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機是夏天的電費殺手,為了讓室內涼快起來,消費者通常都會讓冷氣機不間斷的運轉,進而造成電費增加,而冷氣機耗電的問題,也是各大家電廠商亟欲解決的一大罩門。所以說,冷氣是否省電將直接關係到民眾夏天的電費度數,究竟要如挑選一台省電的冷氣呢?
文章目錄
首先,現在市面上的冷氣機分為「定頻」和「變頻」兩大派別,差異在於壓縮機運轉方式的不同,但省電與否卻會依使用情境而定。其次,政府最新推行的冷氣季節性能因數(CSPF),取代了過往的能源效率比(EER),做為讓消費者判定冷氣省電與否的新標準。然而購買了冷氣之後,要如何設定才有辦法節省電力,同時兼顧冷房效果,就得從使用習慣下手,才有辦法有效控制夏日的電費支出。
定頻與變頻冷氣的差異
排除掉窗型冷氣或分離式冷氣的區別,現代冷氣基本上分成兩種,一個是變頻,另一個則是定頻,此兩者間最大的差異,在於壓縮機運作的方式。
在市面上通常較為便宜的定頻冷氣,在最初啟動時壓縮機會以全速方式進行運轉,為房間注入冷風,等到空間下降至指定溫度後,定頻冷氣的壓縮機則會「完全停止」,節省電力,直到房間溫度重新回升,壓縮機才會再次啟動。定頻冷氣的運作方式則有些不同,剛開始定頻壓縮機同樣會以全速進行運轉,當室內下降到指定溫度後,壓縮機不會完全停止,而是以「較低轉速」持續運轉,時刻監控室內溫度來調整壓縮機的轉速。有趣的是,雖然變頻冷氣的壓縮機是持續運轉,但因為定頻冷氣重新啟動壓縮機的瞬間耗電量較大,這也使得消費者若是經常開冷氣,且每次使用時間都較長的話,變頻冷氣反而會比較省電。只不過,若是家中使用冷氣的時間不長,較為便宜的定頻冷氣,反倒是較好的選擇。
能源效率比EER與冷氣季節性能因數CSPF的意義
過去消費者挑選冷氣時,除了研究室內坪數及匹配的冷氣「噸數」之外,通常還會參考「能源效率標示」上的能源效率比(EER)。
EER的基本計算方式為冷氣的冷房能力(kW)除以使用電力(W),當算出來的數值越高,代表冷氣的能源效率越好且較為省電。但是自2017年開始,能源局改用冷氣季節性能因數(CSPF)取代了EER。
CSPF相對於EER,不僅考量了台灣人開冷氣的季節性需求,更將各種不同的運轉條件納入考量,不像EER僅抓取了兩個固定的數值來計算,CSPF對於冷氣的使用量估計更複雜,但也因此更加精確,貼近台灣民眾實際使用冷氣的情況。對於消費者來說,雖然EER與CSPF的計算方式不同,但不變的是,只要冷氣機的CSPF數字越高,同樣代表能源效率越高且較為省電,在選購邏輯上不需要進行改變。不過就廠商而言,有了CSPF當作參考,就能為台灣消費者打造更符合在地氣候的冷氣,甚至做出更省電的產品。
建議:
1.錯別字。定頻...定頻?...變頻呢?
2.定頻一段、變頻一段。
3.越高越好?還是越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