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流影音平台怎麼選?雖然都叫OTT,但內容大不同

串流影音平台怎麼選?雖然都叫OTT,但內容大不同

你也常常窩在沙發上追劇嗎?網路技術的提升將消費者從文字、圖片的時代,帶到更豐富、更精采的影音世界。然而,我們接觸戲劇、電影、綜藝節目等內容的管道,也從電視、電影院中的大螢幕,一路縮小到口袋中智慧型手機裡。「串流影音」與「隨選視訊」雖然不是什麼尖端科技,卻大大的改變了現代人的娛樂生活。

最初,網路上的影音內容是零散、毫無組織的,當時多數人也僅把「用網路看影片」這件事情,當成方便分享生活點滴的方式,例如最初的 YouTube、Vlogger 之類,影片內容的提供者就是使用者自己。

YouTube雖然不屬於OTT服務,但已有不少電視台願意將已撥出的節目內容,搬到網路上方便觀眾欣賞。

但隨著許多電影、電視節目製作商,打破以往的僵化觀念,願意透過網路供應具有版權的內容,就衝擊到了如百視達之類的租片業者,使得串流影音崛起成為無法抵擋的潮流,「租片」這件事情就成了時代的眼淚。

此外,錄影帶、VCD、DVD 等傳統媒介的式微,也讓消費者更加習慣數位內容。隨時隨地,不受空間、器材限制的串流影音,直接取代了我們以往獲得娛樂的方式。

從大螢幕到小螢幕,網路OTT串流平台的興起,徹地顛覆了我們以往收看影視節目的方式。

就以台灣的環境而言,近兩、三年可以見到串流影音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既有國內本土的新創業者,也有境外 OTT 平台亟欲搶占市場。台灣之所以會成兵家必爭之地,與人人不只一隻手機、網路普及率極高、網路速度名列世界前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然,台灣人在數位內容的消費力也是非常驚人。過去台灣之所以盜版橫行,甚至一度被美國列入《特別301條款》,有部分就是由於取得正版影音的管道並不方便。然而網路串流影音發展之後,由於透過合法方式觀賞戲劇、電影變得多元、簡單,所以台灣人對於「付費看影片」的意願也相對變高,不過或許也有一部分是因為「要還過去看盜版的債」,此類心理因素作祟。

本次主題學習中,我們網羅了許多擁有「原創」影音內容的串流平台,其中大多數為境外業者,更會包含即將登場的服務,一一進行簡單介紹。希望讀者看過之後,能更加了解每個影音平台的差異、優勢與特色。

雖然都叫OTT,但內容大不同

上一篇的〈MOD、OTT自由選方案比一比,到底哪一家的「選法」最適合你? 〉 中,我們詳細比較了有線電視、中華電信 MOD 與網路 OTT 平台三者間的不同,但當時在 OTT 方面,筆者只舉了「四季線上影視」與「台灣立視」兩個平台,或許會有讀者覺得稍顯不足。

上期所介紹的電視直播,只是OTT服務其中一種營運形式,大多數業者還是以隨選隨看為主。

然而,先前筆者之所以沒有納入 Netflix、愛奇藝等,更具備知名度的平台,讓它們與有線電視互相比較,主因就在於這些平台所擁有的絕大多數內容,都提供了「隨選隨看」功能,和傳統的電視直播有所差距,為了保持比較的一致性,所以經考量後決定另開篇幅。

由此可見,即便四季線上影視、台灣立視、Netflix、愛奇藝等,通通都被稱為「OTT」服務,但在性質上仍然要以業者實際提供的內容、經營模式來歸類。而本次特別企劃所著重討論的,即是擁有「隨點隨看」功能、「原創內容」居多的串流影音平台。

隨點隨看並非新概念

或許有些讀者會覺得,串流影音平台能夠「隨選隨看」,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趨勢。實際上,在國外「On-demand」內容的發展早就十分盛行,只是過去台灣受制於第四台的壟斷,使得僅有 MOD 具備類似的服務,當初中華電信亦是透過這點做為主打,利用網路的彈性,所以才將品牌名稱定為「MOD」。 

隨選隨看的好處即不用受到電視台排播節目表的限制,如追劇時想看哪一集,就點哪一集,看一半暫停上廁所也沒問題。

對於台灣民眾來說,「隨選隨看」這樣的收視機制,確實是網路串流服務積極發展後,才變得更為大眾所熟悉。不受電視台播出時間限制的「隨選隨看」服務,是網路 OTT 平台的最大優勢,亦是與電視頻道最關鍵的不同。

傳統內容尋求新出路

對於電視台而言,在過去「網路」像是個龍潭虎穴,盜版問題使得製作者不願意將好的戲劇、綜藝等節目內容,完整搬上數位市場。幸虧在反盜版技術精進後,傳統創作者心中的那份擔憂,也隨著時間漸漸消失。串流影音使用者人數不斷攀升,傳統的創作者也試著轉變心態,試圖接納新的消費、獲利模式。

電視台製作的節目思維,也受到網路影響而有所變化。透過將內容放上網路,不但能藉此提高人氣,更能接收到來自觀眾的第一手回饋。

平台競爭激烈,原創內容興起

當今市面上的串流影音平台,在境外可謂廝殺激烈,例如前面提到的 Netflix、愛奇藝,還有由亞馬遜主導的 Amazon Prime Video、今年才加入戰局的 Apple TV+、日本、美國市場都有穩定客源的 Hulu、台灣尚未上線的 Disney+、HBO Max,主打運動的 ESPN+等,無論種類或內容都相當豐富。

台灣有一部分 OTT 平台由傳統電視台所經營,如三立的 Vidol 即是一例,當然節目也都以三立所製播、播出的內容為主。

至於台灣本土業者,隨選隨看 OTT 則有傳統電視台主導的公視+、三立旗下的 Vidol、台視建立的 Touch TTV,以及新創平台如 LINE TV、KKTV、CATCHPLAY 等,族繁不及備載。

做出差異化方便比較

既然無論新創或傳統業者,通通都參與了串流影音市場,那麼要如何才能吸引觀眾呢?關鍵就在於「差異化」與「原創內容」。

境外影音串流龍頭 Netflix 持續發展原創內容,如最近造成話題的劇集《黑鏡》,前兩季其實於有線電視播出,之後才由 Netflix 延續製作。

在「差異化」方面,業者可能會針對收費模式、內容風格等,依據自身平台的特性、觀眾群進行調整。舉例來說,台灣的 KKTV、LINE TV 就有比較多的日劇、韓劇,畢竟這些服務背後的母公司,長久以來就在這些領域有所耕耘。

又如同 Netflix 訂出了不同的收費方案,針對個人、家庭等不同類型消費者,限制了可同時觀看的螢幕數量,甚至再透過較低的畫質與較少的月費,吸引想要嘗鮮的觀眾。 

吸眼球就靠原創內容

只不過,平台透過一致的風格、客製化的收費模式,雖可以利用差異化找出自己的顧客,但這樣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製作平台專屬、獨佔的「原創內容」,才是留住客人的長久發展之計。

Apple 推出的串流影音服務 Apple TV+,試圖延續 Netflix 的成功策略,一開始就推出許多吸睛的原創內容如《末日光明》。

境外的影音平台,如 Netflix 很早就開始投資電視、電影產業,並與知名創作者、製片商合作,產出唯有 Netflix 看得到的電視影集、電影等,不僅時常成為熱門話題,更開啟了美劇向外擴大輸出的新紀元。

本土與境外 OTT 策略有別

前面提到,台灣雖然是個人口數不多的國家,但網路的普及率、基礎建設與國民平均消費力,在數位領域絕對是位居世界前茅,自然成了各大串流影音平台的必爭戰場。

免費的串流影音平台如 LINE TV 等,都是透過廣告投放進行營利,不直接收費吸引更龐大的客群。

就本土業者而言,絕大多數 OTT 服務都以免費提供、廣告獲利的模式營運,這畢竟是考慮到原創內容不足,需要先鞏固基礎客群所採用的先期做法。但也有不乏如 KKTV、CATCHPLAY 這類,資源豐富且確實具備一定品質的業者,持續端出吸睛、搶先的內容,並以合理的月費來讓消費者收視正版影音節目。

國外串流影音大舉登台

然而就境外業者來說,無論是 Netflix 或愛奇藝,初期即挾帶著強大的內容優勢,強勢叩關台灣影音串流平台市場,使國內業者人人自危。

即便屬於境外業者,但如愛奇藝這類本身內容相當豐富的平台,就會大膽收取月費讓觀眾享有完整的影音體驗。

截至目前為止,Netflix 可說是台灣人收看美劇的最佳管道;如果要看大陸劇,相信許多人也會下意識地直接開啟愛奇藝。它們的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原創節目、電影等也都具備十足的吸引力,甚至可以推出大場面、大製作的內容,這些都是本土 OTT 業者目前最欠缺的部份。

當然,境外業者除了內容優勢外,也進一步積極布局台灣市場,如 Netflix 就與中華電信 MOD 合作,順道推廣4K服務達成雙贏。據傳 HBO Max 未來也會循類似的模式,與有線電視系統合作,搶佔國內消費者的大、小螢幕。

市場雖大但觀眾有限

這兩、三年來串流影音市場打得火熱,新平台、新服務推出從沒停歇,但也不是任何經營者都能在廝殺激烈的戰場中存活。

2017年登陸台灣的 FOX+,日前發表服務公告,將進行營運策略調整,並停止官網與App訂閱服務,相當於半退出串流影音市場。

舉例來說,由美國福斯所引進台灣的 FOX+,2017年時風風光光上市,挾帶大量原創內容與電視台傳統節目的雙重優勢,本以為可以成為一股強大勢力,沒想到近期卻宣布停止官網、App的訂閱服務,未來只能透過電信業者或有線電視系統台收看,等同於半退出市場,讓消費者感到相當錯愕。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Sony Ear Duo- 無線開放式耳機內建語音助理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MikaBrea
作者

曾任PC home雜誌硬體編輯,負責軟體教學以及產品評測,專注於遊戲/電競與其它有趣的一切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