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視遙控器演化史,怎麼變得越來越難用?

打開電視遙控器演化史,怎麼變得越來越難用?

從電視盒出現開始,電視的遙控器就越來越複雜。其中小米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它從推出第一代小米盒子起,就使用了類似的設計。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帶動了越來越多的電視盒,精簡遙控器的按鍵。

打開電視遙控器演化史,怎麼變得越來越難用?

但小米電視的遙控器,使用體驗並不出眾。做工平平,按鍵的鍵程短,並且尺寸略小,使用時感受一般。有時,會讓我們懷念起古早的電視遙控器。

打開電視遙控器歷史

最早用於電視的遙控器出現於 1950 年,由 Zenith 公司研發(如今是 LG 的子公司),當時還是透過有線連接的方式來控制電視。

圖片來源:Sansui

這一遙控器非常簡單,只有四個按鈕。頂部銀色的為開關鍵,下面三個按鈕分別為信道和音量加減鍵。外形上像個小磚頭,非常厚實,那時候人們認為不想離開沙發來操作電視,是一種懶惰的行為,故把遙控器被稱作「懶骨頭」。

5 年後,這家公司又研發出了新款遙控器,並且是無線的。外形很有意思,有點像我們如今使用的測溫槍。

  圖片來源:vintag

這款遙控器名叫「閃光槍」(Flash-Matic Gun),這是因為它能發射光線,照射到位於電視螢幕每個角落的光電管,進而控制電視。

圖片來源:vintag

Flash-Matic 開創了無線電視遙控器的概念,不過它的侷限性也很明顯:沒有保護電路的設備,如果電視處在陽光直射的區域,可能就會誤操作。

一年後,Zenith 的工程師羅伯‧愛德勒(Robert Adler)設計了基於超音波的 Space Command。外形方正,像是一個加厚版的菸盒,上面有四個按鍵。

打開電視遙控器演化史,怎麼變得越來越難用?

有趣的是,Space Command 內部沒有電池,每個按鍵下方有類似音叉的鋁棒。按下按鍵,便能產生高頻音,進而控制電視。

和 Space Command 相同原理的遙控器

這種方案引領了 25 年的潮流,直到 1980 年紅外線遙控器出現。

隨著發送和接收紅外線的半導體被開發出來,紅外線遙控器憑藉著製造成本低、傳輸效率及可靠性高,逐漸取代了超音波遙控器。

圖片來源:Vasundhara Infotech LLP

到了這一階段,遙控器的造型便大同小異了,基本都是長條形,上面密密麻麻有很多按鍵。這也是我們記憶中遙控器的樣子。

不過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遙控器上的按鍵,大多數都沒用過。人們最經常用的,還是開關鍵、從 0-9 的數字按鍵、選單鍵和音量鍵。

蘋果意識到了這一點。從第一代開始,設計師就大刀闊斧地砍掉了人們不常用的按鍵,極簡的外觀讓它成為遙控器中的「異類」。

圖片來源:streaming-blog

而後,隨著搭載 Android 作業系統的智慧電視/電視盒子興起,蘋果的簡約風格也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電視機遙控器上。遙控器一下子從極繁轉變為極簡,似乎按鍵越少,代表電視機越先進。

外觀的確越來越好看了,但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卻被不少設計師忽略了。

圖片來源:singularityhub

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差,我們在上文已經展開講過。按鍵小、按鍵太硬、握持感不佳等問題,主要受到物理因素的影響。

而另一方面,則是源於遙控器設計與電視系統 UX 脫節。

在電視功能越來越豐富、智慧的今天,各大廠對電視的系統都有客製化的功能。電視系統的使用邏輯,是否與遙控器相匹配?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少廠商仍三緘其口。

在各家廠商將電視作為「智慧大螢幕」、「家庭娛樂中心」的今天,電視的遙控器的功能性也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當前不少電視內建了健身應用、遊戲娛樂應用。如果遙控器整合了遊戲手把的功能,或者內建了多樣的感應器,那麼電視端的功能性和娛樂性或將史無前例地釋放。遙控器將不再是簡單的遙控工具,而是進入家庭智慧娛樂中心的鑰匙。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