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作家的實驗:只看傳統報紙,2個月後人生改變了

《紐時》作家的實驗:只看傳統報紙,2個月後人生改變了

海量、碎片化、假新聞、謊言,這是我們常用來形容社群時代下新聞媒體的詞彙,《紐約時報》知名科技專欄作家法哈德·曼約奧(Farhad Manjoo)最近做了一項實驗,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只閱讀紙本報紙、雜誌。

科技改變了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紙本媒體資訊一定比較正確、完整嗎?又或者身處在數位時代的我們,真的可以只閱讀紙本媒體嗎?

只看紙媒,《紐約時報》作家:「這改變了我的人生」

的確有許多科技公司很邪惡,產品也確實存在缺點,當我們在享用科技便利帶來的好處時,常常會懷念起舊時代單純,卻也常忘記科技本身的優點。

《紐約時報》知名科技專欄作家法哈德·曼約奧(Farhad Manjoo)最近做了一項實驗,長達兩個月的時間不看任何網路的資訊、遠離社群網路,只閱讀傳統報紙以及雜誌,期間還搭配 podcast 以及 email 電子信獲取資訊。

實驗結束後,法哈德·曼約奧認為自己變得比較不焦慮、擁有更多時間,認為此舉「改變了他的人生」,並下了一個結論,認為電子媒體已經殘破不堪,並鼓勵大家改變獲取新聞資訊的習慣,盡可能避免看社群上的內容,就比較可以得到相對正確的資訊。

《紐時》作家的實驗:只看傳統報紙,2個月後人生改變了
▲法哈德·曼約奧認為只看紙媒、遠離社群讓自己變得比較不焦慮、擁有更多時間。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微軟在1990年代的口號是「資訊就在你的指尖(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s)」,網路、科技的進展,史無前例的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更多資訊,不過假新聞、演算法偏見,卻也讓人看見網路社群時代的黑暗面。

串流音樂取代厚重的實體唱片、YouTube 讓你不必花大錢也能學會新技能、智慧型手機不僅可以查資料,還能讓你不在辦公室也能辦公事,社群媒體不僅可以維繫親友動態,更能在重大事件發生時,串聯起不分國界的民間力量。

科技讓這些場景都變成了日常,人們也將這樣的生活視為理所當然,大概沒有人會想回到下載音樂、看紙本地圖、只有三台電視台、兩家報紙的年代。

紙本也可能充滿偏見,抱持對資訊的質疑

科技所帶來的資訊爆炸,也讓我們付出相對的代價,在真假難分的資訊大海中,我們比起上一個世紀需要花更多時間過濾、判斷資訊的正確性。科技不僅讓資訊的傳播變得不同,也同時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因為有網路才得以讓資訊普及,城鄉落差有機會縮小,只要一支可以連上網路的手機,就可以讓知識無遠佛界的傳播。

《紐時》作家的實驗:只看傳統報紙,2個月後人生改變了
▲不是只有社群媒體有假新聞,紙本也是有可能充斥假新聞、錯誤資訊、謊言以及充滿立場偏見的觀點。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不是每個人都有錢、有能力訂閱《紐約時報》、《時代雜誌》、《經濟學人》,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閱讀報紙雜誌,科技進步了、時代也演變了,零碎的資訊雖然有很多缺點,但卻能滿足快步調推進的新時代。更何況不是只有社群媒體有假新聞,紙本也是有可能充斥假新聞、錯誤資訊、謊言以及充滿立場偏見的觀點。

哈德·曼約奧認為不一定要閱讀紙本媒體,才能夠得到真正好的資訊,但他建議不要將 Facebook、Twitter 這類的社群媒體當作取得新聞的主要來源,因此與其完全遠離社群、拒看網路資訊,也許我們更應該學習永遠保持懷疑的態度。

數位時代
作者

《數位時代》,關注國內外網路創業生態,精選全球科技業的重要趨勢、創新模式和最新動態,並有記者第一現場的報導,以及各類社群活動消息。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