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觀點] 進擊的空拍機巨人 DJI,正試圖跨越高聳的相機之牆

[編輯觀點] 進擊的空拍機巨人 DJI,正試圖跨越高聳的相機之牆

在無人機(Drone)的品牌中,目前僅有 DJI(大疆)握有最高的市佔率以及最齊全的產品線,其所生產的無人機產品橫跨工業用、農用、商用、消費級與軍事用途,目前已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無人機品牌,但這間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也許會令許多人都料想不到。

在 DJI 新推出的空拍機雲台「Zenmuse X7」身上,首度採用了 DJI 自家研發的可換鏡頭相機系統,這套名為「DL-Mount」的系統具備了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採用 Super 35mm 格式,具備 14 檔的動態範圍,並支援 6K CinemaDNG 格式、可錄製 Apple ProRes 格式 5.2K 高解析度影像。

一次給你 24~75mm 焦段,全套要價 30 萬

DJI 所推出的這套「DL-Mount」系統可不只是玩票性質而已,值得注意的是,DJI 因應這套交換式鏡頭系統推出了四顆專屬的鏡頭群,分別是:DL-S 16mm F2.8 ND ASPH、DL 24mm F2.8 LS ASPH、DL 35mm F2.8 LS ASPH、DL 50mm F2.8 LS ASPH,焦長轉換率為 1.5x,等於涵蓋了 24mm 一般廣角到 75mm 中望遠的焦段,讓使用者可以視用途安裝不同焦段的鏡頭來完成更專業的拍攝需求。

[編輯觀點] 進擊的空拍機巨人 DJI,正試圖跨越高聳的相機之牆

▲Zenmuse X7 採用 Super 35mm 格式感光元件,整套系統具備四個可換鏡頭以因應不同的拍攝需求。

毫無疑問,從定價與產品定位來看 Zenmuse X7 與 DL-Mount 這整套系統都是相對高階的產品,光是 Zenmuse X7 售價就要 2,699 美金,四顆鏡頭的套裝組也要 4,299 美金,若是一次買齊 Inspire 2 無人機、Zenmuse X7 雲台、四顆 DL 鏡頭,則總共需要 9,997 美金,約合台幣 30 萬出頭,這樣的花費堪比專業的相機攝影系統。於是更令我們好奇的是,DJI 推出的 Zenmuse X7 以及 DL-Mount 這套系統目的為何?所著眼的市場又在哪裡?

「相機」一直是 DJI 的首要考量之一

在今年四月,我們就訪問到了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安展恒,他指出空拍機最重要的兩點就是飛機本身與相機鏡頭。DJI 相當瞭解空拍機的本質,它的主要任務是將可拍照及錄影的相機載運上空,在空中記錄下地面所不能拍攝的影像,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空拍機的另一組成:相機,就是極為重要的核心組件,尤其在社群傳播如此快速的現代,相機的拍攝品質會是最優先被分享出去的核心內容,這也直接成為空拍機主要的性能考量之一。

(詳見: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談:台灣空拍機的市場發展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編輯觀點] 進擊的空拍機巨人 DJI,正試圖跨越高聳的相機之牆

▲Zenmuse X7 可搭載在 DJI Inspire 2 無人機上,但若要購齊整套系統與四顆鏡頭,需要耗資台幣 30 萬元左右。

初試 M4/3 可換鏡頭系統

在空拍機的發展歷程上,DJI 很早就明白優秀的攝影系統是相當重要的,最早的 DJI Phatom 系列是搭載 GoPro 運動攝影機,後繼機種才採用了 1 吋感光元件的設計,此後 DJI 頻頻展現了對相機領域的濃厚興趣,首先是在 2015 年推出可搭載在 Inspire 1 無人機身上的「Zenmuse X5」,它首度採用了可換鏡頭的配置,其所搭載的 M4/3 感光元件可錄製 4K 影片並拍攝 16.1MP 畫素的照片。相對的為了與 Phantom、Mavic 等消費級機種做出區隔,Zenmuse X5 鎖定較專業的玩家與製片者,售價也是相對高階的 2,199 美金,約合台幣 68,000 元,光是一個雲台系統就幾乎可以買得起兩台 Mavic Pro。

(詳見:可換鏡頭的空拍機!DJI 發表 4K 錄影、M4/3 系統空拍雲台 Zenmuse X5

雖然在此之前,空拍機就有載運單眼相機上天空拍攝的先例,DJI 甚至還曾推出對應 Panasonic GH4 的雲台提籠組(Zenmuse Z15-GH4),讓你可以載整台 GH4 飛上天。但對於消費級的無人機來說,將原生的可換鏡頭系統載上天空畢竟是較新穎的概念,這意味著必須要有多出來的體積與重量來設計接環結構,且雲台尚有不同鏡頭重心移動等因素考量,相較於一體式的系統研發難度更高。

[編輯觀點] 進擊的空拍機巨人 DJI,正試圖跨越高聳的相機之牆

▲Zenmuse X5 採用 M4/3 系統,可對應少部分的 M4/3 鏡頭(其他因為重量與重心的因素無法在空拍機上使用)。

如大眾所熟知,M4/3 是一個由 Olympus 與 Panasonic 所主導的相機系統,對於欲經營可換鏡頭空拍機系統的 DJI 來說,是一個片幅較大(相對於無人機)、且進場難度相對低的開放式系統,DJI Zenmuse X5 的接環可相容一部份的 M4/3 鏡頭,相反的 Zenmuse X5 的鏡頭也可裝載在 M4/3 的機身上拍照(雖然極少人這樣做)。

再探高階中片幅市場

DJI 在相機領域所展現的雄心不止於此,在 2016 年,DJI 推出光學變焦達 30 倍的 Zenmuse Z30,並在 2017 年初併購瑞典相機老牌哈蘇(Hasselblad),這項消息在當時無疑震撼業界,實際上雙方的合作在 2015 年就略見端倪,DJI 主動介入紓解了 Hasselblad 的財務危機,並在 2016 年 Hasselblad 中片幅無反 X1D 推出之時,提供相應的資金以幫助哈蘇消化 X1D 的全球訂單。最終,雙方在 2017 年推出了高達一億畫素的空拍機 M600 Pro/H6D-100C,至此為無人機畫下了前所未見的里程碑。

(詳見:中片幅也能飛上天,DJI 與哈蘇合作發表中片幅空拍機系統

在劍指 M4/3 系統與 Hasselblad 中片幅系統的同時,DJI 其實也另有打算,對於一間在相機領域上沒有任何背景的公司而言,如何吸引到各領域的專業用戶會是很重要的問題,在早先的訪談中 DJI 亦表示,DJI 本身擁有一群使用者,哈蘇相機則有另外一群使用者,這兩個品牌的合作也會打開一些新的需求,同理亦可套用在更多人使用的 M4/3 系統上。另一方面在商用與工業用領域,DJI 亦曾在 Zenmuse XT 上搭載與 Flir 合作推出的紅外線鏡頭(熱像儀),由此就可略窺 DJI 在相機策略上的靈活與多樣。

[編輯觀點] 進擊的空拍機巨人 DJI,正試圖跨越高聳的相機之牆

▲DJI 與 Flir 合作推出的紅外線鏡頭空拍機 Zenmuse XT。

核心其實是特化的 APS-C 系統

我們回頭看 Zenmuse X7 這套系統,其所採用的 S35 影像感應器格式為 Super 35mm,尺寸為 23.5×15.7mm,相當接近我們所熟知的 APS-C 格式(25.1x16.7mm),實際上我們在錄製影片時,也經常在等效焦距等數字上將 Super 35mm 以APS-C 計算,儘管這兩者並非完全相同的格式。

Zenmuse X7 採用 Super 35mm 格式具有特殊的意義,對於專業攝錄工作者來說這是相當普遍的格式,並且這個尺寸也介於 M4/3 與中片幅之間,對 DJI 來說是並未涉獵過的領域,相較於全片幅,APS-C 尺寸的鏡頭更輕巧、更好設計,對於載具 Inspire 2 來說,也是可兼顧續航力與操控性的系統。

[編輯觀點] 進擊的空拍機巨人 DJI,正試圖跨越高聳的相機之牆

▲Zenmuse X7 所採用的 Super 35mm 格式相較 Zenmuse X5 的 M4/3 格式更大,尺寸接近 16:9 的 APS-C 系統。

這顆 Super 35mm 感光元件具備相當頂尖的性能,它可讀出 6K 解析度 30fps 影像、具備 14 檔動態範圍、可拍攝 2,400 萬畫素靜態影像、亦可以 20fps 的連拍速度記錄 24MP Raw 檔案。DJI 並未公佈這顆感光元件出自誰手,但如果你是相機玩家,可能會覺得這些規格有些熟悉,它的性能相當類似 Sony 在今年推出的 a6500,這台相機同樣也是 APS-C 格式,且具備極強的連拍能力。

橫空出世的 DL 鏡頭群

令人意外的是 DJI 在 DL 系統上展現了不俗的設計功力,四顆鏡頭最大光圈都是 F2.8,採用可變光圈、鏡間快門設計,其中的 16mm F2.8 ND ASPH 廣角鏡頭甚至還內建了 ND 減光鏡,並且四顆鏡頭都採用了碳纖維材質,重量都在 180g ±2g,長度幾乎完全相同,口徑也同樣都是 46mm,而從官方的 MTF 圖來看其成像亦不馬虎,DJI 官方也宣稱這些鏡頭具備錄製 8K 解析度的實力。

[編輯觀點] 進擊的空拍機巨人 DJI,正試圖跨越高聳的相機之牆

▲為了因應 Zenmuse X7 的三軸穩定雲台,DL-Mount 被設計成體積、重量、口徑、外觀幾乎完全相同的四顆鏡頭。

[編輯觀點] 進擊的空拍機巨人 DJI,正試圖跨越高聳的相機之牆

▲即使鏡頭焦段不同,DJI 仍然有辦法做出體積長度幾乎相同、重量差異僅僅 ±2g 的鏡頭群,並且為了輕量化考量,四顆鏡頭都採用了碳纖維材質。

從規格以及官方的註解上,我們可理解這四顆鏡頭應非源自於 DJI 自家或是哈蘇的光學技術,目前 DJI 或許仍未掌握自製感光元件與高品質鏡頭的能力,但從初代 Phantom、Zenmuse X5 直到 Zenmuse X7 的演進腳步來看,DJI 逐步從搭載其他相機的系統(GoPro),轉變為搭載通用相機的系統(M4/3),再更近一步推出自己專用的系統(DL-Mount),並推出了自己的鏡頭群,這樣的發展歷程在無人機史上仍然是前所未見的。

未來的專業相機系統?

即便從專業化的相機市場來看,Zenmuse X7 以及 DL-Mount 依舊是極具潛力的系統,舉例來說,微型化輕量的系統適合裝載在各種載具上遙控使用、碳纖維的鏡頭材質可適應不適合金屬零件存在的拍攝場合、尺寸幾乎完全相同的鏡頭可完全對應到同一款防水盒,且不需要針對不同鏡頭打造。在需要遙控拍攝的極端環境、以及需要在輕量化載具上錄影的特性,都有可能是 DL-Mount 的應用範圍,不同之處在於 DL-Mount 鎖定的客群絕非一般消費者,而是特殊用途的職業領域。

[編輯觀點] 進擊的空拍機巨人 DJI,正試圖跨越高聳的相機之牆

▲Zenmuse X7 鏡後距僅有 16.84mm,是目前法蘭距最短的 APS-C 系統(比 Canon EOS M、Sony E-mount、Fujifilm X-Mount、M4/3 系統還要短),其原理與所謂的微單相機(無反、MILC、Mirrorless、EVILs)類同,可減輕系統的體積與重量。

過往 DJI 曾將自家的三軸穩定技術獨立,推出 OSMO 這款手持穩定器,也曾做出搭載各種相機的嘗試,在之前的訪談中 DJI 也曾透露,許多產品的推出甚至連他們自己當初都沒有想到。光就相機規格而言,DJI 就擁有各種不同片幅的產品,例如 1/2.3" 的 Spark、Mavic Pro,一吋感光元件的 Phantom 4 Pro,M4/3 尺寸的 Zenmuse X5,Super 35mm 格式的 Zenmuse X7,以及與哈蘇合作推出的中片幅系統。

在相機市場走下坡的同時,無人機的市場正在蓬勃發展,作為一家走得最前面的無人機品牌,我們也許很難預料 DJI 的下一步會怎麼走,從藉 GoPro 站穩腳跟、轉投 M4/3 陣營、推出超高倍變焦雲台相機、乃至於收購哈蘇,最終推出自己的可換鏡頭 DL-Mount 系統,DJI 不斷的在利用自身優勢,拓展品牌深度與廣度。即便這只是選項之一,但在將來,也許我們能見到 DL-Mount 這個專業化的相機系統以不同的姿態和大家見面。

延伸閱讀:

Furch
作者

前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現任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站長,Canon Taiwan合作講師、Sony Taiwan講座講師、正成貿易合作講師、Sony Pro Support攝影師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