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通訊大賽的贊助廠商包括:中華電信、高通、台灣大哥大、亞太電信、明基逐鹿、思科台灣、遠傳電信、華電聯網、研勤科技、物聯網智造基地、UnaBiz、耀登科技、聯發科技、連騰科技、英業達集團、台郡科技、川升、啟碁科技、仁寶電腦、廣達電腦、和碩聯合科技、工業技術研究院等等。
其中有六家企業進一步分享贊助企業的想法,這些想法可以給參賽團隊啟發,了解真實市場的需求,提高作品獲勝的可能性。點以下連結可快速到達各家贊助企業的內容。
- 中華電信–5G時代來臨,智慧聯網應用需要各種創新想法
- 高通–運用全球商用生態系,將台灣新創推向國際
- 台灣大哥大–發掘有潛力的5G應用,走向國際市場
- 華電聯網–協助新創團隊茁壯,把創新想法變成一門生意
- 聯發科技–攜手各路人才,打造創新無線通訊技術引領產業發展
- 英業達–期待看到更多筆電天線的創意
- 川升–讓天線成為台灣名產,支持學生投入研發設計
中華電信–5G時代來臨,智慧聯網應用需要各種創新想法
創新要有差異化與新穎性,也要連結到商業價值
中華電信為2020年「聯網未來挑戰賽」與「CONNECTIVITY INNOVATION AWARDS」的贊助企業,同時安排代表擔任評審工作,對參賽團隊來說,中華電信的想法非常值得參考。
培育人才與支持新創,是中華電信持續推動的工作,具體表現在中華電信舉辦或贊助很多資通訊領域的競賽,包括通訊大賽。透過競賽發掘有潛力的年輕人進入中華電信服務,是參與競賽的重要原因之一。
台灣在2019年進入5G元年,並在2020年正式啟動5G商用環境。5G有三大特性:高速率(頻寬)、低延遲、大連結,跟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結合後,在許多垂直領域包括製造、醫療、能源、交通等等,會出現新的應用,例如AR遠端協作、生產線即時檢測、自駕車偵測道路狀況、遠端醫療照護或急救、即時大數據處理等等,需要有人提出新的想法與解決方案,這些都是新創的機會,也是參賽團隊可以思考的方向。
在5G時代除了推動基礎建設,中華電信也致力於打造應用生態系,透過自身的研發單位,聚焦在一些領域,例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環境(含安全監控)、智慧照護、智慧醫療、智慧經濟、數位治理等等,無論是中華電信正在著手的領域或其他領域,都歡迎有想法的團隊一起合作。以智慧照護或醫療為例,中華電信本身有健康雲平台,上面有大量數據,但是各種應用比較少,就是一個合作的切入點。
中華電信在2018年推動「IOT智慧聯網大平台」,至今已有許多成功案例與合作伙伴,像是為了防疫需求,交通部 1968 APP在四月底新增人潮示警功能,利用「IOT智慧聯網大平台」在短短數天以內完成。市場對於智慧聯網應用的需求一直成長,期待今年的參賽團隊可以運用平台來進行實作,中華電信將提供平台資源以及內部專家進行協助。
創新一直是通訊大賽的評分重點,中華電信認為,創新要從兩個面向來看,一是差異化,你做的東西別人也做過,有什麼不同?例如影像辨識,是不是有更簡單、更快的方法,同時讓辨識成功率更高。二是夠不夠新穎,發掘別人沒想過的應用,例如警察利用道路的監視器影像結合辨識車牌技術,找到歹徒的車子經過那些路口,是不是能夠想到,結合人工智慧技術來「預測」車子接下來會往那邊跑?
創新可分為三個層次,中華電信舉大數據應用來說明。第一層是把原始、雜亂的資料,經過整理並以適當的方式來呈現結果;第二層是根據這些結果,預測一段時間後的變化,例如有個交通應用可以告訴我,幾個小時以後會不會塞車;最後的第三層則是指導使用者進行決策或給予建議,例如建議汽車駕駛改走另一條路。參賽團隊可以透過這樣的思路來檢視作品的創新程度,同時也要注意,創新必須連結到商業價值,這個創新想法在技術上、資源面是可以實現的,同時市場上的確有這樣的需求。
作品經過場域的使用者驗證,對使用者產生價值及良好的體驗,這是檢視技術成熟度或實作完成度的第一步,接下來使用者是否有意願買單,則用來檢視作品的商業化潛力,這是通訊大賽的評分重點。另外中華電信強調,評估成熟度的另一個指標是市場規模。新創團隊沒有那麼多資源,參加通訊大賽就有機會跟中華電信合作,協助找場域、介紹客戶,從一兩個專案開始,往常態性服務的方向邁進,擴大市場規模。
今年通訊大賽首度推出國際賽,召募國外團隊競逐最高榮耀。中華電信觀察到,國外團隊的創新項目有許多是硬體元件或軟體核心技術,大企業對這樣的創新很有興趣,可以提高資通訊服務的競爭門檻,非常值得國內團隊借鏡。
高通–運用全球商用生態系,將台灣新創推向國際
在5G新時代,攜手台灣新創打造新的產業生態
通訊大賽在2020年首度推出國際賽,其實競賽的國際元素由來己久,因為美國高通公司從2009年開始持續贊助通訊大賽,出錢出力,到今年正好是12年,一路見證通訊大賽成長茁壯。通訊大賽做為一個平台,發掘有潛力的團隊,也吸引優秀人才投入創新研發設計,在台灣資通訊產業形成創新生態系扮演重要角色。
在5G及AI時代,人才是各國科技、經濟發展的關鍵,而台灣創新人才是提升台灣競爭力的重要助力,也為全球科技產業注入活水。高通一直在思考如何培養人才,因此將持續支持新創團隊,並運用高通全球性的資源,協助台灣的新創團隊扎根台灣、放眼世界。
從個人到企業,已經離不開各種智慧聯網應用,5G的出現讓聯網應用出現質變,也會帶來許多新的使用情境與機會。對高通來說,推動5G應用與商用發展,不光是要有完備的晶片解決方案,還包括供應鏈及生態系建立。
那參賽團隊可以關注什麼主題?作為全球行動科技創新引擎,高通所發明的基礎科技改變了世界連接、運算與溝通的方式。以全球化的角度長期觀察資通訊應用,到了今年,高通看到的是新一代蜂巢式技術的變革將激發萬物智慧互連的新時代,像是車聯網、遠端健康醫療服務和物聯網領域,都會出現很多新的商機。5G還很新,還有許多可能性,需要許多新的創意,因此高通持續投入資源來支持新創,讓團隊利用高通行動平台與各項技術於5G、蜂巢式物聯網、機器學習、智慧城市及多媒體等領域,打造創新與實用的產品,這些領域也是團隊在思考作品主軸時,可以關注的目標。
對於今年的參賽作品,從創新的角度來看,高通有幾個期待,包括結合運用新技術、跨領域的設計思維或者發現新需求,其中的關鍵還是5G。5G相較4G來說,除了速度更快,還有多項全新的技術特性,其影響力如同高通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在「2019科技腦力激盪」(Brainstorm Tech 2019) 會議上表示,無線通訊技術對企業的影響比30年前高通創立時還要深遠;相信未來30年相關的應用還會進一步擴大,而高通將持續探索能夠讓產業大規模應用的無線技術,繼而著手開發。
台灣在全球供應鏈和創新生態系統中,扮演了一個很獨特的角色──從上游到下游的綜合價值鏈支持著全球整個產業的發展。因此在推動全球5G產業發展上,高通著重在與台灣的行動生態系一同開發可用於類型設備的解決方案,來擴展現有的台灣產業,並在台灣和全球培育新的產業。高通在看通訊大賽的團隊與作品時,會以創新、實作完成度、商轉可行性為重點來評估,去發掘未來可能的合作對象。
除了持續多年投入通訊大賽,高通也透過技術的支持與合作,與台灣傑出創新團隊激盪出更多改善未來生活的產品。在作法方面,以2019年開始舉辦的高通台灣創新競賽(Qualcomm Innovate in Taiwan Challenge)為例,入圍團隊不僅能與高通內部相關部門交流,還有機會透過高通跟其他國際企業接軌。像是今年3月底,入圍2019高通台灣創新競賽的洞見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Jet)及聯騏技研有限公司(Nestech),便獲邀進入高通Qualcomm Advantage Network,成為高通全球商用生態系的成員。Qualcomm Advantage Network把高通技術和網絡成員公司聚集在一起,以協作、創新和加速業務發展。成員均為提供、銷售和採用高通解決方案的產品,且經過驗證具相當技術水準的公司。類似這樣透過創新競賽,高通不但以實際的行動支持台灣新創團隊,更重要的是,透過高通平台提升新創團隊產品競爭力,並且把台灣新創團隊的優秀產品推向國際,全力扶植台灣新創生態系的成長與發展。
台灣大哥大–發掘有潛力的5G應用,走向國際市場
找到真正有價值的問題,提出好的解決方案,變成一門生意
台灣大哥大除了贊助2020年「聯網未來挑戰賽」與「CONNECTIVITY INNOVATION AWARDS」,也推派代表擔任評審,他們對競賽的想法與建議,值得參賽團隊來了解。
5G是今年通訊大賽非常重要的主軸,也是台灣大哥大非常重視的新領域,期待透過通訊大賽找出新的、好的想法與現在還沒看到的應用場景。台灣大哥大在2019年宣示「超5G策略」,以成為大東南亞級國際企業為目標,同時也是Bridge Alliance(亞太地區最大行動通訊聯盟)成員,如果在競賽中看到有潛力的團隊,有機會可以攜手走向國際市場。
在5G以前的時代,已有許多智慧聯網的裝置、應用場景與解決方案,到了5G時代,真正該做的不是把新的技術套用到原有的軟硬體或應用場景,例如4G手機升級為5G手機,這是目前一些國家正在發生的事,其實蠻可惜的。對大家來說,這是一個大機會,去理解5G的技術特性與優勢,去思考真正的問題在那裡?有什麼應用場景一定要5G來實現?有什麼需求只有5G才能滿足?接下來5G會跟近幾年的人工智慧應用愈來愈普及一樣,許多產業正在探索5G能做什麼,形成龐大的商機,趨勢列車已開動,大家趕快跟上。
通訊大賽做為一個平台,讓贊助企業出題,由參賽團隊來解題。今年台灣大哥大有幾個比較關心的項目,包括運動、展演、娛樂、媒體等等垂直領域,以運動產業來說,在全世界範圍中,產值比矽產業大很多。這些以使用者參與、體驗為主的產業,如何運用5G產生新的應用,留給參賽團隊來思考。此外,醫療與工業領域也有比較清晰的發展前景,國際知名研究機構麥肯錫就預測5G在遠距醫療會發揮很大的價值,而台灣大大小小的製造企業,也會有很多新的需求,就看參賽團隊能不能挖掘出真正有價值的問題。
5G應用環境、雲端平台、AI平台、物聯網管理平台、新創加速器都是台灣大哥大可以提供給團隊運用的資源,評估的標準是團隊提出的作品是否有商業化潛力。從挖掘問題到一門生意,怎麼開始?
挖掘問題需要團隊具備創新思維,首先是要找到真正的而且有價值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可以造福很多人,產生的效益很大,能解決愈基本的問題,就會產生愈大的影響力與價值。接下來是團隊自問,這個問題能由我來解決嗎?如果是的話,能不能提出好的解決方案。最後是這個解決方案有變成商品的潛力。例如交通有很多好問題,個人有很多需求,企業也有很多需求,以前是車廠賣車給個人,漸漸轉變成讓我可以到達目的地,什麼方法都行,在5G時代,很多既有的商業模式會改變,2C或2B的界線愈來愈模糊。以台灣大哥大來說,期待在競賽中看到新的想法,尤其是企業端的應用,作品已有清楚的應用場景,解決問題的方式很到位,就有機會可以更快進行合作。
通訊大賽在今年首度推出國際賽,建立跟國際團隊交流的平台,同時台灣大哥大想把台灣團隊帶到國際市場,有意打國際盃的團隊,這是絕佳的機會。
華電聯網–協助新創團隊茁壯,把創新想法變成一門生意
5G企業專網有很多需求與機會,留給團隊來發掘
做為系統整合商,華電聯網解決企業用戶的各種問題,但用戶的需求與問題一直在變,解決方式也隨著資通訊技術演進而變。找到新的問題、新的應用情境、新的解決方式,靠自己是不夠的,透過通訊大賽發掘有潛力的團隊是華電聯網贊助的緣由,同時也可以在通訊大賽平台上,看到不同領域的思維。華電聯網除了贊助2020年「聯網未來挑戰賽」與「CONNECTIVITY INNOVATION AWARDS」,也推派代表擔任評審,他們對競賽的想法與建議,值得參賽團隊來了解。
近幾年,智慧聯網的應用在台灣比較看不到突破性的發展,而5G正式啟動帶來新的機會,除了因為大家都知道的技術特性,企業專網是更關鍵的因素。企業可以用5G建立自己專用的5G網路,例如製造業的生產線專網,利用5G的低延遲與廣連結特性,佈置大量感測器來監控生產過程;交通領域可利用5G的大頻寬特性,傳輸解析度更高的即時影像等等,可以舉的例子很多。另外像是有自己園區的企業可以拿5G專網做什麼?企業對5G的需求開始萌芽,但是應用還很少,表示有很多新的機會,值得團隊來思考。
企業端5G應用的機會比較清楚,至於消費市場怎麼看?從4G到5G,一般使用者會比較有感的是速度變快,但看電影、玩遊戲、即時通訊等等應用,目前的網路速度也夠了,更快的5G看來還無法提供新的價值。許多企業開始佈局5G,華電聯網當然也是,像是正在執行的車聯網專案,投入的資金相當可觀,對新創團隊來說,比較無法單靠一己之力成為市場玩家,新創團隊如果有創意,就有機會跟電信商或是像華電聯網這樣的系統整合商合作。
華電聯網的產品與服務涵蓋資安、資訊、網路、電信、媒體等等領域,在今年的通訊大賽中,期待可以看到相關作品,像是智慧家庭、智慧製造、交通等等應用,如果團隊欠缺實際驗証的場域,在評估後認為有合作潛力,華電聯網可以提供協助,尤其是5G的驗證場域,另外像是設備、雲端平台等等資源,都有機會可以進行支援。華電聯網參與過許多競賽,也擔任許多新創團隊的導師,持續支持台灣的新創生態圈,諸如將團隊納入公司體系、代理銷售產品或是投資,都是有可能的,當然,這必須要達到創新與商轉可行性的條件。
什麼是創新?其一是別人沒提過的想法,可能是技術、可能是商業模式,這留給團隊去做功課,其二是把既有的東西做得更好,例如用人工智慧技術處理大數據,別人的做法需要20秒,你的做法縮短到5秒就能提供結果。有了創新之後,就要思考,我的解決方案是不是能商業化,或是變成一個商業模式?這就要看你解決了什麼問題,產生的效益是不是夠大,對企業來說,採用你的方案,CP值高不高。再來則是你做的產品跟別人差不多,是否做得更好,是否做得比較便宜。團隊要一層層去思考,很多問題都要有明確的答案。
對於新創團隊來說,把政府機構當買家,其實是很值得思考的方向,你的產品或服務透過政府機構,最終其實是企業或個人在使用,華電聯網除了服務企業用戶,也執行許多政府機構的專案,新創團隊參加通訊大賽,就有機會讓產品透過華電聯網的體系來服務使用者。
聯發科技–攜手各路人才,打造創新無線通訊技術引領產業發展
無線聯網應用場景越來愈複雜,天線設計需要更多創意與技術突破
5G影響全球產業發展,台灣在今年正式加入5G行列。聯發科技身為台灣的晶片大廠,積極布局5G研發與投資,期望發揮產業領頭羊的影響力,攜手上下游廠商,共同活絡通訊產業鏈。自2014年以來,聯發科技基於長期投資產業人才、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持續支持通訊大賽,除了贊助天線競賽,更連續5年全額贊助舉辦聯發科技冠名的IoT競賽,以鼓勵資通訊人才投入創新,為產業注入活水。
天線是通訊的關鍵零組件,也是通訊品質好壞的首要關卡。在5G領域中,6 GHz以下的中低頻產品與現有4G頻段相近,技術相對成熟,業界正積極廣泛應用於終端產品,因此需要更多元的人才帶著創意投入;在毫米波頻段中,相關應用因為其高頻物理特性極具挑戰性,如天線與IC的整合、訊號衰減等,需要更多具備通訊基礎知識及跨領域人才,攜手突破技術瓶頸,打造創新技術引領產業發展。
全球手機天線設計人才集中在亞洲,台灣的手機產業因為不興盛,相關人才越來越少。聯發科技著眼於產業長遠發展,支持通訊大賽以協助通訊相關的大專院校學生,及早投入專業技術領域,除了在學校扎根基礎理論,同時藉由競賽提早接觸業界,與業界先進、評審委員進行交流,培養專業領域的興趣與成就感,逐步引導通訊人才成長與累積長期經驗。
無線通訊產品越來越多元,讓無線聯網應用場景越來愈複雜,通訊技術的世代演進從2G、3G、4G到開始要起飛的5G,甚至未來的6G已進入研發階段。例如透過5G網路下載一部電影只需不到10秒鐘,這在4G時代是難以想像的。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天線需要有相應的技術提升,如天線頻段的增加、多天線MIMO系統、載波聚合(CA)、高頻毫米波、跨頻段涵蓋6GHz與毫米波、天線的縮小化、可調式天線等等。在過往的競賽作品之中,會看到像是全金屬機殼手機、筆電的多頻段天線、可調式天線,顯示參賽學生在競賽中貼近觀察產業需求,發揮創意來解決問題,而創新一直以來都是通訊大賽強調的重點。
創新的想法必須落實到實際應用,而實際應用跟產品種類有關,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應用場景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手機的本質是頻繁移動、CPE則可能較少移動,卻需要較高的覆蓋率,競賽團隊需要以專業的學理為基礎,在應用場景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大膽發揮想像力,以創新思維來面對問題,就有機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雖然,參賽學生尚未真正接觸到業界,也缺乏實務經驗,但是仍可藉由研究論文、專利文件或參與商用產品發表會等等,累積專業知識,在其中發現突破點,找到真正的問題並提出有用的答案,讓你的創意穿金戴銀。除了多看多想,在創新過程中也必須多多動手,利用商用模擬軟體來驗證創意,克服開發環境與資源的限制。這兩年來天線競賽也新增創意賽,鼓勵學子將天線設計創意透過模擬驗證來落實創新技術。在此勉勵參賽者,不要被框架或資源所限制,無論學校或產業界,資源永遠是不足的,但依然有人可以產生具有影響力的成果,例如: 賈伯斯在車庫中創造Apple、日本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村教授自製組件成為LED藍光之父,上述成功者都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之實現了心中的創意想望。
聯發科技的競爭力立基於創新研發,而不是靠大量機器製造,因此非常重視人才。在競賽中的人才媒合與實習機會,都給予參賽者進入聯發科技的門票。參賽者首先需要扎穩自己的基本能力,包括掌握學理基礎、累積自己的作品;其次是敢於創新,勇於提出不同的想法,特別是面對毫米波的技術挑戰,更需要大家發揮潛力來發掘問題與嘗試解決問題。機會大門一直敞開,目前公司內亦有先前天線競賽得獎團隊的優秀人才任職。參加競賽不僅僅為了獎金與榮耀,更重要的是透過競賽來深入了解無線通訊產業的觀點,同時累積更多面向的專業經驗。面對世界級的挑戰,聯發科技需要有足夠的人才能量,雖然主力是晶片設計,但需要的人才量卻相當於系統廠商,因此希望廣納各路英雄,歡迎大家一同加入聯發科技。
英業達–期待看到更多筆電天線的創意
以使用者體驗為本,多方了解設計趨勢,讓天線不只是天線
通訊大賽持續舉辦天線領域的競賽,在今年邁入第七年,並且把主軸訂為5G多天線系統。英業達持續贊助天線競賽,因為通訊大賽連結學術界和產業界,讓學生透過競賽更了解產業的需求並與其他團隊交流。對於業界來說,可以不管既有產品的開發限制並放下習慣性思維,放空自己回歸初心,好好欣賞參賽學生的創意。
除了提早認識有潛力的人才,還能跟參賽團隊、業界先進與學界專家交流,了解產業趨勢與技術洞見,參與通訊大賽就像醍醐灌頂,令人受益良多。
面對愈來愈複雜的應用環境,天線設計一直都需要新的創意,英業達認為什麼創意都有可能,不會預設立場,或許無法很快用於產品,但千萬不要給自己設限,今年的技術限制或許到了明年就被打破了,有創意的作品就有商業化機會。像是2019年的冠軍團隊「我們與天線的距離」讓筆電天線的y軸縮小到2.2mm,或是2018年優秀團隊「隨你怎麼擺」只用幾個小鐵件,做出組合式的基站天線,都令人印象深刻,重點是你的創意夠不夠獨特,並且可以真正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5G商用時代啟動,今年的天線作品也會充滿5G應用,從過往的作品來看,有兩件事要特別提醒,一是天線放了很多,但配置是否合理?二是有提升使用者體驗嗎?團隊必須好好思考這兩個問題。今年新增車聯網主題,相較於傳統天線設計有很大的差異,像是天線的接頭不同、車聯網接線的距離大、主動式天線設計、擺放位置的環境考量等等,也可能缺乏適合的測試環境,對於新領域有興趣的團隊,要好好做功課。
英業達的產品以筆電為主,期待在今年看到更多相關作品。筆電天線設計與其他產品(例如手機)的挑戰相當不一樣,例如筆電的接地空間較大,因此雜波的問題比較多,可以解決的問題或發揮創意的空間很大。採用全金屬與窄邊框的筆電愈來愈主流,衍生面板空間不足、避免開槽孔設計加高成本及不美觀等等,這些問題都值得團隊來挑戰。
自2017年開起支持天線設計競賽,英業達第一個收獲是招募到合適的人才進入公司。再來則是與中山大學天線實驗室的翁金輅教授進行產學技術合作,除了天線本身的設計知識,也學習許多MIMO多天線需要考量的特點。通訊大賽促成的交流機會,讓業界可以從學界獲得多年研究測試與資料分析歸納出的設計經驗,協助業界跳脫以往的設計思維,大幅縮短設計之路的摸索時間。
天線設計發展方向愈來愈多元,今年的創意賽提供很好的舞台,讓團隊可以透過系統模擬,跳脫學校資源的限制,例如以模擬方法來研究Sub-6和毫米波的整合;毫米波部分可針對像是波束成形、系統設計等概念深入研究,或是以車用雷達應用來發揮創意。在天線競賽中,除了天線本體,評審更看重整體性的系統設計思維,這樣的作品更有機會拿到好成績。同時也期待今年有更多學校和學生可以參加天線競賽,為天線領域注入更多新的想法。
此外,英業達本身為雲豹育成計畫的企業講師,針對5G、AI、IoT等議題,有專門的培訓團隊,一直都努力培育新創團隊,非常樂意協助優秀的團隊作交流,協助創意在服務、技術和商品化等需求,能有大幅度的提升,把創意可以孵化出來。
川升–讓天線成為台灣名產,支持學生投入研發設計
天線是無線通訊的關鍵,需要更多創新思維來應對愈來愈複雜的使用情境
川升,台灣無線通訊量測服務及系統整合服務商,以天線研發基礎出發,願景是「讓天線成為台灣名產」。因為這個目標,川升自2015年開始參與,一路支持天線競賽,至今已是第6年。不僅藉由實質贊助鼓勵學子投入,亦從實務及產業發展角度投入業師輔導,根據產業發展脈動訂定競賽主題,結合產官學能量發掘結合硬體、軟體、系統服務的跨界人才與創意。
期間除了出錢出人,也協助主辦單位辦理實作集訓營,提供5G研發量測資源,尤其針對目前變化快速的MIMO多天線、mm-Wave毫米波量測,均開放參賽學生進行預約使用。通訊大賽不只是競賽,更是一個交流平台,學生在競賽中發揮創意,也能透過平台了解產業趨勢與市場需求,從中發現問題並活用所學的知識,提出有價值的作品。
除了支持通訊大賽,川升對於下一代通訊人才培育的負擔與熱忱,更在2017年成立川升學苑,至今已逾70名學生參與,從國中生到博士生都有,透過短期的一日體驗營或是專題研究的方式,讓學子接觸跟5G相關的課題與應用。同時也安排學生參訪相關企業與動手做實驗,甚至邀請業界導師給予指導。此外,每年約有3到5位學生進入川升進行中長期實習,根據學生的能力給予不同的研究主題,將校園能量導入通訊產業,吸引優秀學子投入創新的研發設計工作。
無線通訊不只是人與人的溝通,更成為物聯網、車聯網及智慧製造等應用普及的最後一哩路,天線是無線通訊的關鍵,多元、客製化並以用戶體驗為標準會是新的業界趨勢。市場需求與應用變化快,但基礎技術理論是不變的,鼓勵天線領域人才扎穩基礎理論,並從產業趨勢與市場需求觀察中,發現問題並活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與設計。例如提升使用者體驗是一大挑戰,無線耳機的不同的使用場景,怎麼做好設計?能因應不同使用環境的高吞吐量MIMO天線設計,該怎麼做?這些都是參賽團隊要好好做的功課。另外,像是量測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如何模擬實際應用場景等。台灣商用OTA量測系統,多數都直接購自國外設備大廠,長期缺乏自主開發經驗,使得台灣企業用戶針對已購置的量測系統,並無足夠的技術能力進行升級或修改不合用的功能。每個問題都是機會,期待參賽團隊可以認真思考。
未來產業預期將走向「新科技服務業」的時代,企業必須「以人為本」掌握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運用科技提供創新服務和解決方案,建立跨產業合作。企業導入自動化和智慧技術會取代重複性和勞力型工作,但透過「人機協作」可以讓人類發展新技能、提供彈性工作環境和決策能力,這些是川升努力的方向,做天線很有前景,值得更多學子投入。
培育人才一直是川升念茲在茲的要事,為了加大力道,川升亦樂於與大專院校進行產學合作,運用企業研發專業,提供學界資源與協助,除了出資投入研發與學界合作申請政府計畫,也提供優秀博士生實質獎學金獎勵,學校可將研發成果應用於實際產品上,藉此提升雙方研發能力。例如在107、108兩年均委託元智大學的黃正光教授開發SDR演算法等技術,並將該技術整合至川升MIMO Signal Analyzer,成功打入市場量產銷售。在持續努力下,川升近年連續獲得政府挹注取得研發補助計畫並圓滿結案,並於108年獲選台北市政府「亮點企業」研發卓越獎項,朝「產業好,大家好」的永續經營理念邁進。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