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 (Bloomberg) 觀察,1997 年香港回歸的時候,香港的經濟是由李嘉誠與怡和控股等大型香港本土企業主宰,隨著中國企業勢力移入香港,20 年來香港本土勢力逐漸縮小,特別是在金融、房地產、電信業最為明顯。
香港經濟是以金融服務業為主,佔 GDP 的 18%,1997 年香港股市市值前 10 大企業中不見中國企業,都是香港本地企業與外資,現在港股市值前 10 大公司只有一家不是中國企業,包括中國建設銀行、海通證券、中國農業銀行等為香港股市貢獻良多。
由於香港股市成為中國企業全球擴張的基礎,因此現在幾乎所有在香港交易所新上市的公司都是中國企業。香港股市規模也因為中國經濟崛起而快速擴張,1997 年只有 34 億美元,今年至今已有 50 億美元。
房地產方面,包括海航集團及龍光地產在內的中國開發商搶地速度已經超過本地競爭者,今年已經取得價值 370 億港元的政府土地標案,香港本地公司掛零,香港開發商如亨德森土地開發已經停止投標商業地產。
其中中國航空大亨陳峰率領的海航特別活躍,去年年底以來,陳峰共砸下 272 億港元買下前啟德機場的 4 塊土地,去年 11 月海航首次進軍香港土地競標即以破紀錄的 88.4 億港元擊敗香港 19 個投標商。
電信業方面,中國移動現在擁有 5 分之 1 的香港商業電話無線電波持份,與香港本地大亨共同持有,包括新鴻基地產以及長江和記控股等家族。中國電信也計劃在 6 月於香港推出行動服務,中國聯通在 15 年前就開始在香港提供服務。
在媒體所有權方面,去年中國億萬富豪馬雲買下英文報紙南華早報,顯示中國政府希望藉由媒體退散西方影響力的意圖。報導訪問香港浸會大學政治科學教授指出,中國政府要從基礎上改變香港,包括人民的思想,而在回歸以前主宰香港經濟的商人會逐漸失去在香港的地位,除非他們與中國企業合作。
隨著中國企業分食市場,香港當地的企業開始向外投資,1997 年和記黃埔的香港業務佔 69%,旗下長江和記實業去年在香港的營收只有 3%,長江和記轉往投資歐洲與澳洲的行為還遭受背棄香港的批評。
而擁有香港地產和珠寶事業的周大福,最近收購一家澳洲天然氣公司 Alinta,開始經營澳洲的公用事業。市場研究機構香港京華山分析師表示,「對香港當地的大亨們來說,這不是維持自己做為主導地位的問題,而是關於生存,如果他們不行動,他們就會與市場不相關了。」
近年香港 GDP 成長率較回歸初期有所放緩,但佔中國 GDP 比重的放緩速度更大,根據香港信報財經數據指出,90 年代初,香港 GDP 佔中國整體的兩到三成,但這 20 年相比深圳、上海的經濟發展,香港經濟產業結構單一,成長率遠不及中國,至今香港 GDP 佔中國整體只剩 2.9%。
本文授權轉載自:TechNews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