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遊戲中「虛擬」與「現實」的差距,真實賽車選手跑電競賽事卻丟了真正的工作?

賽車遊戲中「虛擬」與「現實」的差距,真實賽車選手跑電競賽事卻丟了真正的工作?

2020年因為疫情,幾乎所有的賽事都選擇延期或停辦,也使賽會注意到線上競賽的可能性。沒有賽事可以舉辦的情況下,電競賽車成了車迷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將探討電競賽車與真實世界的差異,並介紹近年值得關注的賽事。

與真實賽車運動的差異

去年度 (2019) World's Fastest Gamer的冠軍James Baldwin (@Jaaames)投入真實賽車,加入前F1冠軍Jenson Button成立的Jenson Team Rocket RJN車隊,角逐歐洲的GT系列賽。他日前於Driver61頻道分享了由電競轉往真實的心路歷程,以及模擬賽車與真實世界中遭遇的不同挑戰。

  • 真實性

模擬器的物理運算有極限,但現今的模擬器已經可以提供相當接近真車的操控感受,對於賽道學習、路線調整非常有幫助。但真實世界的提供的感觀資訊量還是遠勝模擬器,車手在駕車時不僅可以運用視覺,觸覺、聽覺、甚至是嗅覺都能幫助車手感受賽車的一舉一動。

在模擬器中感受不到G力也是兩者最大的差異之一,G力除了帶給身體負擔之外,也是讓車手了解賽車狀態的途徑,讓車手能藉由身體感受快速修正操駕的錯誤。「人車一體」使的車手能立即感受到車輛的動態,更有信心去攻略每一個彎道。

最後是視覺深度的差異,這對於使用單螢幕的玩家影響最深,單螢幕除了無法表現視覺深度,視野也會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如果擁有三螢幕或VR等設備,視野的調整就相當重要,因為習慣錯誤的視角或是視野後需要花許多時間才能校正。

▲ James Baldwin認為現在的設備並無法100%複製真實世界的感受,但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是相當有可能出現這樣的設備。

  • 練習時間

真實的賽事中,練習時間是十分珍貴的。除了成本考量之外,各項賽事都由嚴格的練習時間規定,只能在指定的時間內下賽道練習,GT3等級的比賽大約只有3~4小時的練習時間,若有兩位車手的話時間還要折半。

模擬器不考慮睡眠的話可用的練習時間接近無限,還不必考慮天氣、成本的眾多因素。電競車手常能在比賽前進行約150~300小時的練習,對比真實比賽,差異非常巨大。

  • 安全性

賽車運動歷經百年的演進,競賽的安全性大幅提升,國際汽車聯盟(FIA)制定的競賽規則也是以安全為前提,今日的車手已經不必再為了速度而玩命,但賽車常以動輒時速300公里的速度前進,仍然有一定的風險。

現代賽車的車體都經過大量強化,保護車手的安全。(圖片來源:BMW集團)

顯而易見的,待在冷氣房內房比起上賽道安全許多,玩家只需要面對(相對)微小的風險,例如用眼過度、手部運動傷害、忘記吃飯,或是長時間維持坐姿帶來的影響。

因為電競賽車不用考慮行駛的安全性,可以做出非常接近極限的成績,甚至藉著無數次衝出賽道找到賽車的極限,但現實中安全必須被擺在首位,碰撞除了造成大量的金錢損失,還可能因此受傷,這樣的差異也造就了競賽風格的不同。

  • 體能要求

賽車運動除了考驗車手的操駕技巧,對車手的體能也非常要求。賽車手常常要穿全身包緊緊的防火賽車服,在烈日下奮戰數個小時。賽車過灣時車手需要承受超過3倍的重力(甚至達到5G),除了對頸部肌肉是相當大的負荷,對其他臟器也是不小的負擔。

車手必須要在高壓力、高身體負荷的情況下精確的進行操作,容不下一絲鬆懈,因為就算是一瞬間的失誤,都有可能造成意外。

專業車手都要進行嚴格的體能訓練、飲食管理,才能承受比賽中的各種壓力與挑戰。(圖片擷取自:YouTube @Daniel Ricciardo)

  • 競爭程度

電競賽車有一點是在真實賽事中較難做到的,就是跨級距、跨領域的競爭。除了成為職業車手本身的門檻極高,賽車運動的比賽級距也是壁壘分明,車手持有的執照更會影響能參加的比賽。

然而電競賽車入門門檻低,有大量的普通玩家、專業電競車手、真實車手投入,能夠進入頂尖賽事的車手成績都非常接近,因此電競賽車的競爭程度決不會比真實世界的比賽低,甚至因為參與的競爭者更多而超過一些真實的賽事。

  • 成本

成本上的巨大差異,也是車隊會使用模擬器的原因。成本不只來自價格高昂的賽車,車輛在賽道上奔馳的每一公里都會是一大筆開銷(GT3廠車每公里運行成本常超過20歐元),光是GT3等級的賽式,一套倫胎的成本就超過1500歐元,還得算上人力、運輸、耗材、參賽費用等開銷。

2020值得關注的電競賽事

F1因應疫情衝擊,增加了Virtual Grand Prix系列比賽,將取消或延期的比賽改為電競的形式進行,除了能見到現役的F1、F2、F3車手共同競爭,比賽還邀請了前WRC世界冠軍 Petter Solberg等不同領域的賽車好手。

最重要的是,為了增加可看性,比賽中的賽車性能完全一致,Williams車手George Russell終於能擺脫車輛的性能差異,一舉拿下VGP系列賽總冠軍,擺脫2019年一分未得的陰霾。

Veloce Esports主辦,除了有部分現役車手、實況主參與,更邀請了DJ、其他領域的運動員同台較勁,包含足球、高球界的明星一同參與,這才發現許多球星心中都有個賽車魂。

今年原訂於6/13-14舉辦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因為疫情延期,以虛擬賽事替代,由4位車手一組,共同完成長達24小時的比賽。

比賽包含完整的日夜、天氣變化,需要考慮油耗、輪胎磨損與進站策略。利曼轉為電競比賽可不是鬧著玩的,賽會規定每隊至少要兩位車手擁有FIA認證的賽車執照,包含多位F1賽車明星都有參與。

世界拉力錦標賽(World Rally Championship)是世界上最高別的拉力系列賽事,不同於場地賽,拉力賽事的路線可不是賽道上鋪的高級柏油路面,而是伴隨泥濘、積水與坑洞。

只要擁有PC、XBOX、PS4任一平台的WRC 8,都能參與這個與Toyota Gazoo Racing合作舉行的競賽,冠軍可以得到一台Toyota GR Yaris!同時FIA也祭出了Rally Star計畫,限定25歲以下的年輕玩家參賽,利用電玩選拔出具有潛力的車手,投入真實拉力賽事。

因為iRacing本身就是以線上競賽為主軸的月費制遊戲,加上良好的車手評分系統、嚴謹的競賽規則,iRacing不僅是許多車手線上切磋的交流平台,也非常適合舉辦比賽。

iRacing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內容豐富的比賽,包含保時捷超級盃eNASCAR可口可樂杯等等頂尖賽事,也會舉辦單次競賽10小時、24小時不等的耐久賽事活動,吸引許多電競界與真實世界的頂尖車手參賽。

McLaren G 系列挑戰賽的第二賽季於7/20 ~ 8/30舉行,玩家只要有Project Cars 2就能參與,獲得優勝的玩家能駕駛McLaren超跑,並接受F1車手Lando Norris的駕駛指導。

舉辦電競賽事除了宣傳遊戲,也提供許多有天分的玩家機會投身賽事。(圖片來源:@McLarenShadow)

由電競賽車轉往真實賽事

James Baldwin認為當電競車手坐進駕駛艙後,其實比外界想像中的還要容易上手,適應真實的駕駛環境後,很快的就能做出好的單圈(當然事前的體能、駕駛訓練不可少)。

雖然有大量的參賽者投入電競賽車比賽,但真的能坐進賽車座艙的人並不多,但也有不少人真實競賽中拿下好成績, GT Academy選拔出身的Jann Mardenborough就在Nissan Motorsport的栽培下拿下不錯的成績

隨著大眾對電子競技的接受度提高,許多知名車隊、車手都成立旗下的電競車隊,培育有潛力的新一代車手,如McLaren車隊的Shadow Project、FE車手Jean-Éric Vergne與Veloce Esports共同創立的Veloce Racing等等。

賽事主辦、車廠、車隊、遊戲廠商都會不定期舉行全球性的挑戰賽,除了能夠讓玩家與世界上的高手一決勝負,也讓有天分的高手有機會被發掘。

真實車手也跑模擬器

真實車手除了會在車隊的模擬器上練習、收集數據,也常在閒暇時玩模擬器當娛樂。F1車手Lando Norris與Max Verstappen同時也是iRacing的頂尖玩家,兩人雖然在F1的圍場中分屬不同的隊伍,但在電競領域中同是效力於Team Redline車隊的戰友,他們多次搭檔,在iRacing的頂級賽事中拿下勝利。

來自南非的GT3車手David Perel,除了在賽車場上有亮眼的成績,在模擬賽車領域也有相當耕耘。他熱衷於電競賽事,除了參與Assetto Corsa Competizione的開發,也時常在YouTube上分享賽車的技巧。今年更成立Coach Dave Academy,提供模擬器的一對一專業教學、車輛設定指南、比賽分析等服務。

David Perel投入教練工作,成立Coach Dave Academy,希望將模擬賽車的專業性提升至新的領域。(圖片來源:@davidperel)

運動家精神

有些真實車手在電競界依然強勢,卻也有車手因為跑電競賽事而丟了工作。

德國車手Daniel Abt在5月23日時參加FE電競聯賽時,被第二名的車手Stoffel Vandoorne懷疑找代打作弊,原因是他整場比賽都遮著臉,還以網路問題為由拒絕賽後訪問。

原來Daniel Abt找了電競車手Lorenz Hoerzing當代打,才會用刻意用器材把臉擋住。他因為此舉被需要捐款1萬歐元、取消所有積分。隨後甚至連所屬的奧迪車隊(Audi Sport ABT Schaeffler)都祭出無限期禁賽的處罰,一場虛擬競賽讓他丟了真實世界的工作。(不過5個月後他又被NEO車隊簽下,取代因疫情無法出賽的中國車手馬青驊)

雖然部分車手認為這樣的處罰過重,但追根究柢,找代打除了不尊重賽會與其他選手,更嚴重違反了賽車運動的精神,Audi車隊才作出如此強硬的決定。

結語

電競賽車也帶給了許多熱愛賽車的玩家無限想像,除了能在遊戲中駕馭心目中的夢想車款,感受駕駛的樂趣,有天賦的玩家還有機會被車隊提拔,投身賽事,模擬器的發展可說讓賽車運動更有機會平民化。

電競賽車也可能會成為車手於車迷互動的新形式,許多車迷的夢想就是與偶像一起奔馳在賽道上,電競平台提供了這樣的可能,未來的車迷活動,搞不好能辦一場線上競賽,讓玩家「近距離」感受車手在賽道上的風采。

隨著科技的進步,也許未來模擬器能夠還原更完整的駕駛體驗,讓真實與虛擬的界線更模糊,就算無法在真實的賽道上奔馳,電競賽車也拉近了我們與賽車手的距離。

資料來源:

How Different Are Sim Racing & Real Racing?

Norris: Sim racers won't have big edge when racing starts

The Laws of Physics: Why SIM Racing Can Never Be as Hard as the Real Thing

(首圖素材來源:Assetto Corsa Competizione / Ferrari)

Shin15
作者

關注科技、遊戲產業的發展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