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做出全世界第一台隨身聽,並把 Walkman 這個產品變成全世界的共通語彙,Sony 在隨身播放器的領域,一直處領頭的地位,而 2016 年於 IFA 上推出的 Signature 系列,除了是創社 70 年以來的嘔心瀝血之作外,更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任務。
在 Signature 系列的首三款產品當中,負責 NW-WM1A/1Z 隨身聽的專案總工程師佐藤朝明,隨著新產品 NW-ZX300 的推出之際,日前也來到台灣分享 Sony 對於這幾款隨身數位播放器的設計理念,包含去年 IFA 上首次亮相的 NW-ZX300,更與 NW-WM1A/1Z 旗艦機種一脈相承,而不單單只是 NW-ZX100 的升級版而已。
佐藤朝明提到 Sony 在發表 Hi-Res 高解析音質的概念與相關產品之後,其實相當鼓勵設計師們與消費者直接面對面聆聽意見與想法,並且反饋到產品上面,在 Sony 公司中負責隨身聽設計的團隊中有許多工程師成員,也因此了解到消費者對於使用隨身聽來聆聽音樂,往往有一些感到不太協調的地方,這是因為使用隨身聽播放音樂時,多半是使用耳機來聆聽,所以很難呈現出「空間感」這個要素,如何在音樂強弱的變化時,做到不失細節,並產生餘音繞樑的感覺,這種「空間感」的呈現,就成為 Signature 系列的開發核心。
Signature 系列的 NW-WM1A/1Z 隨身聽,除了對於美觀實用以及使用體驗上非常講究,在音質方面,不可不提的就是 Sony 獨家的全數位放大技術 S-Master HX,依照技術的演進,佐藤朝明認為可以分為 3 個世代,第 1 世代是以 Z1000 為首的 S-Mmater MX 技術,以 PCM 48Hz/16bit 的 CD 音質為主,第 2 世代從 2013 年開始,伴隨著 Hi-Res 高解析音質概念而推出的 S-Mmater HX,以 ZX 系列隨身聽做為代表,而 Signature 系列的 NW-WM1A/1Z 隨身聽,加上新推出的 NW-ZX300,則構築出了第 3 世代的樣貌,此時 S-Mmater HX 技術也有所進化,並採用全新的 4.4mm 平衡端子,輸出功率已可達 200mW+200mW 以上。
以 2016 年的 Signature 系列為分界點,前後兩個世代的 S-Mmater HX 技術究竟有何分別呢?其實在 S-Mmater HX 推出之後,佐藤朝明從消費者那邊接受到一些意見,他們覺得所謂的 Hi-Res,透過 S-Mmater HX 所演繹的聲音太過於「數位化」,雖然解析力高,但也失去了一些聲音的情感,於是在後續的 Signature 系列中,也有針對此部分進行修正,並搭載了全新的數位放大 IC 晶片,而且完全是由 Sony 所自行開發的。
而在同一時間發表的 NW-WM1Z 、NW-WM1A,兩者基本上算是孿生機種,最主要的差異點在於外殼的材質,金色的 NW-WM1Z 採用純度高達 99.96% 的無氧銅機身加上鍍金,以減少電阻的干擾並預防氧化,在無氧銅鍍金的這個工序上,通常別家廠商會先鍍一層鎳,避免金和銅發生置換反應,也可預防鍍層容易脫落,但是鎳這種元素在室溫下是帶有磁性的,同樣會對音質造成干擾,所以 Sony 花了相當大的心力,使用特殊三層合金鍍層來取代鎳,任何一個細節都是都是出於提昇音質的考量。
此外,NW-WM1Z 內部採用與 Kimber Kable 合作的四線編織電線,這也是 Sony 首度運用在隨身聽上的嘗試,其提昇音質的效果也令人滿意,此外在電容與電阻方面,因為調音的關係,NW-WM1Z 也與黑色的 NW-WM1A 有些許差別,在以最高音質為前提,用料成本完全不設限的狀態下,才有了 NW-WM1Z 這樣的產品問世,(題外話,2016 年筆者在德國 IFA 展前記者會上,也實際把玩過 NW-WM1Z,台幣價格 8 萬多元的隨身聽,拿起來聽音樂真的手會抖啊!)
最後來提 NW-ZX300,它的開發可以說是出自於一個前提,那就是能否把 NW-WM1A/1Z 的功能規格,移植到 NW-ZX100 這樣的輕巧機身尺寸之中,畢竟 NW-WM1A/1Z 雖然強調音質,但體積重量也較大,作為隨身播放器,攜帶上還是會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將其輕量化之後,是否能維持相同的音質表現呢?NW-ZX300 的確做出了一些改變,某些地方甚至比NW-WM1A/1Z 更加升級,其中一項就是使用特殊的焊料來連接 IC 與電路板,由於 Sony 本身有自己的半導體加工廠,所以能指定工廠使用新的焊料,焊料成份自然是機密,但佐藤朝明透露在成份中含有錫,且僅使用特定地方出產的錫來進行原料加工,這種特殊焊料原本僅用在 Sony 的家用音響,現在則用來提高 NW-ZX300 的聲音表現,達到接近 NW-WM1A/1Z 的境界。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