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體當道的現在,Vlog 以及 YouTuber 以蔚然成為當代顯學,但在這麼多人想要踏入的領域中,有什麼是你必須注意的呢?來看看這些初學者最常犯的五大錯誤。
文章目錄
製片、剪片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或者應該這麼說,它需要完整的發想、創意、實地拍攝與後製剪輯,完成一部完整的影片是相當耗時的,但剪出來的東西如果效果差強人意,不僅浪費了寶貴的創意,更等於是將剪片所耗費的時間給丟到水裡白費一樣。
當然,剪片牽涉到的環節極其眾多,我們這邊暫且不提器材與錄製技巧方面的問題,單純就「剪輯」方面來看很多新手都會犯的錯誤。
一、太過強調過場效果
許多剪輯軟體都內建了相當豐富的過場效果(轉場特效),但剪輯新手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濫用這些效果,這就像在 PowerPoint 報告中加入亂七八糟的轉場特效一樣,顯得既突兀又不符主題,同時也等於暴露自己是新手的事實。
事實上,缺少這些過場效果並不會讓你的影片失色多少,就算是在電影剪輯的領域中,最常用的轉場效果也只是跳接(Take / Cut),少部分會用到淡入 / 淡出(Fade in / Fade out)。影片最主要的價值仍是在於內容,剪輯只是達成你目地的手段之一。
二、調色調到走火入魔
許多初學者在剛開始嘗試 Vlog 的時候容易陷入一種迷思,那就是太想要做出差異性,因此將影片色調調整成「非主流」的形式。其實調色事關個人審美觀,客觀來說沒有絕對的對錯,但如果你的影片是面向一般社會大眾,那麼還是要以大眾認可的審美觀為佳。
凸顯個人的特色固然是好事,但在初學時還是建議先從模仿做起。這就跟許多新手攝影愛好者類似,他們經常會把自己的照片後製調過頭,導致場景看起來十分虛假且不現實,影片也是一樣,太過極端的調色也會影響人們的觀賞意願。
三、插入存在感太強的配樂
「配樂是影片的靈魂之一」大多數時候這樣的說法是成立的,但在很多影片中,配樂只是一個配角而已。通常會使用配樂有幾個目的,其一是為了讓主角口白不會顯得太過單薄、其二是環境音太過雜亂需要背景音蓋過、其三是為了與合適的場景搭配,因而需要相對應的配樂。
當然有很多時候配樂才是主角,像是下列這部超高速影片,它剪輯的時間軸就是完全跟著音樂走的:
但在音樂不是主角時,配樂就應該安分當個配角,而不是「因為我找到了個很屌的音樂,所以就把它加進來吧」這種牽強的理由。適當的配樂不應該妨礙觀看者聆聽影片對白,舉例來說,如果是在有口白的狀況下,影片配樂應該選用輕快、節奏感不強、避開人聲的中間調聲部、較適合放在背景的音樂為佳。
四、過度且反覆的轉場剪輯
影片的剪輯是一門十分高深的學問,同樣的素材透過不同的剪輯方式,可以描述截然不同的故事。確實,現在流行許多華麗且創意十足的剪輯手法,好的剪輯手法也會為影片的創意增色不少,例如用手遮鏡頭全黑轉場、跳起來切換到下一個鏡頭瞬間移動、快速旋轉鏡頭淡入淡出...但這同時也是兩面刃,前提還是必須建立在「影片的內容確實有趣」的現實上,若影片本身太過乏味,即使再多的轉場剪輯也無法為影片加分。
五、過於強調個人品牌
許多 Vloger 的另一個錯誤,在於太過想要「與眾不同」,為了強調自己的存在感,很多人會加入存在感極強的片頭、超級顯眼的大尺寸 Logo,同時在影片說明裡放入了大量的個人資訊,迫不及待的希望大家認識你,但其實更多時候,這些多餘的東西都只是干擾觀看者而已。
更有甚者,還有那種影片長度一分鐘,但是片尾卡司就佔了 10 秒鐘的例子在,然後那個卡司表一點意義都沒有。舉個例子像是這樣:
- 企劃:T客邦
- 拍攝:T客邦
- 錄製:T客邦
- 剪輯:T客邦
- 字幕:T客邦
- 特別感謝:T客邦全體同仁
這種卡司表,有跟沒有兩樣(沒有人會希望知道你影片怎麼拍的好嗎?),重點還是在於影片的內容上。想要讓更多人認識你,更好的方式是在片尾加入其他影片的觀看導讀(例如口白 info),亦或是加入短短數秒的拍攝花絮與 NG 片段,這樣調侃自己的片段往往更容易讓人接受。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