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由於固態硬碟(SSD)的價格逐步下滑,雖說以單位儲存成本來看仍舊高於傳統的機械式硬碟(HDD),但考量到讀寫效能的提升,因此仍舊是不少追求系統整體效率使用者的首選。而且除了價格更平易近人,市場上可選擇的 SSD 品牌也是百家爭鳴,競爭也愈來愈激烈,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僅選擇更多,產品的性價比更高了。
不過回歸到 SSD 的本質,仍舊是儲存我們寶貴資料的重要設備,因此產品本身的可靠性,肯定是不能等閒視之,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還是要睜大眼睛仔細比較。目前市面上可選購的 SSD 產品類型這麼多,其中也不乏價格極為低廉的選擇,但真的該選便宜的嗎?選貴的真的有比較好?到底在選購時應該要注意哪些重點?又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注意呢?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就將為大家快速導覽目前 SSD 發展的重點趨勢,以及 SSD 選購時不可忽視的重點細節!
SSD 價格持續下跌,低價真的有保障?高價一定可靠?
相較於 SSD 初問世時高不可攀的價格,今年我們慢慢可以發現到更多主打高CP 值的平價 SSD 出現在市場中,有些低階入門款甚至還有千元以下的產品,這也難怪有不少新購電腦、筆電的使用者都會考慮系統效能的提升,因此捨棄傳統的機械式硬碟並直上 SSD 。
不過若是將市面上所有的產品攤開來比較,除了容量大小的差異,隨著採用的技術不同,SSD 的價位也有數倍的差異,至於為何會有這些差異呢?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整理一下這些細節中到底有哪些「魔鬼」吧!
1.SATA V.S. PCIe NVMe 不同介面,效能可是天差地遠!
目前市面上的 SSD,根據傳輸協定的介面不同,大致可區分為 SATA 與 PCIe NVMe 兩類,其中 SATA 介面算是較入門的選擇,相容性也較高,大部份的電腦都會有 SATA 接頭可以使用。不過由於 SATA 介面本身的速度有所限制,因此讀寫效能大約會是傳統機械式硬碟的 3 - 5 倍左右。(延伸閱讀:深度剖析 PCIe v.s SATA 介面大不同!路越寬,資料流動越激情!有感提升電腦效能)
至於專為高速 SSD 所設計 PCIe NVMe 介面,傳輸速度更可以達到傳統機械式硬碟的 10 - 30 倍左右,不過相較於 SATA 介面的 SSD, PCIe NVMe 介面的 SSD 價格會高出不少,而且運作時的溫度也更高,使用時更需要考量到散熱的問題。
若是以效能來考量,筆者會比較傾向建議大家直上 PCIe NVMe 介面的產品,除了在效能上的表現更為優異,在價位上 PCIe NVMe 的 SSD 也不再高不可攀,已經有不少價格更平實的選擇。
2.SLC、MLC、TLC…,不同技術決定價格與使用壽命!
SSD 推出之初,之所以價位讓人乍舌,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 NAND Flash 所採用的儲存單元採用「單級單元(SLC)」的配置,因此不僅容量受限,價格也十分高昂,不過雖說 SLC 貴,但因為在單一個單元上僅會有一個位元(Bit)資料,因此存取速度與使用壽命也是最長的,因此會比較適用在存取量較大的伺服器上。至於其他常見的 SSD 類型像是「多級單元(MLC)」或是「三級單級(TLC)」配置的 NAND Flash,相較於 SLC,在單一個儲存單元上就會存入複數的位元資料,以 MLC 來說,單一個儲存單元上的資料狀態就會是 SLC 的兩倍,至於 TLC 的儲存資料狀態則是 SLC 的四倍。也因為 MLC、TLC 在單一個儲存單元上的資料狀態較複雜,因此每一次抹寫資料時所花費的時間也會比較長,因此在存取速度相較也會較慢一些。
不過隨著 SSD 技術的進步,各品牌也設計了新的演算法並改進堆疊架構,因此讓 TLC SSD 的使用壽命與性能可提升至 MLC 的水準,也因此造就了 SSD 價格更為平民化的現況。
目前在市面上的 SSD,TLC 製程的產品已經成為主流,除了在價格上更能讓消費者接受,透過廠商對於 SSD 主控技術的提升,能更有效延長 SSD 儲存單元的使用壽命,對於消費者來說,不見得一定要花高價買到 MLC 製程的產品。
3.買得更有保障?別忽略保固時間與寫入資料量
由於 SSD 所採用的 NAND Flash 每一個儲存單元都會固定的寫入次數,因此當寫入次數達到上限,就無法再進行正常的抹寫動作。以 SLC 技術來說,單一個儲存單元因為只寫入一個位元,因此寫入次數可達 10萬次,而 TLC 則因為單一個儲存單元有多達 3個位元,因此寫入次數只有 1000左右。不過雖說寫入次數只有 1000 次聽起來好像很少,不過由於目前市面上 SSD 產品在控制器優化的技術都相當不錯,因此實際的使用壽命並不差。但在購入 SSD 時,還是得要注意一下廠商所提供的保固時間,一般來說市面上現有的 TLC SSD 都能做到至少三年保固,少數大廠像是 Intel 則提供到長達五年的保固,也因為保固期不同,或多或少也影響到了產品的價格。
從各個品牌對於 SSD 保固的時間制定,其實不難看出廠商對於產品耐用性的信心,也因此筆者會建議大家儘可能選擇保固期更長的產品,畢竟 SSD 上儲存著我們寶貴的資料,即便要多花一點預算,其實也是值得的!
4.有無 DRAM 快取?廠商省很大,但你可能虧掉效率!
目前市面上除了 SATA 介面的 SSD 已經走向了低價普及化的趨勢,今年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不少 PCIe NVMe 介面的 SSD 價格也直直落,除了前面提到 TLC 甚至 QLC 技術降低了 NAND Flash 的成本之外,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在 NVMe 1.2 版之後已經提供了透過「主機記憶體緩衝區(HMB)」作為 SSD 暫存區的支援,也就是 SSD 內可以不需要內建 DRAM 作為暫存區,而是直接使用電腦內的系統記憶體作為緩衝,以達到提升性能的目的。不過雖說 SSD 直接以系統記憶體作為暫存是個解套效能問題,降低成本的方法(大家都知道,DRAM 的價格其實很貴很貴),但相較於 SSD 中內建獨立 DRAM 快取區,還是有一定效能上的區別,也因此大家在選購時也會需要特別注意一下便宜的 PCIe NVMe SSD 是否把 DRAM 快取給掉了。
雖說以目前的技術來說,PCIe NVMe SSD 已經可以做到不內建 DRAM 緩存而改用系統記憶體來取代,不過畢竟這樣的存取方式還是會受到實際系統效能的影響,為了確保你所購買的 SSD 真的能為你帶來實際的效能提升,選購時不妨可以優先選擇有內建 DRAM 的產品。
3D NAND 技術成熟,QLC 時代已然來臨
受益於 3D NAND 技術的逐步成熟,SSD 可以做到在有限的體積內讓儲存容量倍數提升,目前全球記憶體大廠像是 Intel、美光目前都已經可以做到多達 96層的堆疊,也意味著 SSD 未來也將會有更大容量的產品出現。也因為 3D NAND 技術的成熟,在今年 Intel 與 美光也都陸續推出了採用 QLC 儲存配置的 SSD 產品,帶來更大容量但價格更便宜的產品,而單顆最大容量達 4TB,也已經逼近了目前主流硬碟的規格,也因此可以期待不久的未來 SSD 取代 HDD 。
想要享受到 SSD 高效能帶來的效率提升,其實真正讓使用者「有感」的較佳選擇會是 PCIe NVMe 介面的產品,不過相較於 SATA SSD,PCIe NVMe SSD 產品的價格通常會高出許多,不過隨著 QLC 技術產品的出現,PCIe NVMe SSD 的價格不再是高不可攀,也因此在選購 QLC SSD 時,不妨可直上 PCIe NVMe 介面的產品更具效益。(延伸閱讀:儲存新趨勢!QLC快閃記憶體參上,SSD儲存戰力再進化的關鍵!)
今年首批問世 QLC SSD,Intel 660p 到底夠不夠力?
在今年8月,處理器與 NAND Flash 大廠 Intel 也推出了首款採用 QLC 3D NAND 技術的產品-Intel 660p,除了採用速度較快的 PCIe NVMe 3.0 x4 介面,最低容量 512GB 起跳,最高容量達 2TB 的規格,相信也能滿足大容量儲存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價位上與相同容量的 SATA SSD 已經相去不遠,在效能表現方面,容量最小的 512GB 版本,循序讀取速度最大 1800 MB/s 左右、循序寫入速度最大可達 1000 MB/s 左右,相較於一般 SATA SSD,速度要更快 2 至 3倍,而對比傳統機械式硬碟更是快上 9 至 15倍。至於容量更大的 1TB 與 2TB 版本,更是能夠達到循序讀寫 1800 MB/s 的境界。
下面我們也透過一些當見的跑分工具,來實測一下 Intel 660p 1TB 版本的實際效能表現吧!
Intel 660p 產品規格與跑分
透過上面的實測我們不難發現到,Intel 660p 在效能方面的表現,與官方所宣稱的數字其實相去不遠,再加上單顆 SSD 的容量更大,其實對於使用者來說,這樣的性價比表現真的是非常吸引人!
所以,Intel 660p 適合你嗎?
相較於目前現有的 SSD 產品,Intel 660p 的起跳容量達 512GB,而且價位更為便宜,同時也採用速度更快的 PCIe NVMe 介面,因此十分適合用作取代舊電腦的傳統機械式硬碟,來提升系統運行效能。(延伸閱讀:SSD 價格持續探底,選 SATA 6Gb/s 不如選更快的 NVMe,Intel SSD 660p 1TB M.2 版本實測)
除此之外,對於會使用磁碟作為快取執行大型應用工具的專業工作者,像是影像處理、視覺設計或是影音剪輯…等類型工作的人,兼具高速存取能力與大容量的 Intel 660p,也是十分理想的選擇。另外同樣也需要大容量儲存與高效率存取能力的遊戲玩家,現在也可以採用 Intel 660p 取代傳統的大容量硬碟了,不僅單位成本效益更好,也不用擔心容量不足,難以應付動輒數十、甚至上百 GB 容量的大型遊戲需求了。
主流性能,低功耗的選擇:Intel 760p
除了符合經濟效益的 Intel 660p,對於追求更高效能的進階使用者來說,普遍獲得市場與消費者好評的 Intel 760p 可以說是更能符合主流性能,且兼具低功耗的選擇。 Intel 760p 採用了 3D TLC NAND 製程與同樣高速的 PCIe NVMe Gen 3.1 x4 介面,讀寫速度更為優異,循序讀取速度最高可達 3230 MB/s,循序寫入速度最高可達 1625 MB/s 的水準,對於追求更高效能的進階使用者來說,Intel 760p 更是相當值得一試的選擇。
追求極致效能,你還有 Intel Optane SSD 900P / 905P
對於追求極致效能與產品穩定性的高階使用者來說,採用更進階的「3D XPoint」記憶體技術的 Intel Optane SSD 系列,可以說是目前市面上讀寫速度最為穩定,平均故障時間間隔極高,且寫入壽命達到企業應用等級的產品,雖說價格不斐,但直指頂級市場也是有一定的實力。
相較於一般 NAND Flash,3D XPoint 技術的記憶體特性介於傳統 DRAM 與 NAND Flash之間,除了沒有 DRAM 斷電後資料消失的問題,存取速度與使用壽命也要比 NAND Flash 更高,在循序讀取速度方面最高可達 2500 MB/s,循序寫入速度也可達 2000MB/s ,隨機讀寫 IOPS 最高更達到 55萬的高效能,而且最重要的是產品壽命更長,可達 8.76 PBW,基本上已經與一般 SSD 的 TBW 是不同的檔次,也因此 Intel Optane SSD 900P / 905P 更適合資料存取量更大的專業使用者採用。
小結:QLC 時代來臨,Intel 660p 是入門最佳選擇!
QLC SSD 雖說是今年才商業化的全新製程產品,但相較於過往的 MLC、TLC 產品,儲存密度更大也讓 QLC SSD 能做到單位容量更大、但價格卻是人人負擔得起的程度,也因此各家品牌也預測 QLC SSD 在明年也將慢慢成為主流。
不過 QLC 因為單一儲存單元的資訊量較大,因此讓使用者比較有疑慮的會是「抹寫次數低」的問題,不過由於目前 3D NAND 技術更為成熟,再加上廠商們在主控與讀寫演算法上的努力,讓 QLC SSD 也能做到與 TLC SSD 相同的使用壽命。以 Intel 660p 為例,就與 TLC 製程 SSD 一樣,提供長達五年保固、最高達 576 TBW 的耐用度保證,再加上 Intel 本身就是 NAND Flash 製造研發的大廠,相信產品的可靠度不需要太擔心。
也因為 QLC SSD 的出現,真正可以讓一般消費者都能享受到 SSD 高速存取的高效率優勢,同時也不用擔心因為價格高昂而無法買到滿足儲存需求的容量規格,換句話說,QLC SSD 的出現,真正宣告「SSD 取代傳統 HDD」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產品資訊
(02)2545-1640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