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你的名字》之後,就算連不熟悉動漫的朋友也都知道了一個名字:新海誠。8 月 4 日,新海誠的製作團隊 CoMix Wave Films 動畫工作室新作《肆式青春》(台灣Netflix翻譯為「詩季織織」)上映。這次故事的發生在「北上廣」(北京、上海、廣東),全部內容由日本團隊作畫,不過這部電影為中日合作,導演不是新海誠而是三位中國導演。
擁有新海誠製作團隊「加持」,中日同步上映,國際版登陸 Netflix ,這些優勢怎麼看都是一部萬無一失的好片子,但是儘管擁有這些優勢資源,這部《肆式青春》還是難逃「爛片」的命運。
「新海誠」代表了超人氣
新海誠對於動漫迷來說是一個超人氣的代表,是《你的名字》、《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追逐繁星的孩子》等超人氣動漫電影的代名詞。
2016 年《你的名字》日本票房突破 100 億日元,達到了宮崎駿《神隱少女》的票房量級。
新海誠雖一直被譽為「宮崎駿後繼人」,但與宮崎駿的「魔幻風」不同,新海誠動畫走的是「日常」路線。描寫普通人、日常場景、普通生活故事。
少年主人公,日式電車,路旁綠蔭,盛開的櫻花,是新海誠最常用的幾個元素。即使是主人公交換靈魂的《你的名字》,也不會出現「宮崎駿式」的科幻龐克和日式妖怪神魔。
因為注重故事背景色調,畫面真實、唯美,充滿了日式「小清新」風格,每一個畫面都適合當電腦桌布,新海誠也被粉絲稱為「背景殺手」。
不過,新海誠成功的真正原因當然不是只有畫面而已。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情感觸動和共鳴,才是「新海誠」超人氣的原因。 新海誠講述故事和情感表達是細膩、柔軟的。人物情感與電影畫面一樣真實、自然,含蓄得很「日式」、很「治癒系」。
宮崎駿關注世界性話題,戰爭、環保、反核,而新海誠喜歡講孤獨少年的成長故事,茫茫人海中追尋真誠的愛和羈絆。他們代表兩種不同的動漫電影風格,宮崎駿動畫像個怪脾氣的老小孩,新海誠則是追求「純愛」的少年。
《你的名字》之後,新海誠「封神」,其背後的作畫團隊 CoMix Wave Films 也備受推崇,這才有了《肆式青春》的企劃。
「日式」鏡頭也救不了空洞的劇情
由日本動畫工作室製作,《肆式青春》畫風上乘,也有點新海誠「背景殺手」的痕跡,中國版還特別配上地方口音,但這些優點還是挽救不了它空洞的劇情和情感表達。
「北廣上」三個城市故事分別對應「食、衣、住」,導演分別為叫獸易小星、竹內良貴、李豪凌。除了上海篇外,另外兩個故事的表達都讓人詬病。
親情故事《三鮮米粉》,北漂族懷念故鄉的親人和家鄉的「米粉」。美食配上中學生作文似的旁白,哀傷版《舌尖上的中國》就這麼誕生了。
看得出這些獨白意在模仿新海誠的經典作品《秒速五釐米》,可惜失敗了,沒有生活感的台詞讓情感表達變得矯情。不僅無法引起觀眾共鳴,還讓溫情故事變得空洞和尷尬。
廣州篇《霓裳浮光》雖然非常用心地配上了粵語,但「時尚行業」、「姐妹爭吵」、「紙醉金迷」等元素似乎和廣州的城市氣質不符,人物故事變得彆扭、無病呻吟,難以觸動觀眾。
要知道不是每個城市都適合拍《小時代》,與《肆式青春》尷尬的情感表達相比,郭小四的「青春疼痛文學」也沒那麼中二了,也確實能拿個「最熱愛上海獎」。
「肆」沒有第四個故事,寓意為觀眾留白,希望勾起觀眾的青春情懷。可惜,這些年觀眾被騙的次數多了,只要沾上了「青春」二字的電影都讓觀眾特別「提防」。
「青春」題材代表著低齡、狗血、中二,「青春片」幾乎處於觀影鄙視鏈的最末端。
當然也有不少真正「青春」的人熱愛這類電影,否則不會那麼多青春小說被搬上大銀幕。而《肆式青春》很尷尬地卡在中間,既不討年輕二次元粉的喜歡,對成年觀眾來說也太中二、蒼白。
在「新海誠光環」下,《肆式青春》也沒能逃過爛片命運。目前這部動漫電影在豆瓣的評分是 5.5,貓眼電影上評分 7.8。從這個評分來看,可以推斷它是大部分觀眾眼中的「爛片」了。
透過與 CoMix Wave Films 合作可以得到「新海誠式」的畫面,但如何講故事,如何表達情感,如何觸動觀眾,才是編劇導演們應該「模仿」和學習的。
不過,觀眾也不用太失落。CoMix Wave Films 作畫,不是也給大家提供了大量的「桌布」嗎?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