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 SSD 必備知識,效能 UP UP 的 SSD 升級實戰!

選購 SSD 必備知識,效能 UP UP 的 SSD 升級實戰!

對於電腦使用者來說,說到了關係實際效能表現的「關鍵規格」,除了核心處理器、記憶體之外,最近幾年大家關注的重點紛紛放在了「儲存設備」身上,尤其是價格愈來愈平實,單位儲存成本愈來愈經濟實惠的「固態硬碟(SSD)」,更成為許多使用者裝機時的首選,而之所以 SSD 受到消費者歡迎的主要原因,追本溯源,當然還是它在效能方面的表現,確實是遠遠超過傳統的「機械式硬碟(HDD)」許多。

我們單純以電腦開機到進入 Windows 系統的時間作為評判標準,過去在使用 HDD 時,即便處理器規格不俗、配置了充足的記憶體,但至少都需要 15 秒以上的運行時間;反觀目前市面上較為普及的 SATA 規格的 SSD,都能在 7 - 9 秒內就進入 Windows 系統,更不用說採用 SSD 作為運行磁碟時,在載入應用程式,或是進行檔案的存取時,能夠為我們節省多少時間了。

雖說在本質上,SSD 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 HDD,尤其在「單位儲存成本」來說,還是傳統的機械硬碟更具優勢,但隨著最近幾年 SSD 在製程上的進步,價格相比過去幾年更便宜許多,再加上 SSD 本身純數位式的儲存技術,不會有傳統硬碟機械運作時的延遲,運作時不用擔心震動,同時也更為省電的優勢,也讓 SSD 的應用層面更為廣泛,除了電腦與筆電之外,近幾年也有外接式 SSD 產品的出現,而主打大量資料存取、運算的 NAS 與伺服器,也都導入了效率更高的 SSD。

也正因為 SSD 在價格方面進入「甜蜜點」,因此更值得大家在新機配置、或是舊機升級時,能列入重要的「投資」。至於有意要選購 SSD 作為電腦重要儲存配備的消費者,在選購時有哪些重點?實際可以應用 SSD 來提升設備效率的應用又有哪些呢?在接下來的文章,筆者也將一一為大家詳細解析哦!

選 SATA,還是選 PCIe ?

同樣是 SSD,其實目前市面上的產品大體上可以區分為「SATA」與「PCIe NVMe」兩種規格,若以傳統機械式 HDD 的存取速度來比較,SATA 介面的效能約莫為 3 - 5 倍左右,而 PCIe NVMe 的效能表現更高,相較於 HDD 可達 10 - 30 倍的效能表現。除了效能表現方面的區別,本質上 SATA 與 PCIe NVMe 也是互不相容的規格,也因此在選購時,別忘了注意自己搭配的設備,是否有對應的安裝介面。

外觀形式,也有 2.5 吋與 M.2 之分

除了介面上有 SATA 與 PCIe NVMe 的區別,實際上 SSD 依據「外觀形式」的差異,也有不同的規格設計,而目前市面上的產品,大致上會有相容於一般 2.5 吋 HDD ,以及體積更迷你的 M.2 形式,當然,少數也有直接採用 PCIe 板卡設計、提供給桌上型主機使用的版本。

目前 2.5 吋外觀形式的 SSD,都是以 SATA 介面為主,比較不會有與 PCIe NVMe 介面混淆的問題,不過 M.2(目前市場主流為 M.2 2280 的規格)由於 SATA 與 PCIe 的介面均採用相仿的外觀設計,在選購時就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在金手指連結座的部份,SATA 與 PCIe 介面有些許差異,所以不用擔心會有錯誤安裝的問題。

效能升級真的超簡單!Plextor SSD 不同設備升級實戰!

在看完了前面有關於 SSD 產品的選購提醒,接下來我們當然也要為大家帶來「實戰」的介紹-直接透過 SSD 的安裝,來看看有哪些設備可以有效提升效能表現吧!除了一般搭載 HDD 的筆電可透過 SSD 的升級來大幅提升效能,輕薄筆電若有預留 M.2 的插槽,想要自行 DIY 擴充,基本上也不是什麼難事。

除此之外,對於喜歡打電動的遊戲玩家來說,包括 Play Staion4、Xbox One 也都允許使用者以 SSD 替換主機原本內建的 HDD,來體驗到更好的效能表現;另外目前普及率愈來愈高的 NAS 儲存設備,也可以透過 SSD 替換一般 HDD 的方式,帶來存取效能的提升,甚至也有部份廠牌的 NAS 也利用 SSD 極高的存取效能,透過將 SSD 當作「快取」的方式,來大幅提升整體效能,對於追求更高效率的檔案管理甚至是有大量資料運算需求的使用者來說,也是非常值得一試的方案哦!

傳統筆電 HDD 升級 SSD,效能三級跳!

一般的泛用功能型筆電,尤其是價格偏向入門的機種,通常儲存設備仍然會採用傳統的 HDD,來降低成本,不過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HDD 本身運行時的延遲,就可能成為系統效能的瓶頸,也因此若是改以 SSD 升級取代,效能的提升也會十分顯著,對於比較難以升級 CPU、RAM 等核心元件的筆電來說,透過 SSD 來提升效能,可說是相當值得推薦的方案。

輕薄筆電搭配 M.2 介面升級 SSD 效能更強大

最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筆電走向「輕薄化」的設計,為了更極致運用機身內部的空間,這類筆電通常已經捨棄了傳統的 2.5 吋硬碟介面,而改以更輕薄的 M.2 介面來取代。此外,也有部份筆電(如電競機種)有預留 M.2 介面可以提供我們自行擴充。

不過要特別提醒的大家的是,M.2 外觀形式的 SSD,基本上尺寸大小都相同,唯獨在安裝接口的設計,依據 SATA 與 PCIe NVMe 而有所不同,在選購時需要格外注意不要買錯了!

打電動不再等 Loading 到天荒地老!PS4 也能升級 SSD 換取最佳效能

目前仍採用光碟介面的遊樂器如 PS4 或 Xbox One 系列,為了進一步提升光碟存取的效能,會在執行遊戲時,利用內建的硬碟作為快取,來降低等待的時間,不過由於機械式硬碟仍有效能方面的瓶頸,因此在遊玩場景更為複雜、甚至是開放世界類型的遊戲時,就會有需要等待載入的時間,也因此我們也可以透過 SSD 的升級,來進一步提升遊戲存取的整體效能!

接下來我們就以 Plextor 的 M8V 作示範,來看看實際效能提升的效果有多好!

NAS 搭配 SSD 建構分層快取環境,也能打造「All Flash」超狂存取效能!

在 NAS 與 SSD 搭配應用方面,本文我們採用了 QNAP 的 TVS-682 作為實測設備,除了具備四個 3.5 吋、兩個 2.5 吋硬碟槽之外,更內建了 2 組 SATA 介面的 M.2 2280 SSD 插槽,可透過內建 QTS 系統的「Qtier 自動分層儲存」技術,將 SSD 與 HDD 整合為同一個儲存池,並由系統自動辨識資料存取的頻率,將資料分層儲存到 SSD 或 HDD 中,兼顧效能與成本。

此外,TVS-682 也能透過兩組 PCIe 插槽額外擴充 M.2 SATA 或 M.2 PCIe NVMe 介面的 SSD,帶來更好的擴充性。在此次測試中,我們也搭配了 Plextor 的 M8V 與 M9Pe,打造出「All Flash」的全快閃環境,並搭配 10GbE 的高速網路,來看看實際的效能表現到底能提升到什麼程度吧!

由於 SSD 在讀寫效能遠遠超過一般的 HDD,因此若以 GbE 等級的網速來評測,基本上效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也因此我們此次測試也透過了 QNAP QNA-T310G1T Thunderbolt 3 to 10GbE 網路卡與 TVS-682 直接連結,比較能夠發揮 SSD 的最大效益哦!

價格已到達「甜蜜點」,老舊設備可以無痛升級效能,也有更多元應用層面!

透過前面的實測,我們不難發現到 SSD 在效能方面的表現,確實要比一般傳統的 HDD 要優異許多,而且更重要的是,現今 SSD 的價格與當年的「天價」已不可同日而語,以本文主要測試的 SATA SSD -Plextor M8V 256 GB 的規格來說價格不過新台幣千元出頭;而效能更高的 PCIe SSD -Plextor M9Pe 256 GB 市價也不到新台幣 1,900 元,雖說相較於 HDD 在單位儲存成本上還是高出許多,不過若是就效能提升的角度來看,相較於升級 CPU 或擴充 RAM,以 SSD 替換 HDD 仍舊是性價比最高的系統升級方式。

此外,也因為 SSD 價格到達絕大多數消費者都能負擔的「甜蜜點」,因此除了電腦、筆電的升級,也能讓我們運用在更多不同類型設備上,包括前面實測的電視遊樂器 PS4 ,以及需要處理大量檔案存取的 NAS,都是推薦大家可以採用 SSD 大幅提升效能的應用之處。

而本篇文章「實戰」所採用 Plextor 的兩款 SSD ,除了在存取效能皆在市面上同級產品平均水準之上,更考量到耐用度表現,其中 M8V 與 M9Pe 均採用 Toshiba 出品的 64 層堆疊 3D NAND Flash 顆粒,並分別搭配 SMI2258 與 Marvell 88ss1093 的主控,可達到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 150 萬小時的標準,對於使用者來說,使用時也更為安心!

Axiang Chin
作者

阿祥,本名秦庭祥(Axiang Chin),是一個專注於3C領域、尤其是行動通訊領域的部落客,自2004年10月開始經營部落格超過18年之久,長期關注3C產品資訊與應用,也有豐富的講師經驗。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