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讓中國許多原本熱鬧的城市街上空無一人,就連網購某些店家也面臨了沒有物流、沒有貨品可以供貨的問題。盡量減少對人的接觸變成了一種需求,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消費者開始希望周邊的超市、飯店等場所,都能瞬間升級到「無人」化,並用高效率和零接觸的方式來提供相應的服務。在這個時候,就讓人想起來在過去這兩、三年中國發展已久的「無人商店」,是不是有機會在這一波疫情中變成主流?
回顧這兩年的發展趨勢,其實不難發現從很早開始,就有先入者進行無人超市、無人飯店,以及無人配送等服務的嘗試。早在2016年,亞馬遜就已經宣佈推出革命性的實體商店 Amazon Go,而在中國的國內市場,包括阿里巴巴和京東等諸多企業,也都已經開始嘗試富有自身特色的無人收銀系統或相關門市。
早在2017年的淘寶造物節上,阿里巴巴就曾推出施行無人零售的「淘咖啡」。使用者在確認身份並授權之後,就能直接在店舖中選購商品,而在離開後,感應器就會自動掃瞄商品程式碼並計算金額,透過人臉辨識確認身份後進行扣款。事實上,此後衍生進化出的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等也多類似,而站在顧客角度的體驗其實與傳統便利店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掃碼進店和自動結帳了。
而在台灣,全家以及統一也都有所謂的科技概念店,以全家來說,利用17項的科技設施來簡化管理流程,以及提供來店客人不同的購物體驗。
不過這些看似富含高科技的「無人超市」模式,在實際的體驗中卻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智慧。在傳統的進貨及管理等環節,還是需要人工進行操作,因此也有網友戲稱,所謂的「無人」實質上只是減少了導購和收銀員,而在其他方面與傳統超市相比並沒有什麼不同。
在最初的新鮮感過去之後,無人超市彆扭的掃碼進店規則,以及自助結帳給消費者帶來的負擔,使其也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號稱能實現7×24小時營業,其中曾紅過一時,兼具低人力成本和易規模複製等優勢的中國無人超市「繽果盒子」,最後草草收場,而至於其他的無人超市或無人便利店,也逐漸沒有了消息。
另一邊,充滿科技感的無人配送物流也遭遇著相似的經歷。
在這一波武漢肺炎疫情中,廣東省人民醫院,引進配送機器人「平平」和「安安」進行院內物資配送。而這兩個不知疲倦,不分晝夜,不懼病毒的機器人,無疑給醫院省去了不小的工作壓力,而據廣州日報報導,還有4名天生百毒不侵的配送機器人也即將在日前趕赴武漢。
但早在2018年時,當時中國的「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的王慧文,就曾展示了其自研的無人配送車輛「小袋」。當時號稱其內部搭載的精準定位和地圖數據模組,並優化了感應器配置,可以在室內外多個情境下更為靈活地進行外賣配送任務,而按照當時美團公佈的時間表,原本在2019年就能實現規模化的發展。
其實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按照美團原本的計畫,無論是現在的武漢,還是其他城市,不管是醫院還是社區,都應該有這些白色的「小袋」四處奔走。然而現實中,無人配送機器人受到技術的侷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能發揮的作用其實還相當有限,就連在環境相對單一的醫院,至今事實上也並未實現大面積的投放。
而先前在加州柏克萊大學中穿行的無人送餐小車 Kiwibot,也被爆出了「實際上是在哥倫比亞遠端進行人工操作」的「遙控車」指控,並且其工作人員也承認在遇上複雜的路況時,確實需要工作人員遠端協助操控的事實。如果說在校園裡的路況對這些無人配送機器人就已經足夠「複雜」,那麼目前這些配送機器人在面對數據更加龐大的城市街道時,恐怕就更難應對了。
但是,技術可以在實踐中不斷更新,只要市場能夠給予這些「無人」服務實踐的機會。
在目前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爆出之前,中國所謂的「無人超市」所擁有的機會幾乎可以說是已經快要終止。整個無人超市行業中開店速度都在明顯下滑」。而本該在2019年粉墨登場的配送機器人,在原本產業上人力配送資源充足的情況下,也遲遲未能在技術上取得更進一步的突破。
不過,有產業分析師認為,在無人零售和無人物流業中,發展遇到的關鍵問題與其說是技術,更大的問題是在消費者本身能不能接受的問題上。在過去,「無人」的新鮮感過去之後,消費者顯然更願意回去接受熟悉的「有人」服務。但是現在,中國市場對於「無人」變成了一種新的需求,或許對於無人商店、物流來說,會是一個新的轉機,屆時「無人」產業或許能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 本文授權轉載自:36kr(36氪)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