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的618網路購物活動期間,中國第二大電商公司「京東」除了忙著促銷賣貨,還做了一項賺足噱頭的測試:機器人配送。
這個由京東自主研發的機器人,不算太大,可以放置5件快遞,從直播畫面來看,只能放得下中小件快遞。充滿電,可以一口氣跑20公里左右。
而且,這個配送機器人還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可根據配送過程中實際的環境、路面、行人以及交通環境進行調整。在行駛過程中,無人車頂的激光感應系統會自動檢測前方行人車輛,靠近三米左右會自動停車。遇到障礙物會自動避障,可攀登25度的上坡。
看完京東機器人在人民大學一個全流程的配送測試,想像自己如果收到這個小傢伙配送快遞的感受:非常驚喜,非常意外,甚至會對這個的小傢伙感到很可愛。
可還沒高興一分鐘,理智就告訴我,與其等它送貨到樓下,還不如自己去取呢,畢竟在人大校園裡,走到操場旁邊的京東派去取個快遞也不是什麼負擔,甚至速度還更快。
別難為機器人了,它真的快不起來
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劉強東表示,未來5-8年,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勞動可以解決從採購到配送站送到消費者手中。也就是說,機器人配送也就是幾年內的事情了。
但從測試的直播中,有一個讓人悲傷的事實,這個配送機器人人真的太慢了。行走在它後面的媒體記者們可以很輕易的超過它,走到前面。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機器人的最快速度和電動車差不多。但根據實際的畫面,可以肯定的是:它根本達不到電動車的速度!
即使行走在校園這樣相對封閉、路況有簡單的道路上,也會有很多障礙,比如行人、車輛以及路口、路障等,遇到障礙,機器人的處理方式就是停車、避讓。
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是,測試現場的工作人員反覆提醒媒體記者:只能在配送機器人的右後方和右前方拍攝,因為它檢測到前方有人就會停下來。而遇到路口,即使是很小的行人路口,無人車也會降至龜速,「爬行」過去。
如果是在校園外更複雜的路況中,配送機器人很可能都無法正常行駛。
從應用情境來看,京東也就準備先把它放在校園裡用。除了中國人民大學之外,首批京東配送機器人在這個618還會出現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長安大學等校園內。據工作人員介紹,在積累下足夠數據後,下半年會在各學校陸續推廣。
但是,更低效的是在用戶取貨的過程。
在配送過程中,配送機器人會按照預先設定的軌道行駛,並在距離收貨點100米的位置,發送簡訊給收貨人,收貨人透過驗證碼取貨。可如果收貨人沒看到簡訊或者不方便取貨怎麼辦?
京東的解決方案是,配送機器人在收貨點等待半個小時,如果半個小時內無人取貨,就開始配送下一單。但一個極端的情況是,如果配送機器人中的5件快遞,收貨人都不方便取,機器人送貨的結果就是花費了三四個小時,一單都沒送出去……
有點尷尬。
對於用戶來說,與其選擇一個根本無法搞明白你何時方便收穫的機器人送貨,還不如自己走兩步,到校內的京東派取呢。畢竟,校園就那麼大。
機器人取代快遞員?別鬧了!
京東配送機器人的首單測試成功了,雖然不能排除收貨人是安排好的「托兒」的嫌疑(恐怕沒有幾個大學生會把自己收貨地址填成教學大樓)。
與此同時,京東還宣佈機器人配送要常態化:成立京東無人機運營中心、啟動常態化物流配送、物流機器人入倉進行訂單生產。看到他們一本正經的樣子,就想問一句:你們的配送機器人能取代人工嗎?
在已經投放配送機器人的學校中,京東的工作人員還特意強調,原有人工配送還會保留。
所以,完成一單配送機器人就進階到「智慧物流」了?別鬧了,這不過是618行銷的把戲而已。就連無人機配送的把戲,京東都玩了不止一次。
去年618之前以及雙十一期間,京東相繼在宿遷地測試了無人機送貨——去年是天上飛的,今年變成地上跑的。之前的無人機送貨,主要測試農村地區的配送。
據新浪科技報導,京東在宿遷展示了三款無人機,載重量從10公斤到15公斤不等,可以按照規劃的既定航線自助飛行,具備自動裝卸貨功能;無人機的飛行距離約為5公里到10公里,貨物送到後可按指令自動返航。
當然,無人機送貨的概念不是京東首創了。電商界的鼻祖亞馬遜也在測試無人機送貨,然而也只是測試而已。
無人機送貨的最大問題是,投入巨大,但是實際的效率提升根本無法與投入相匹配,甚至效率有沒有提升都還要另說。這個代價,京東當然也清楚。這年頭,連行銷的噱頭,都需要如此大的代價了。
可作為消費者可能只想說:無人機的噱頭我已經看夠了,今年雙十一能讓商品便宜點嗎?
• 本文授權轉載自:Pingwest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