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科技蓬勃發展之後,各式各樣的「假新聞」,也慢慢的浮現到了民眾面前。YouTube 做為全世界最大的影音分享網站,每當國際上有緊急事件發生時,都會看到網友們上傳號稱「第一手報導」的影片,然而這些看似搶先報的影音內容,卻不見得完全都是真實的。
優質新聞將有更高的曝光度
Google 在今年三月時就曾宣示過,為了強化網路新聞的真實性與內容,並帶給使用者更好的閱覽體驗,所以啟動了「Google News Initiative」計畫,預計在三年內投資三億美元,來強化優質新聞報導的能見度,並為好的新聞業者找出可維持營利的商業模式。
做為「Google News Initiative」計畫的一部分,Google 首先對自己的姊妹企業,同時也是擁有龐大用戶數與影音內容的 YouTube,投入 2,500 萬美元,加強網路影音新聞的閱聽者體驗。
YouTube 指出,為了對抗假新聞,他們將更新 YouTube 的搜尋演算法,讓「權威新聞來源」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可以在使用者的搜尋結果中,擁有更高的能見度,避免虛假的資訊因為其聳動性、熱門性,而讓更多人接收到錯誤的訊息。
除了更新演算法之外,YouTube 也開始在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印度、墨西哥、巴西、南非和奈及利亞等十七個國家測試新功能,將突發新聞的訊息置頂於 YouTube App 或網頁,並附上權威媒體的文字及影音新聞,甚至連建議影片都以信賴媒體為優先,透過更高的優先權來避免假新聞佔據閱聽人視野。
YouTube 也預計將「突發新聞」功能推廣到更多國家,並在一個月內將實裝新功能的國家和地區,提升到 30 個以上。
打破建議影片的惡性循環
YouTube 首席產品經理 Neal Mohan 表示,「突發新聞」功能將不會交由人類決定哪些新聞屬於突發狀況,或者是挑選建議的影片及權威媒體連結,而是由 AI 來運作整個功能;因為 YouTube 的影片量實在太大,若交給員工處理,既會有公平性的問題,亦沒有任何效率。
至於關於建議影片為什麼也要以權威媒體的來源為優先,Neal Mohan 說,過去 YouTube 的演算法在決定接下來要播放的影片時,會優先考量用戶個人的歷史觀看記錄和現在正在觀看影片的「上下文關係」。
在平常的狀況下,傳統的建議影片演算法非常合理;但面對到大量影音內容一次湧入的突發事件時,要是用戶看了一個有問題的資訊來源,YouTube 演算法就會連帶一直推薦有問題的影片,如此一來就會造成惡性循環。
如何定奪「來源權威性」?
雖然說 YouTube 的立意相當良善,但如何決定新聞來源具有「權威性」,卻不見得能讓所有人產生共識。
比方說目前由 YouTube 所釋出的可信賴新聞機構名單中,就包含了曾被美國總統川普拒絕採訪的 CNN,或者是政治立場較為親向共和黨的 FOX News;這些媒體的素質固然有一定水準,但遇到如政治議題的報導時,由於立場的不同,能否把握住「權威性」的意義,卻會讓人相當疑惑。
有陰謀論者認為,YouTube 改變新聞影音優先順序的行為,將會讓一些 YouTube 認為不正確的觀點,無法被表達出來。對此 Neal Mohan 則說,YouTube 正在做的事情,並不是告訴用戶「該怎麼思考」,而是會盡可能地提供多樣化訊息,讓用戶自己為某件事情決定立場。
例如 YouTube 在不久前啟用的「事實查核」標籤,或是在影片下方引用維基百科或大英百科全書的內容,讓用戶對某些爭議事件有更多的資訊和理解,就能促進閱聽人多方面的思考。
必須提高的新聞「重要性」
既然如此,YouTube 為何不乾脆移除平台上的「假新聞」,就能夠一勞永逸了呢?
這是因為刪除這些虛假內容並不是 YouTube 的目標,而且散布謊言也不違反該影音平台的政策,除非是仇恨言論或騷擾內容。換句話說,為了兼顧每個人都擁有的言論自由,YouTube 選擇用提高權威新聞來源能見度的方式,取代掉刪除那些假新聞。
YouTube 表示,「Google News Initiative」所提供的 2,500 萬美元,並非是一個死板的數目,若未來有其必要,將可能隨時增加。YouTube 為了搞定假新聞的問題,還在公司內部建立了一個新聞編輯工作組,為有需求的新聞業者們開發新產品。
YouTube 首席商務官 Robert Kyncl 表示,他們之所以對平台上的新聞內容這麼認真看待,是因為雖然他們看見了新聞業正在發生改變,但新聞的重要性卻變得越來越低,所以必須提高新聞的品質。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