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7年3月 Apple Pay 正式登陸以來,行動支付已經成為了台灣社會最熱門的話題,而且不斷有新鮮事發生。無論從支付的方式、工具、優惠,甚至是通路廣泛性,台灣行動支付的各個面向,都獲得民眾熱烈探討,也產生了許多的疑惑和誤解。
尤其在前陣子 LINE 與一卡通公司進行合作,推出新的電子支付服務「LINE Pay一卡通」後,外界更是感到一團混亂,不斷詢問究竟 LINE Pay 與 LINE Pay 一卡通有何差別?行動支付和電子支付之間,到底又有什麼樣的差異?本期的主題學習不僅要讓讀者一次搞懂各種不同行動支付方案間的區別,也要將目前市面上較多人所使用的支付工具進行介紹,並透過圖文教學的方式,指點如何設定與使用,帶讀者輕鬆跨入無現金的行動支付便利生活!
國際三大Pay:手機NFC感應式信用卡
目前台灣最常見,消費通路也最廣泛的,莫過於是俗稱「國際三大Pay」的 Apple Pay、Google Pay 及 Samsung Pay。雖然說這三種 Pay 的原理都很類似,並且都是透過手機內建的 NFC,綁定銀行信用卡進行感應付款,但各自卻仍有各自的亮點。
iOS裝置專屬的Apple Pay
Apple Pay 由蘋果公司所推出,透過NFC近場通訊技術,將信用卡的資料加密儲存於 iPhone 6以後型號的手機中,當消費者需要進行付款時,只要將手機靠近感應式刷卡機,並用 Touch ID 或 Face ID 進行認證,就會發送 Token 而非卡號到銀行端進行認證並付款,藉此達到比信用卡更高的安全水準。
曾經改名稱的Google Pay
Google Pay 舊稱Android Pay,內建於符合規格的 Android 手機中,其運作原理和 Apple Pay 大致相同,唯一有差別的是,Google Pay 為了因應 Android 手機廠商眾多,硬體規格不統一的問題,選用了 HCE 雲端模擬手機上的 SE 安全控制元件,但仍然應用了 Token 技術來傳送刷卡資訊。
擁有磁條感應的Samsung Pay
Samsung Pay 則是由三星推出的行動支付服務,僅應用於 Samsung 自家的裝置上,除了能像前兩種 Pay 一樣,透過 NFC 感應付款之外,Samsung Pay 還加入了 MST 磁條感應技術,模擬舊式刷卡機可以接收的磁訊號,方便非感應式刷卡機的店家進行收款,可以說是相容性最高的行動支付方案。
LINE Pay:通路最廣的第三方支付
在2015年,原本只專注於即時通訊軟體業的 LINE 公司,正式在台灣推出了第三方支付服務「LINE Pay」。消費者只要透過原本的 LINE App 綁定信用卡後,就可以在各大超商及部分實體商店進行掃碼支付。初期,LINE Pay 打出了許多優惠來吸引用戶進行綁定,例如透過LINE Pay付款即可享有點數回饋等,並靠著 LINE 在台灣龐大的社群力量,於 Apple Pay 登台前,LINE Pay 曾一度榮登成為行動支付霸主的寶座。其後,LINE Pay 持續擴展通路,並與電商合作加強優惠力道,至今仍是實體商店第三方支付手段中,最多消費者的選擇。
LINE Pay
● 支付型態:第三方支付
● 開辦公司:LINE Taiwan
● 付款方式:主動掃碼、被動掃碼、應用程式內購
● 應用通路:超商、超市、賣場、百貨、網路商店
本質是第三方支付
由於品牌策略與產品定位的關係,LINE 公司打從一開始就不使用「第三方支付」的稱號來宣傳 LINE Pay,反倒是將它與 Apple Pay、Google Pay 等類似服務畫上等號,主打「用手機就可以在實體商店付款」的方便性,這也許可以視為大多數消費者,其實並不明白原來 LINE Pay 屬於第三方支付業者的原因。即便如此,LINE Pay 靠著 LINE 的驚人市佔率,確實達到呼朋引伴、聚集用戶的效果,成功搶下行動支付領域一塊不小的市場,並直接影響到了台灣民眾後來對行動支付的看法。
需綁定信用卡或簽帳卡
身為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費者使用 LINE Pay 之前,必須要綁定合作銀行的 Visa、Master Card 或 JCB 信用卡,而部分銀行也支援綁定簽帳卡,接著才能夠透過掃瞄條碼的方式,在商店進行購物。雖然說還是得綁定信用卡,但 LINE Pay 與國際三大 Pay 不同,由於是經過 LINE 第三方進行代收、代付的動作,所以每月的信用卡消費明細上,將會出現 LINE 或 LINE 加上消費商店的收款人名稱。除此之外,在 LINE Pay 的「交易紀錄」選單中,也可以依時間查詢每一筆詳細的消費紀錄。
整合點數回饋功能
擁有大量回饋是許多人選擇使用 LINE Pay 的主要因素。由於 LINE 原本就擁有 LINE Points 點數系統,所以只要在指定的店家進行消費,就可以回饋一定比率的 LINE Points,提供使用者於購買貼圖或實體、網路店家消費時折抵用。在正常情況下,LINE Points 與現金的抵用是1比1,即一點的 LINE Points 等同於一塊新台幣,而支援 LINE Pay 付款的商家,也大多都接受使用點數折抵,如果是經常購買貼圖、主題,或者是習慣於超商進行消費的用戶,就會發現 LINE Points 的實用度真的很不錯。除此之外,由於 LINE Pay 綁定了銀行信用卡進行支付,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僅可以收到 LINE Points 回饋,更可以享有信用卡本身的紅利優惠。
與銀行聯名推出信用卡
在2017年時,LINE Pay 與中國信託合作,聯名推出了「LINE Pay信用卡」,當時有許多人認為,是不是沒有申辦該卡,就不能夠使用 LINE Pay 服務,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中國信託的「LINE Pay信用卡」及「LINE Pay簽帳金融卡」,其本質仍然是塑膠卡片,而且與一般的信用卡功能大同小異,只是增加了綁定 LINE Pay 進行消費時的點數回饋量,而單純用塑膠卡片進行消費時,也只僅有該卡能夠獲得 LINE Points,是為主打特徵。而消費者即便綁定其它金融機構發行的信用卡,只要是透過 LINE Pay 進行掃碼消費,且購物店家有在點數回饋的合作名單中,同樣可以正常使用 LINE Pay 並取得 LINE Points。除此之外,「LINE Pay信用卡」及「LINE Pay簽帳金融卡」還有一個特別功能,即是每筆消費都會透過 LINE 進行推播通知,即便是用塑膠卡片而非透過 LINE Pay 掃碼支付,同樣也會有通知,如果有異常交易第一時間就能發現,其他卡片則只有透過 LINE Pay 進行掃碼支付時才會收到通知。
LINE Pay一卡通:升級版電子支付平台
在 LINE Pay 打下了紮實的市場基礎後,僅有第三方支付服務權限的 LINE 公司,很快就發現台灣人在行動支付領域上的適應力與消費力,真的非常驚人。於是在今年9月,LINE 與擁有電子票證牌照的一卡通票證公司合作,推出了「LINE Pay一卡通」,開始進軍電子支付市場。LINE Pay 一卡通與原先的 LINE Pay 相較,不僅需要另開新的儲值帳戶,更支援好友間的互相轉帳、分帳功能,整體來說都比僅能進行付款的 LINE Pay 更加全方位。只不過,LINE Pay 與 LINE Pay 一卡通本質上並不是相同服務,操作邏輯也有不少差異,筆者建議消費者最好將兩者分別看待,這樣會比較好理解它們的使用情境與相異點。值得一提的是,LINE Pay 一卡通直到年底前,只要註冊都會限量贈送紀念版實體卡,想入手珍藏的讀者要把握機會。
LINE Pay一卡通
● 支付型態:電子支付
● 開辦公司:LINE Taiwan、一卡通票證公司
● 付款方式:主動掃碼、被動掃碼、好友轉帳
● 應用通路:超商、生活繳費、高雄捷運、網路商店
為什麼LINE需與一卡通合作?
從第三方支付升格為電子支付,藉此獲得管理金流的權限,是現在台灣許多第三方支付提供商都在嘗試的事情。LINE 公司的 LINE Pay 為了擴大電子金融業務,追上街口支付、橘子支付的腳步,選擇擁有與電子票證牌照的一卡通合作,並透過「電子票證業者可兼營電子支付業務」這條法律規定,讓一卡通公司的電子支付平台得以掛上 LINE Pay 的名字,並用龐大的 LINE 用戶群體,試圖搶佔電子支付市場。換句話說,LINE Pay 一卡通實際是一卡通公司推出的電子支付服務,只是在前頭掛上了 LINE Pay 的品牌,並且與 LINE App 深度結合,藉此增加觸及率,方便使用者透過 LINE Pay 一卡通進行消費。
身份驗證較為嚴格
註冊 LINE Pay時,只要填好個人資料並綁定信用卡,即可開始使用 LINE Pay 的掃碼付款功能;但是註冊 LINE Pay 一卡通時,整個流程就變得複雜許多,使用者不僅得填上身份證件的資料,還得連結銀行帳戶進行驗證是否為本人,這一切都是由於電子支付開放了轉帳、儲值功能,為了避免洗錢及犯罪用途,金管會所做出的特別限制。也因為功能變得更加全面,身份查驗更為嚴格,所以註冊一個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就如同在一家小銀行裡開了個戶頭,雖然麻煩卻也方便未來進行更多類型的應用。
能轉帳是最大特色
當使用者開通帳戶之後,最能分辨 LINE Pay 與 LINE Pay 一卡通之間區別的,莫過於是好友轉帳功能。只要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中有足夠的金額,就可以轉帳給同樣使用 LINE Pay 一卡通的好友。由於結合了原本就是即時通訊軟體的 LINE,LINE Pay 一卡通的轉帳過程非常方便,亦會在 LINE 中收到通知,並且能瀏覽詳細的交易明細,全部的工作都可以在 LINE 中完成,成為了該服務的最大優勢。分帳功能亦是從轉帳功能延伸而來,只要點選想要分帳的好友,輸入金額,每人就可以主動從自身帳戶中,轉出要分攤的費用,少去現金找零、手忙腳亂的麻煩。
可用通路與LINE Pay不一致
付款部分則是筆者認為 LINE Pay 一卡通目前較為薄弱的地方。與已經在許多地方都能順利使用的 LINE Pay 不同,LINE Pay 一卡通能夠支援的商店清單是全新的,消費者可以在 LINE Pay 一卡通網站上找到已經支援使用本方式付款的通路列表。筆者認為,LINE 這樣的戰略其實有點奇怪,畢竟行動支付強調「通路為王」,LINE Pay 原本已經打下的市場,照理來說應該要與 LINE Pay 一卡通共用,才有讓使用者進行消費的動機,同時也才具備聯名合作的意義,雖然說兩者本質上確實是不同服務,但實際購物時,能使用 LINE Pay 卻不能使用 LINE Pay 一卡通的詭異現象,很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這或許在未來 LINE Pay 一卡通新增更多合作店家時,能夠有所改善,不然就真的只能當作轉帳、分帳的「半殘」電子支付了。
街口支付:從攤販到店面都能付款
就在 LINE 靠著通訊軟體綁定 LINE Pay 的優勢,一度稱霸行動支付市場之時,主打「從夜市包圍商家」的電子支付服務「街口支付」,現在也成為了消費者付款選擇的主流平台之一。街口支付的通路最初以台灣人愛逛的夜市攤販做起,再逐漸進入超商、百貨賣場等普通店家,現今支援的消費場所非常多元,就連不收信用卡的某些百貨櫃位,都有機會接受街口支付進行付款,通路戰打得非常成功。街口支付先前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在農曆新年推出的「紅包」活動,讓一向都是「現金交易」的壓歲錢習俗,數位化到了手機上;而不僅能綁定信用卡、簽帳卡,藉此進行行動支付,還能夠轉帳給他人的特色,也正代表著街口支付是個功能完整的電子支付服務,而非第三方支付。
街口支付
● 支付型態:電子支付
● 開辦公司:街口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 付款方式:主動掃碼、被動掃碼、好友轉帳、應用程式內購
● 應用通路:夜市攤販、超商、小型店家、賣場、百貨
可掃碼也可被掃碼
在絕大多數的 LINE Pay 付款情境中,都是出示條碼讓店家進行讀取,接著才會進入支付程序,但由於街口支付一開始就是從沒有「條碼掃瞄器」或「POS機」的攤販,做為主要通路對象,所以掃瞄攤位上的付款條碼,接著輸入購物金額進行支付,其頻率會遠比出示條碼讓店家掃瞄來得多上許多。也因為攤販不需要因為支援行動支付而付出額外的建置成本,頂多只要列印一張A4紙呈現付款條碼,所以街口支付的可用通路很快就打開了。
App整合多項功能
與 LINE Pay 整合了通訊軟體不同,街口支付 App 本身除了掃瞄付款條碼和出示付款條碼外,還融入了許多會用到「支付」情境的功能。例如內建了叫車服務,可以用定位或輸入所在位置的方式預訂計程車,並且在旅程結束後,直接用街口進行付款。此外亦有美食外送及外帶點餐的功能,能夠直接向合作的餐廳下單點餐,選擇到店自取或送餐到府,而付款方式自然也是透過街口支付,並於單一 App 內即可完成。整體來說,於軟體內整合了各種會用花到錢的付費情境,算得上是街口成功策動使用進行消費的有力方案,提高行動支付的使用動機。
支援店家通路一目瞭然
在店家消費後,要付款時尋找各種行動支付品牌的貼紙和標牌,已經成為了某些使用者的習慣。相較於 LINE Pay 支援的通路需要自行上網尋找清單,街口支付在 App 中提供了「附近」的功能,只要取得使用者當下位置,就可以列出週遭所有支援街口支付的店家,甚至連優惠及也會一併表明,這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方便的功能。而在每個店家各自的選單中,除了支付功能外,也可以看到店家自行發佈的動態與公告,更能將店家加為最愛或留下自己的評論,讓其他同樣使用街口支付的網友參考。
獨立帳戶、支援轉帳
街口支付是個完整的電子支付平台,在完成身份驗證與綁定銀行帳戶之後,使用者即可以針對自身的街口帳戶,進行現金儲值、好友轉帳等金流業務。與 LINE Pay 一卡通相同,街口支付也支援了提領的選項,存進去的錢是可以拿出來的,但要注意支援銀行和手續費問題。街口支付亦有收款功能,出示 QR Code 給同樣使用街口的人後,即可進行轉帳且不必加入好友;此外收款人亦可設定金額,讓付款者免去輸入款項的麻煩。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無論使用街口支付綁定的信用卡、簽帳卡,或是透過街口帳戶中的餘額進行付款,可用通路原則上都是相同的,這比起 LINE Pay 和 LINE Pay 一卡通消費通路不一致的狀況來說,算得上是清楚明白許多,也較不會出現無法付款的尷尬。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