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IoT:日本養老啟示錄

萬物皆可IoT:日本養老啟示錄

想一想,當我們頭髮白了、眼睛花了、牙齒鬆了,腿腳緩慢,反應遲鈍甚至還有點神志恍惚,卻必須自己掙扎著上醫院,拿到的養老金也不足以支付專業的養老機構護理服務。這種老年生活,是不是只要想一想,就會不自覺地渾身發麻焦慮起來。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日本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它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老齡化比例已經達到了33%,將近三分之一。不僅很多老年人需要終身工作,甚至已經找不到足夠的願意護理老人的年輕人了。一貫對待移民非常謹慎的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在2019年計畫向 「養老院看護」等勞動力最為短缺的行業,向外來勞工打開大門,發放25萬多張居留簽證。

萬物皆可IoT:日本養老啟示錄

除此之外,日本還有另一種選擇,大力發展智慧型自動化設備,讓機器來做原本由人類從事的工作,幫助老年人解決保障護理問題。

台灣2018年,老年人口突破14%,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也該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吧。

萬物皆可IoT:無處不在的日本智慧型養老

不得不承認,老齡化人口(65歲以上)達到28%的日本,在科技養老這項事業上確實很有標竿價值。

龐大的老齡化人口以及完善的醫療數位體系,讓日本擁有豐富的高質量健康資料,因此,利用物聯網技術開發和應用這些資料,進而改善老年人民生活的新方法,正在成為日本科技公司的研發熱點。

目前,日本養老領域的物聯網技術,幾乎涵蓋了老年人生活護理需求的方方面面:

1.健康監測系統

疾病,一向是老年護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政府老齡化開支的重中之重。日本就有大約1000萬成年人被懷疑患有糖尿病,並且隨著老齡化的趨勢,患病率還在大幅上升。而每年由糖尿病導致的血液透析費用,也在以80億日元的速度增加。

為此,東京國家全球健康和醫學中心(NCGM)糖尿病研究中心發起了一項測試,開發了一套名為「七福神」(Shichifukujin)的應用程式,用來幫助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

萬物皆可IoT:日本養老啟示錄

老年人使用監測儀器、計步器和身體成分監視器所生成的資料,會被發送到安裝了這一APP的手機上,並在雲端進行檢測。

使用者可以與神像的卡通人物進行互動,並每週從他們那裡獲得兩次自動回饋。像是智慧與長壽之神負責資料記錄;財富和食物之神負責監督台階計數;幸運和戰爭之神負責體育活動;商業和繁榮之神負責飲食;兒童監護之神負責體重;老人長壽之神管理血壓,而智慧女神則負責監督病人的全部表現。

如果使用者錯過更新,眾神會表示失望,進而讓使用者保持控製糖尿病的興趣,並透過正確飲食和運動減掉多餘的體重。

據研究人員透露,由於在軟體中得到全面的解釋和回饋,老年使用者也能對電子設備保持興趣並堅持使用下去,目前退出率不到1%,遠低於同類研究。

更重要的是,醫生能夠持續跟蹤重要病人的資料,並基於資料演算法確定是否向使用者提供進一步的幫助。

目前,該技術還可用來進行高血壓、高脂血症等生活方式疾病的管理。

2.智慧型生活用品

另一種想法,是將物聯網與老年人高頻率使用的生活用品加入物聯網模組和資料功能。

例如,將智慧型標籤插入到鞋子和袋子中,幫助跟蹤痴呆症患者,防止走丟。在醫院床單上安裝感應標籤,及時提醒管理員何時該處理和清洗。

三井富士(Mitsufuji)公司還將物聯網感應器整合到了製作衣服的材料當中,創造了可穿戴的智慧型服裝品牌Hamon。將導電纖維織進衣服材料中,可以監測生物特徵訊息,例如呼吸率和心率,以及溫度、濕度、運動速度等資料。

透過在智慧型織物和其他設備上安裝發射器,可以將這些資料發送到移動設備和雲端平台上進行管理。

據說,2018年7月和8月,東京有105位80歲以上的老人死於中暑。而Hamon智慧型服裝加上演算法,就可以有效檢測老年人的身體資料,一旦出現異常就會自動向護理中心發送警報,進而避免悲劇的發生。

萬物皆可IoT:日本養老啟示錄

3.智慧型居家設備

研究顯示,大多數老人都希望待在家裡,而不是搬到有輔助生活設施的養老院,日本的獨居老人比例尤其高。

但涉及生活習慣和個人隱私等問題,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況也很難被及時照看到。如何對他們進行看護,物聯網技術就提供了不少新的解決思考方向。透過智慧型家居設備進行遠端護理就是一種。

松下公司和大阪政府已經開始嘗試,為54個老人安裝了可聯網的智慧型空調和感應器。

萬物皆可IoT:日本養老啟示錄

空調可以即時感知室內的溫度,過高或過低時都會發送通知到遠端工作人員的電腦上,然後透過系統進行溫度調節。

房間內的感應器還可以檢測到入住者呼吸時胸部及身體活動等情況,通過雲端進行個性化的日常活動計畫。

萬物皆可IoT:日本養老啟示錄

另外,可以將監視鏡頭、安裝在門窗上的開關感應器等設備組合,再結合智慧型演算法,鏡頭還能夠監視和判斷視野中使用者的位置,將「異常」影片,例如絆倒、哭喊等傳遞給醫生和護理人員,以便及時瞭解老人的居住狀況,避免嚴重事故的發生。

如果願意的話,類似的感應器其實無處不在。例如床腳處安裝探測器,如果老年人睡覺不慎掉下床,探測器就會自動報警,通知護理中心;如果老人如廁時間過長或有異常反應,廁所上方的探測器就會自動進行分辨並決定是否發出警報等等。

改善高齡人士生活的居家環境,可以說是物聯網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

4.智慧出行系統

對於一部分有出行需求的老年人來說,由於反應速度、視力退化等生理侷限,外出發生危險的幾率也很高。

如何保證高齡人群也能安全地日常駕駛機動車?日本企業和政府正在研究,透過在加上安裝物聯網裝置,進而獲得高齡駕駛者的行車記錄、行駛速度、出行位置等各項資料。

一旦雲端平台分析出駕駛人可能出現異常,例如在一塊區域內不停地繞圈,有可能是出現失智症的前兆,就會主動發送通知和定位給家屬和管理人員,進而減少發生意外的機率。

如果是走路出行呢?日本就有保險公司與科技公司InfoDeliver共同開發了預防失智症的app。

該軟體可以透過GPS定位,計算出高齡使用者的步行速度,並將其與資料庫內的各年齡層平均步行速度進行比對,協助使用者及早發現失智症的前兆。

而高齡使用者一旦出現18小時以上沒有任何動作的情形,App也會自動向家屬發送警報。

細節決定成敗:物聯網會成為老年人的生活依靠嗎?

說了這麼多各種炫目的技術,我們不妨來總結一下,一個物聯網養老的社會是如何構成的。

首先,是一個雲端智慧聯網系統,可以與所有感應器、智慧型設備、醫療設備等相連接,能夠即時處理和響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其次,是細節到極致、覆蓋無孔不入的終端硬體網路。考慮到老年人生理需求、性格特徵、生活習慣的種種特質,例如自動調節光源、協助進食、自動洗頭等等,照顧到邊邊角角的細節,才能讓硬體真正發揮作用。

另外,政府與商業企業的強強聯手,是一個繁榮物聯網養老生態的前提。基於物聯網打造一個安心養老的環境,需要的不僅僅是安裝一堆感應器,行業標準的建立、公共設施的改造、軟硬體綜合開發成本、垂直演算法的研發等等,需要的不是各自畫餅、孤軍為戰,而是製造商、演算法公司、政府部門等共同合作,才能開啟智慧養老的希望之門。

言而總之,想要讓機器代替人類來照顧老年人,並不那麼容易。但難度大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不去嚮往、不去努力了。

讓老年人感受到科技升級的便利,本身就是技術真正有溫度的地方,也是我們所有人將要依憑的未來。

腦極體
作者

你的困惑,來自於無路貼近未知。我們在技術、思想、傳播的異界,販來極限腦量下的TMT。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