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 2018 年 6 月辭任董事長職務,並且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近期屢屢接受國外媒體專訪。
張忠謀近期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指出,台積電之所以能在晶圓製造產業維持領先的地位,是因為過去以來找到了好的夥伴關係。而獲得中國支援的中國半導體產業,未來幾年內還看不到很大的成果,因為真正的技術不是透過大量投資就可以得到的。
根據報導指出,張忠謀在被問到台積電是如何在晶圓代工獲得成功的。張忠謀的答覆是,從不設計任何東西的台積電,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因就在於找到了適合的合作夥伴。例如;在圖像顯示晶片上找到了輝達 (Nvidia) 及 ATI 兩家公司。另外在智慧型手機方面則有高通、蘋果、華為等公司。
另外,在人工智慧(AI)及物聯網(IoT)上,台積電目前也有許多合作的夥伴。而這些公司未來能夠成功,台積電也才能夠成功,這就是晶圓製造代工的關鍵。
至於,談到獲得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的半導體產業未來的發展,張忠謀則強調,大力投資的中國半導體產業,在未來的幾年內仍然還是看不到很大的成果。即使,要有成果也是好幾年以後了。因為,半導體產業可以透過鉅額投資來擴增規模,但是真正的技術卻不見得能透過大量投資來取得。
而且,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也和「學習曲線」相關。目前包括美國、南韓、台灣、日本的「學習曲線」都已經下來,也就是這些地區的廠商在累積了許多的經驗之後,就會帶來創新和降低成本的機會以繼續領先競爭對手。這方面,中國想要趕上沒有那麼容易。
而台積電在「學習曲線」也上已經走了很長的路,目前在成本方面是全世界最低的,製程方面也是世界領先的。因此,不管是製程還是成本,都不是用鉅額投資就很快可以獲得的,所以中國還需要時間才能趕上。
另外,張忠謀也不認為 3 奈米製程是半導體「終極」製程的說法。他表示,「摩爾定律」是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 18 個月便會增加一倍,但現在時間已經改變了,如果允許每代 3 年或每代 4 年,那麼未來就很可能超越 3 奈米的製程。
最後,對於目前兩岸的關係是否會影響台積電時,張忠謀也表示,就做生意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希望兩方面能夠越來越好。不過,説現在關係不太好,我也同意。但是,至少台積電現在南京的工廠沒有什麼問題,跟華為的關係也沒有什麼問題。
●本文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