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7 日,波音與國泰航空共同宣佈,全球首架波音 777 客機正式結束 18 年的服務生涯。作為全球首款採用複合材料製造、首款採用 CAD 繪製技術設計的商用客機,這架標榜著波音當時最高技術的商用飛行器,將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土桑市的航空博物館安度餘生。
全球最高效寬體客機的傳奇故事
從國泰退役的這台波音 777 註冊號為「B-HNL」,型號 777-200(簡稱:772),可以說是波音 777 家族的「元老」機型了。
而在噴上國泰航空的塗裝前,這架波音 772 其實是波音公司的測試樣機,主要用於性能測試和展示。
80 年代,波音已經透過旗下的 747 和 767 佔據了全球中、遠程客機市場。但在這兩款機型之間,波音認為他們需要一款載客量比 767 更多、比 747 更高效的機型去填充 300~400 人載客市場的空隙。因此在 1986 年,雙發雙通道的 767-X 開發計畫便啟動了。
起初 767-X 計畫只是單純地對 767 的機體和機翼放大,提升載客量和航程,主要目標是和麥道公司的 MD-11 競爭。然而好景不長,彼岸的空中巴士公司也開始透過 A330、A340 兩款飛機來搶佔波音的中遠程市場,這令 767-X 計畫一時陷入了兩難境地,也讓計畫成為了波音的一場豪賭——
沒有能拿得出手的競爭力,航空公司也對它不感興趣。
在對 767-X 計畫重新定位後,1989 年,波音重新開展 767-X 機型的研發,並在一年後公佈 777 計畫。在新計畫裡,波音將當時最新的航電系統、動力系統、機體設計和機艙佈局,結合 Working Together 項目的八家航司的意見後,波音的工程師根據需求進行了多項針對性開發。
比如可以選用通用電氣專門為 777 家族開發的 GE90 引擎(全球最大民航引擎),也可以選用普惠 PW4000、勞斯萊斯的 Trent 800。
起初波音對法國達梭公司開發的 CATIA (Computer-aided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ve Application)3D 系統並沒有太大信心。畢竟在此之前,飛機設計主要是透過圖紙繪製,電腦在那時仍然是個新東西,更別說是用來設計數百上千個精密飛航零件了。
不過在經過數十次的成功測試後,波音最終還是決定當第一個勇於冒險的企業,採用 CATIA 來完成 777 的整機設計。因此在電腦的精密支援下,777 成為了首款沒有用於測試設計的原型機機型,且在不久後的 1994 年完成了首次展示飛行。
而這架代表著波音公司頂尖技術成果的樣機,編號 WA001,也就是這次從國泰退役的 B-HNL。
嚴格來講,B-HNL 不是國泰接收的首架波音 777 客機。畢竟這架飛機在首飛後一直被波音用於一系列的非破壞性測試,以及後續 200ER、300 等機型的開發。因此,一直到 2000 年才正式交付國泰航空(國泰為 777 八家啟動航空公司之一)。在此之前,美聯航的 777-200 已投入運營,國泰也已經在西雅圖接收了在 200 型基礎上增大的 777-300。
但作為全球最高效的民航客機之一,無論是對波音還是國泰而言,B-HNL 都有著重大意義。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