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革命,離最終量產仍有距離;為了徹底消滅小兒麻痺症,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核能專案的困難重重。在記錄片中,導演問了一個問題,「很多人說你是一個技術瘋子,想憑技術解決一切問題,你怎麼看待這種批評」,蓋茲緩緩說道,「我只擅長這個,我只有『技術』這把錘子了。」
進入比爾·蓋茲的腦袋一探究竟?蓋茲太太梅琳達忍不住哈哈大笑,「那裡面就是一團遭」,遭得就像他小時候攤滿書籍的臥室,雜亂得像是和保羅·艾倫一起創建微軟時合住的廉價公寓。
2008 年,當時身價超580 億美元的蓋茲從微軟引退,但現年64 歲的他依然過著一種忙碌的生活:八點,閱讀《人工智慧技術評論》;九點,會見旗下泰拉能源的工作人員;十點半,參加微軟董事會;接下來是半小時午餐,中間打電話給華倫·巴菲特;十二點半過後,是衛生會議、教育戰略審查以及接受記者採訪;最後他會去高智實驗室待上一段時間。蓋茲還延續著還在微軟工作時就養成的習慣。他會提一大袋書籍(也可能是明尼蘇達州的預算表),定期到胡德運河旁的住所過「思考週」。每個小時能翻150 頁,且能記得住其中90% 的內容,同一個主題的書,他會找來至少5 本對照閱讀。
「終身學習」已經成為了蓋茲的標籤,他每年都會公開推薦的書目,「天才」和「企業家」之外,「慈善家」也是他所為人稱道的角色。Netflix 製作的3 集紀錄片《走進比爾·蓋茲》,就主要以蓋茲基金會在重新發明廁所、消滅小兒麻痺症和改造核能上所作的努力展開,反映蓋茲在他的「第二戰場」上如何受挫,又是如何用技術和經營企業的思維一步步解決問題的。
微軟以外的戰場
1994 年,微軟創立後的第十九年,蓋茲拿出了9400 萬美元成立了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致力於減少全球範圍內存在的不平等現象。紀錄片中提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基金會,每年花費近50 億美元。
1997 年1 月,《紐約時報》作者Nicholas Kritof 發表了名為《在第三世界,水依然可致人死亡的》的報導。他看到的是,在一些無力建造污水處理系統的貧窮國家,居民往往會隨意將排泄物直接傾倒進河流,但他們同時也在河流裡取用生活用水,這使得「每年有300 萬的父母要埋葬死於痢疾的孩子」。這篇報導很快被遺忘,但沒想到被蓋茲夫婦注意到了。這個疾病在現代國家幾近絕跡,所以並沒有被公眾關注,殘酷的現狀觸動了蓋茲夫婦,他們決定要著手改善落後地區的衛生環境。
在翻看了《世界發展報告》和相關書籍後,蓋茲意識到污水處理主要在廁所和下水系統兩個環節,如果當地政府建造的貧民窟沒有下水道,鋪設管道和供水系統工程量太大,且需要「耗費數百億美元」,即便能負擔起建設成本,他們還要考慮這個衛生系統所需的大量能源和水源。所以,發明成本只需十分之一的替代方案,才能在未來「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在他的主導下,基金會出資近700 萬美元辦了一場競賽,來自全球的參賽者拿出在沒有水、電力和化糞池的情況下就自動運轉的廁所方案。在這個競賽中,出現了像能「就地解決」糞便的無下水道廁所這樣的突破設計。除了集思廣益之外,蓋茲還和機械工程專家合作,18 個月後,工程師團隊拿出形似小型工廠的Omni-Processor,它先是蒸發掉排泄物的水分,再燃燒固體製造更多蒸汽,而蒸汽又成為了這台處理器的動力。所以,它不需要外接電源和水源,還能蒸餾出純淨的水。蓋茲喝了一口,表示和飲用水是一個味道。目前,Omni-Processor 在非洲達卡已經能夠處理三分之一的污水。
為了讓這個慈善專案盡快推行下去,蓋茲還親力親為到世界各地宣講。2018 年年底在中國舉行的「新世代廁所博覽會」,他手舉著一罐密封的人糞,尋找產品合作商以降低新型廁所的生產成本。在做了大量調研和分析後,瞄準最急迫的需求,動用技術和資源,結合市場進行成本控制、量產和推廣,蓋茲一步一步地推進他的無下水道新型馬桶專案。關於產品的想法在2011 年前後成型,7 年後產品亮相,蓋茲推論量產要等到2030 年。這期間所需要耗費的心力和財力不可估量,況且即便是比爾·蓋茲,在早期拿著產品想法尋求大學的幫助,也吃了閉門羹。
「鼓舞人心不是我的目的」
第二集中,導演將蓋茲致力於消滅落後、戰亂地區的小兒麻痺症的過程,和他與保羅·艾倫中學時用編程排出學校課程表的事蹟剪輯到一起,更直觀地表現蓋茲解決問題的路徑。
1970年代,為了在開學前排出一份課程表,教師往往需要耗費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排出來,但蓋茲所在的湖畔男校又恰逢要和一所女校合併,重排課程表讓老師們頭疼。他們最終找到了程式天才蓋茲,讓他設計一套選課系統,因為要同時兼顧學生的需求、考核的需要、教室和老師等資源的分配,蓋茲和艾倫認真理清了課程表的變量和邏輯。思路是先有全景式的把握,再對局部進行調整和分配。不知道多少個通宵達旦後,他們終於趕在開學的前一天開發出了選課程式。
對西方來說,小兒麻痺症已經是遙遠的歷史,早在1955 年,口服疫苗就已問世,但在30 年後全球仍有35 萬病例。一方面,疫苗覆蓋不到那些偏遠的地區;另一方面,因為宗教和觀念的摩擦,不少地區認為這是西方想要殘害他們的孩子而拒絕疫苗。透過一次次走訪地方領袖,消除他們的恐懼,再透過基金會加大疫苗投放的範圍。即便如此,情況甚至在繼續惡化,2008 年,奈及利亞的病例數量翻了近3 倍。為此,蓋茲讓團隊利用高解析衛星圖像和電腦演算法,為奈及利亞重繪了一幅精確的地圖,以此為據再統計每個細分區域的發病率。經調查,蓋茲發現奈及利亞的地圖居然自是1945 年就沒更新過的版本,很多病例因此遺漏。可以說,為了發現這個根源,蓋茲團隊重排了一份「課程表」。
就這樣,全球新增病例銳減至兩位數。但蓋茲並不打算「見好就收」,繼續為「零發病率」的目標投入60 億美元。但現實是這種病症離完全消滅還遙遙無期,「你這個舉動不夠鼓舞人心(inspire)」,導演對他說。蓋茲回答道,「鼓舞人心不是我的目的,我想要的是效果最大化(optimization)。」
「我只擅長這個」
而在核能專案上,蓋茲遇到的是更大的挫折。能源使用所釋放的二氧化碳讓氣候變得更遭,而像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又會受限於氣候等因素,無法持續供應,所以蓋茲想抓住機遇,開發一種清潔、安全的核能。當一顆中子撞擊一顆原子的時候,會產生鍊式反應,進而生成大量的熱能,熱能產生蒸汽以驅動渦輪發力。整個過程不會釋放任何二氧化碳。於是,蓋茲在2006 年成立了泰拉能源,測試新型核反應堆。
但2011 年的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影響了專案進程,全世界有如驚弓之鳥。
但泰拉技術團隊在安全問題非常自信,他們介紹說,以貧鈾為原料,行波反應堆就像是一直燃燒緩慢的蠟燭,添一次燃料就能用上10 年。另外,蓋茲表示,「這種核反應堆所能發生的最糟的情況也只是反應堆停止發電,而不是放射性物質洩漏」。而對於不能被利用的核廢料,團隊也正在研究如果將它們轉化為電力。可以說,核能是一種「不受歡迎」的能源。蓋茲笑著說,「(認真考慮推動這種能源),是這因為它就是一種除非我幫一把,否則就不能實現的創新。」但他也承認其中難度,「數億美元,召集大量科學家……要不是因為氣候變壞,我不會做這件事。」
2015 年,泰拉能源和中國政府達成合作,但在2018 年又因為中美貿易戰等複雜原因中斷。「當你遇到挫折時,你會做些什麼?」蓋茲回答,「會退後一步,力求客觀。」
廁所革命,離最終量產仍有距離,蓋茲在和合作方接洽時,對方報價5 萬美元,但他覺得500 美元才能推行;為了徹底消滅小兒麻痺症,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核能專案的實現困難重重,甚至暫時中斷。比爾·蓋茲想過放棄嗎?是的。但同時,他又在不斷暗示自己「需要更加努力」,「我希望冒險去做那些沒有領導和遠見就無法實現的事。」
在片中,導演問了一個問題,「很多人說你是一個技術瘋子,想憑技術解決一切問題,你怎麼看待這種批評」,蓋茲緩緩說道,「我只擅長這個,我只有『技術』這把錘子了。」
-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