合同中,"明確規定了不能保證名字在影片中出現"。
那麼,合同裡沒有明確規定,那工作人員怎麼才能得到名字上榜的機會呢?克拉克女士說:"我認為,這部分取決於有沒有人來為你付錢,還取決於你和製作名單的人的私人關係。"
- 本文來自翻譯:www.nytimes.com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