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GP 世界摩托車錦標賽貴為世界最頂尖兩輪賽事之一,除了技術高超的車手,所騎乘的工廠賽車當然也是世界頂尖,但要能穩定的在賽場上高速奔馳,背後的後勤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近日 MotoGP 官方釋出一則影片,介紹了幾項重要耗材零件的更換時機,令人不得不佩服這項運動的高昂成本。
如果有參觀五股重機展的車迷,也許有過近距離欣賞 MotoGP 工廠賽車風采的經驗,所謂工廠賽車,就是不需考慮量產、不計成本、只為速度而生,那些為了車手與賽道量身打造的專屬零件實在令人著迷。MotoGP 賽車上共有約 2,000 個零件,其中會受到里程損耗需要定時更換的約 200 個,小至機油、大至引擎甚至連車架皆在此範圍。
350 km ➔ 機油、水箱冷卻水
在如此嚴苛的高速環境,負責潤滑引擎的機油以及負責降溫的冷卻水可說是保護引擎的第一道關卡,確保在引擎轉速動輒破萬的情況下能夠妥善維持最佳競技狀態。平均每站賽事從自由練習、排位賽直到最後的正賽,整個 Race Weekend 一部賽車共計需跑約 500 km,也就是說在每站賽事進行間會需要至少更換一次機油與冷卻水。
500 km ➔ 鏈條
繼機油與冷卻水後第二個需要定時更換的零件則是鏈條,MotoGP 賽車馬力輸出約 240hp 以上,極速可以達到 350km/h 以上,這樣強大的動力全靠鏈條負責將引擎輸出動力傳遞至後輪,可想而知所需承受的拉扯應力有多龐大,大約每一站賽事都會更換。
1,000 km ➔ 前後齒盤、離合器蹄片、碳纖維碟盤與來令片
與鏈條互相搭配的齒盤當然也是消耗品,在強大的動力之下造成的磨損也非常劇烈,約 1,000km 就必須更換。
會騎檔車、開手排車的話一定知道離合器在起步時的半離合狀態下磨耗最為嚴重,何況是動力強大的 MotoGP 賽車,除了每 1,000km,甚至每當車手練習完彈射起步也會汰換,大約在排位賽結束後就會更換,確保正賽起跑時能夠順利「彈射」。
在賽場上就算衝得再快,也要能有辦法安全的減速才能跑出好成績,MotoGP 賽車在乾地時使用的碳纖維碟盤在日常道路幾乎看不到,原因除了成本高、需要達到一定工作溫度才有最佳制動力外,磨耗也比一般金屬碟盤來得快,而前煞車又肩負主要減速任務 (許多車手幾乎不用後煞車),每 1,000km 進行更換確保賽車保持最佳制動力與車手安全。
1,200 km ➔ 輪框
以一般市售車來說,通常輪框是在經過事故、碰撞後有變形的安全疑慮才會更換,但在頂級賽場上就算用上鎂合金鍛造輪框,也為眾多消耗品之一,每 1,200 km就必須更換。
2,000 km ➔ 引擎
為了壓榨出更多動力,MotoGP 引擎在長時間高轉速的工作狀態之下,損耗程度相當高,2018 賽事規則是每位廠隊車手擁有 7 顆引擎使用數量 (Aprilia、Suzuki、KTM 為 9 顆),比賽期間引擎都會受到嚴格控管,更不可能拆卸進行維修,2018 賽季共有 19 站,平均每 2.7 站就需更換引擎,當然各車廠都希望引擎耐用度能夠延長,畢竟若超過規定數量會受到賽會判罰。
4,000 km ➔ 手把、坐墊
大約每 8 站比賽、4,000 km就會將賽車手把、坐墊更換,畢竟身為賽車不需要考量舒適性,MotoGP 賽車坐墊都只是根據車手身材打造的泡棉,定期更換得以保持車手在激烈操駕變換騎姿時的支撐性。
4,500 km ➔ 車架、搖臂
大約經過 9 站比賽,也就是年度賽事進行到一半時車隊會將賽車的車架與搖臂進行替換,雖然 MotoGP 賽車所使用的鋁合金車架與搖臂強度都絕非市售車可以比擬,但在長時間激烈操駕的受力拉扯後也許會有變形疑慮,畢竟車架也是影響比賽成績非常重要的一環。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