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曾為蘋果首席設計師 Jony Ive 編寫過傳記的 CultofMac 編輯利安德‧卡尼(Leander Kahney),帶來一本新書,名為 《Tim Cook:The Genius Who Took Apple to the Next Level》(提姆‧庫克:將蘋果帶到新高度的天才)。看書名就知道,這次傳記的主角是蘋果現任 CEO 提姆庫克,但卡尼仍然在其中穿插了一部分賈伯斯年輕時代的往事,主要涉及的是早期麥金塔及 NeXT 電腦的生產自動化業務。由於篇幅較長,《庫克傳》對這部分內容做了一些刪減,如今卡尼提前將完整內容刊載了出來。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和 8 年前那本《賈伯斯傳》一樣,卡尼也將年輕時期的賈伯斯描述成一位叛逆、自大的完美主義偏執狂,而非有些人心目中那般耐心、冷靜及友善。

從日本獲得的生產自動化靈感

賈伯斯對工廠自動化的痴迷,源於 1983 年的一次日本之行。

當時,蘋果已經有一個專門生產大容量儲存設備的部門,還開發了一套代號為 Twiggy 的磁碟驅動系統,可以讀寫早期的 5.25 英吋磁碟片,供早期的麥金塔(Macintosh)電腦使用。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但這個驅動系統並不穩定,且故障率很高。據說當時賈伯斯還專門視察了蘋果位於聖荷西的工廠,發現 Twiggy 的良品率只有 50%,氣急敗壞的他咆哮著說要開除那裡所有的員工。

既然不能靠自己,只能尋求外部力量,當時 Mac 工程團隊的負責人建議賈伯斯使用日本索尼新研發的新 3.5 英吋磁碟片,或是另一家有授權的阿爾卑斯電子公司生產的產品,價格還更低廉一些。

隨後,賈伯斯便帶著幾名員工一同飛往日本,尋求解決方案,首先參觀的便是阿爾卑斯電子公司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當時日本正處於高速發展期,主要由汽車、集成電路和化工等行業帶動,遍地都是強調產能和效率的自動化產線,這當然也包括了阿爾卑斯電子公司。

據一位磁碟機工程師 Yasuyuki Hirose 稱,賈伯斯對阿爾卑斯的自動化產線很感興趣,還就製造工藝向工廠員工提出了很多問題。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阿爾卑斯電子公司仍然是蘋果的其中一家供應商。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另一個讓賈伯斯意識到生產自動化重要性的則是美國福特汽車。早在 1913 年,福特便開始推行流水線式的大規模作業方式,這不僅能降低製造成本,也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讓原本被視為奢侈品的汽車迅速演變成了一種大眾化商品。

受到啟發的賈伯斯,最終決定在蘋果也要建造一家先進的自動化工廠,用來生產他所負責的麥金塔電腦。

一台麥金塔電腦是怎麼造出來的?

1984 年 1 月,蘋果耗資 2000 萬美元,在加州費利蒙建造了一座擁有自動化流水線的工廠,占地面積超過 12 萬平方英呎,希望能在每月生產出 100 萬台麥金塔電腦。

當時的麥金塔電腦主要由八個核心組件組成,用於組裝零件的機械設備們被懸掛在天花板上。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為了盡可能地降低工人們的走動頻率,蘋果引入了一種自動導航車設備。它的正前方安裝了一個用於掃瞄和檢測障礙物的鏡頭,工人下達任務指令後,運輸車便會從托盤將約 22kg 重的零組件搬走,再運往下一個工作站。

這樣再工廠內部來回移動的導航車設備,蘋果一共購入了 5 台,每台價值三萬美元。

另外,蘋果還採用了有軌堆垛機和自動插件機,前者是一種常見於現代工廠的倉儲設備,可以讓運裝完零件的手提箱沿著設定好的軌道,整齊堆放在某個角落;後者主要用於安裝主板上的電路模組。

工廠內還配備了約 120 台 Apple II 和 Apple III 電腦,負責管理庫存數據。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最終,蘋果將 90% 的組裝任務都交由機器來完成,每班次的工人數量縮減至不到 90 人,他們還會被各種機械儀器所隔開,所以很少會出現兩三人一起作業的情況。

另外,工人們還要負責更換成品電腦中的故障零件,這將由一個循環檢測環節實現。

具體來說,蘋果會對每一台組裝完成的電腦進行開機/關機操作,每小時一次,共循環 24 次,以便更快地找到有問題的零組件,而當時業內主流的做法是開完機後就一直放置。

如果工人們連零件的不用換,那唯一的任務大概只剩下擦一擦電腦外殼上的蘋果 Logo 了。

為了避免工人們對流水線工作感到厭倦,蘋果還鼓勵他們每 6 周輪換一次崗位,強調這不僅能學到新技能,還能保持對工作的新鮮感。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在這樣一個全線自動化生產的工廠中,蘋果初期組裝一台麥金塔電腦的時間需要 26 分鐘,但如果庫存零組件充足、產線全速運作的狀態下,時間能夠大幅壓縮至 27 秒內。

這比蘋果另一家用於生產 Apple II 電腦的工廠快了整整 13 倍。

負責這家工廠規劃的是蘋果工程師喬治‧歐文(George Irwin),他將這個地方比作為一個「巨大的樂高積木工廠」,因為每個機器都在執行不同的拼裝任務。

在 1983 年歐文還接受了《訊息世界》雜誌的採訪,他表示,蘋果希望在生產自動化流程中保持領先地位,且不希望日本超越他們。

希望掌控一切的賈伯斯

1984 年那年,蘋果主要有 4 個產品團隊,分別為 Apple II、Apple III、Lisa 和麥金塔,原本 Lisa 是賈伯斯的主意(這是他女兒的名字),但管理層認為賈伯斯的性格並不適合把控大型開發團隊,賈伯斯便轉至麥金塔項目中。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很顯然,麥金塔電腦是一款成功的產品,全新的圖形介面、合理的定價,還有那部經典的《1984》廣告片所宣揚的個人自由氣息,以及賈伯斯在舞台上展現出別人所不具備的演講魅力,都讓麥金塔在此後數年令人回味悠長。

但如果讓當時的蘋果員工來評價賈伯斯,他們或許更願意用幾個關鍵詞來總結——叛逆、固執己見及喜歡掌控一切。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控制欲是賈伯斯的個性之一,在麥金塔生產過程中,他甚至會要求工廠內的機械設備都塗成明亮多彩的色調,以貼合當時蘋果的彩虹條紋 logo。

但是,由於賈伯斯在顏色選擇上花了太多時間,時任蘋果生產總監的麥特‧卡特(MattCarter)決定用回米色和灰色,這段內容在《賈伯斯傳》中也有所記載。

之後,賈伯斯去工廠參觀時注意到了顏色的變化,又下令讓機器重新噴塗成他想要的多彩色調。但卡特表示反對,認為重新噴塗可能會對精密儀器造成問題。

事實上卡特也說得沒錯,當時有一台蘋果最昂貴的機械設備被塗成了亮藍色,然後就宕機了,被人戲稱為是「Steve`s folly」(史蒂夫的愚作)。

為了不再陷入和賈伯斯的爭執,卡特之後選擇了辭職。他在《賈伯斯傳》中回憶道:

「和他(賈伯斯)抗爭太費精力了,而且常常是為一些毫無意義的東西,我受夠了。」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卡特離職後,賈伯斯找來了麥金塔團隊的財務主管黛比‧科爾曼(Debi Coleman)接替這個崗位,但這種「奇思妙想」並未停止。

當時,蘋果藝術總監克萊門特‧莫克(Clement Mok)曾和科爾曼說,賈伯斯想要把工廠的牆壁都刷成「純白色」,但科爾曼表示反對,說「你是想看到滿牆的灰塵和髒東西嗎?」

但莫克又回應道:「對賈伯斯來說,多白都不過分。」

最後科爾曼還是任憑賈伯斯折騰了,工廠也變成了賈伯斯想要的樣子——白色的牆壁,多彩的機械儀器,四周都一塵不染,這讓科爾曼十分不解。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但在回應《賈伯斯傳》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時,賈伯斯這樣解釋說,日本的生產自動化、團隊精神和紀律意識對他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他認為這是蘋果所欠缺的一環,也是保證產品品質的關鍵部分。

此外,對工廠細節的重視,也是賈伯斯保持對「追求完美」激情的一種方式。

但不可否認,當時賈伯斯任性肆意的管理方式惹惱了不少人,伴隨著麥金塔電腦銷售額的下滑,這種控制欲更進一步激化了他與蘋果管理層、董事會的矛盾,也成了他與蘋果決裂的催化劑。

轉戰 NeXT

1985 年 9 月,賈伯斯從蘋果公司辭職,創辦了一家名為 NeXT 的公司。和面向大眾使用者的麥金塔電腦不同,NeXT 的電腦的定位更類似於個人工作站,目標是銷售給各大高校。

最初,賈伯斯還打算將 NeXT 電腦零組件生產外包出去,公司主要負責最後的組裝和測試環節。

但到了 1986 年,追求完美主義的賈伯斯又開始展現出他對產品的苛刻要求,尤其是當他發現自己在 NeXT 公司不用聽其他人約束,更是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比如說,他下令讓 NeXT 電腦的外殼必須是一個完美的立方體,且每個角都是 90 度,這意味著電腦內部的電路板必須重新配置,還讓工程師自己設計定製晶片。

而在生產方面,賈伯斯也沒有放棄對自動化產線的渴求,加上想要實現「美國本土製造」的目標,他最終放棄了外包,並在加州的費利蒙建造了一座占地 4 萬平房英呎的工廠,據說這座工廠和當初那座麥金塔電腦工廠距離很近。

可當時的惠普、IBM 等電腦廠商,都已經將產線承包給亞洲各國的大型工廠,比如台灣、韓國和日本,就和現在承包給中國一樣。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賈伯斯對工廠的要求也和以前一樣,還是會像強迫症一樣不斷修改著各種機械設備的配色,牆壁也一如既往地刷成了他喜歡的白色,如果機器顏色不對,還會被要求重新打磨和粉刷。

當時《新聞週刊》便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文章稱,賈伯斯要求 NeXT 工廠所有組裝設備都得塗上灰黑色的混合色調,以至於兩名頂級工程師整個週末都在產線上為機器噴漆,並來回重複了四次,才讓賈伯斯滿意。

他甚至還想實現這樣的點子——將 NeXT 工廠變成一個可供使用者來參觀的「景點」。

比方說在工廠弄個接待大廳,沿著定製的樓梯可以上到觀景台,朝下就能看到整齊劃一的裝配線,還可以讓那些想要彰顯個性化的使用者親自下產線,直接定製想要的款式,這種模式恐怕只有在相當成規模的汽車裝配生產線上才能看到。

賈伯斯當時和他的員工說:「如果你想要買一輛特別棒的跑車,最好的方法是飛去歐洲工廠,然後直接在那裡買下來。」

但不要以為 NeXT 的工廠只是個「面子工程」,論自動化生產技術,它仍然是當時最先進的。

未來工廠生產的「黑立方」

如果用《財富》雜誌的說法,賈伯斯打造的是一座「終極電腦工廠」(the ultimate computer factory)。

比如說對打件/貼件機的運用,這種設備會把一些類似電阻、電容等零件直接印在電路板子上,不僅速度快,而且精確度非常高,有效提升了 NeXT 設備電路板的生產效率;另外,NeXT 還嘗試引入懂得圖像辨識技術的智慧型機器人。

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類似的技術,但在那個時代,NeXT 確實走在了大部分人前頭。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除了善用新技術外,NeXT 還希望對庫存、資產和人員進行有效管理。當時從惠普跳槽來 NeXT 公司當副總裁的蘭迪 ‧ 赫夫納(Randy Heffner)表示,他之所以加入賈伯斯的公司,就是因為看到了他對生產製造的重視。

「我們希望 NeXT 的製造流程成為世界頂級水準,只要能實現比外包製造更低的成本,同時在總支出上(勞動力、租金、應付工資、日常開支和折舊等)低於一定指標,製造出足夠高品質的電腦,我們就能在市場上擊敗其它競爭對手。」赫夫納這樣說道。

而 NeXT 的材料經理凱文‧坎蒂(Kevin Canty)也稱,產品順利上市始終是最重要的。隨著製造時間的減少,他希望讓產品的銷售期從 10 天縮減到 4 天,也就是客戶從下訂單到收到產品的時間。

連工廠招的工人,賈伯斯都有硬性要求。據 NeXT 稱,當時工廠裡並沒有所謂的「藍領工人」,近 70% 的工廠員工都擁有博士學歷。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為了突顯 NeXT 裝配線的領先性,公司還耗資數十萬美元製作了一部名為 《The Machine That Builds Machines》的短片,不管是風格還是配樂,都很容易聯想到蘋果的《1984》宣傳片,但這次 NeXT 描述的主題是電路板的製造流程,聲稱它將搭載在一台「有史以來最先進、最複雜且生產效率最高的電腦上」。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等到 1988 年 NeXT 正式發佈時,賈伯斯也花了很長時間稱讚機器內部的工藝,還說這台電腦「領先了時代至少 5 年」,以回應那些質疑電腦發佈時間太晚的聲音。

但事實證明,這種高成本投入的自動化工廠不僅沒有為賈伯斯和他的 NeXT 公司帶來充足的訂單,反倒變成了一個累贅。

因為自始至終,賈伯斯都誤判了 NeXT 電腦的定位和需求。

不成規模,則自動化無意義

讓我們回到 NeXT 的產品定位和目標使用者上——那些希望兼顧個人電腦易用性和工作站強大性能的使用者群,再具體點說,其實是高校市場。

這意味著 NeXT 和麥金塔不同,它並不是給大眾使用者使用的電腦設備。

而且當時 NeXT 的系統也遭到了不少詬病。最開始賈伯斯是試圖延續他在蘋果策略,即「軟硬體一體」的模式,但這會導致市面上很多軟體都無法和 NeXT 主機相兼容。

加上賈伯斯和蓋茲的性格並不相投,包括微軟在內的一批公司都決定不為 NeXT 平台開發專門的軟體,更讓這款設備難以進入主流視野。

還有一點是價格,原本教育界人士以為,賈伯斯會拿出一台定價 2000-3000 美元左右的設備,誰知道最終 NeXT 的價格為 6500 美元,這遠遠超出了普通高校的承受能力。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1989 年年中,NeXT 正式開始銷售,此時工廠已經做好的充分的準備,電路板的年產量可以超過二十萬,如果分配給兩條產線還會再增加一倍。

但心懷期待的賈伯斯並沒有等到大量的訂單,NeXT 開售後的月銷量只有約 400 台,幾年後更一路下滑到了每月只有百來台。

此時你應該能察覺到 NeXT 公司所遇到的問題了——工廠自動化強調的是規模效應,這意味著它必須要維持穩定的產能,才能讓公司實現收支平衡。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但如果低於某個標準,僅僅只是為小部分人生產,那麼就會陷入和 NeXT 類似的困境:漂亮工廠和精心噴塗的機器人變成了擺設,還要定期投入不必要的維護成本。

或許賈伯斯在某些方面是對的,這主要體現在他對自動化產線的重視,以及對新興技術的投入,這些都為他之後回歸蘋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問題只是在於賈伯斯誤判了 NeXT 的產品需求,沒錯,對於一個本來就沒多少人買的東西,再好看的自動化工廠也是多餘。

想像力和控制欲,成就了蘋果之後的數十年

NeXT 的工廠一直運作到 1993 年 2 月,最終賈伯斯還是決定關閉了它,並宣佈 NeXT 將完全退出硬體市場,轉為一家軟體公司。這也等於是放棄了最初他想要的「軟硬一體」模式,顯然和他堅持的理念背道而馳。

在 《The Second Coming of Steve Jobs》一書裡,記錄了當時費利蒙工廠關閉時的狀況,很多二手經銷商去 NeXT 工廠拍賣剩下的家具和設備,包括但不限於椅子、碎紙機、雷射印表機、大型顯示器、一些剩下的 NeXT 電腦,甚至包括了垃圾桶。

如果說人生就是起起落落,那此時的賈伯斯,大概是已經跌至低谷了。

《庫克傳》的作者,講了一段賈伯斯造電腦的故事

之後的故事很多人應該都知道,賈伯斯以「救火隊長」的身份重新回到了蘋果公司,擔任臨時 CEO,用四象限矩陣重新整理了蘋果繁雜的產品線,砍掉了所有的相容機,然後就是新 Mac、iPod、iPhone 和 iPad。

他終於懂得放下對生產流程的控制欲,嘗試將組裝業務外包出去,還找來了一位真正懂得供應鏈管理和公司經營的人才,也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提姆‧庫克。

而更多關於庫克的故事,則都在即將發售的那本《庫克傳》中。

或許,賈伯斯從來都不像世人所說的那般完美,你既可以說他才華橫溢,也可以說他固執己見;即可以說他極致專注,也可以說他恃才自傲。

他的這套人生哲學極盡明麗張揚,但也終止於他的英年早逝。當它們融入到蘋果的產品和設計中時,則濃墨重彩地影響了、並且時至今日依然影響著這家全球最知名的公司。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