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趕在 2018 年結束之前,本田的中國分公司發佈了首款鋰電池電動摩托車 V-GO,售價 7988 元人民幣,懸掛 Honda 的獨立標識。從定價不難看出,本田要搶食的是小牛電動盤踞許久的高價電動車市場。

 

Honda V-GO 長 1671mm,寬 665mm,高 1038mm,軸距 1218mm,採用踏板形式。踏板尺寸為 400x310mm,離地間隙 132mm。整車造型乍看像小牛 M,後懸都非常的高。不過兩者造型上又有所不同,Honda V-GO 骨架更像一個字母 「G」。

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Honda V-GO

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小牛 M

為了降低車輛重心,Honda 把電池集成在了踩踏板的底部,重量上前後分擔比為 47:53,理論上新車的穩定性和操控性會更好。另一方面,電池佈局為坐墊底部騰出了更多的儲物空間,大概有 14.2L 左右。

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考慮到用戶有從地下停車場出庫的場景需求,Honda 的性能標定是支援爬 16 度的坡,電機最大功率 2000w,固定功率 1500w。值得一提的是,這個 16 度的爬坡能力非常優秀了,小牛幾乎沒有產品能夠做到。

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電動時代電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牛採用了松下提供的汽車級 18650 電芯,Honda 用的則是自主研發的 18650 鋰電池。Honda 的這套電池尺寸為 232*234*138mm、淨重 8.5kg、電量為 20Ah。殼體由鋁合金包裹,抗衝擊、抗掉落。

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除此之外,電池支援 IPX5 防水,能在 30cm 的積水道路上行駛,一般下雨天問題都不大。工作溫度可以在 -10℃ 到 45℃ 之間。

跟主流的做法一樣,Honda V-GO 充電分為兩種形式,你可以在車上直充,也可以取出電池用 USB 單獨充電,後者除了應對停車位無電源尷尬,還能減少電池被盜的風險。8.5kg 的份量和小牛 M+ 那塊 20Ah 的電池相持平。5h 的充電速度相比小牛的 3.5h 速充略遜一籌。

至於續航,本田給到的成績是 20km/h 等速能跑 60km。本田最驕傲的是,V-GO 搭載了 CBS(聯合制動系統)保證了很高的制動性,這套系統是本田專利產品。剎車系統為前碟剎後鼓剎的配置,CBS 可以幫助新手安全停車,避免制動方面的誤操作帶來的危險。

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圖片來自網路

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圖片來自網路

科技智慧方面,本田略微有些落後。全車採用 LED 光源,不過還沒有巴掌大的 LCD 儀表相對小牛就顯得非常沒面子了。車輛支援 GPS 定位,與手機 App 互聯之後可以在手機地圖上定位車輛,智慧鑰匙可以鎖住車把手方向,防盜組件防止車輛被盜。

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至於遠程 OTA 啦,電池防盜技術啦,通通都沒有見到。

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圖片來自網路

說到這,我一直有個疑問,本田憑什麼幹掉小牛?

我們粗略地將本田和小牛對比一下,或許就有答案了。

HONDA中國參戰電動機車市場,Honda V-GO 會是小牛電動機車的最大對手嗎?

我們先從小牛家挑一個價格相近的對手,比如 M 頂配版。

  • 小牛 M 頂配版比 Honda V-GO 還要便宜;
  • 小牛電機是博世做的,Honda 未知,極有可能也是自研;
  • 電芯都是 18650,小牛有松下,本田是自研,都是大廠品質;
  • 小牛 M 頂配版搭載 32Ah 的電池,續航 120km,是 Honda V-GO 兩倍……
  • 續航翻倍的小牛電池包 8.2kg,還要更輕,並且支援 3.5h 速充;
  • 小牛中控儀表比 Honda 尺寸更大,信息更豐富;
  • 手機 App 方面,除了定位遙控,小牛還支援查看車輛健康狀態、OTA、車友社交等等……

雖然說 Honda V-GO 是小牛的最大對手,但實在找不出本田能夠一拳打翻小牛的理由。槽點還有很多,歸根結底還是本田的定價過於自信。就好比特斯拉在新能源市場上早已站穩腳跟,充分得到了消費者的檢驗,後來者的 BBA 還試圖用更高定價、性能卻要打折的產品搶佔特斯拉的市場,除了品牌效應,我實在找不到 BBA 的取勝之道。

目前來看,本田光靠一塊 「金字招牌」 顯然是不夠的,兩輪電動方面還需要更多更有誠意的產品來搶奪小牛牢固的市場。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Max
1.  Max (發表於 2018年12月27日 23:31)
歡迎本田像山葉一般,來台灣找Gogoro合作。

歡迎本田像山葉一般,來台灣找Gogoro合作。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