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蘭克赫伯特所著,在科幻文學界擁有極高地位的《沙丘》,是史上首部同時獲得星雲獎及雨果獎的作品,小說第一部出版於 1965 年,其後又陸續推出 5 部續作,其重要性約莫等同於奇幻文學領域的《魔戒》。
但也由於《沙丘》廣闊的世界設定、錯綜複雜的家族與政治關係、崇尚預言的宗教觀,加上大量採用有如學術論文般的引言和標注,更加深其敘事的歷史感,也因此要將其轉化為影像作品,具有相當高的難度,過去雖有大衛林區執導的《沙丘魔堡》(1984),但由於未能掌握原典的精髓,而淪為失敗的改編之作。
而由丹尼維勒納夫執導的新版《沙丘》電影,原訂於去年 11 月就要上映,但受疫情影響,美國上映日延至今年 10 月,而台灣依舊搶先美國,中秋節前夕就能搶先到戲院欣賞這部鉅作,台灣華納兄弟也預先舉辦了媒體首映,總共 2 小時 35 分的片長,確實帶來了許多驚喜和震撼。
導演丹尼維勒納夫過去曾執導《異星入境》、《銀翼殺手 2049》等電影,均獲得不俗的成績,對於科幻題材中的人文探討,運用得十分嫻熟,其中最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同樣由小說改編的《異星入境》,其直敘、倒敘交錯的說故事手法,以及首尾的完美呼應都讓人大呼過癮。
不過《沙丘》是一部長篇小說,結構也完全不同,因此這次導演僅點綴性的去運用這些技法,以避免過度燒腦,此外導演亦略去了不少相關的背景設定,觀眾或許無法單從電影當中,去理解在這個科幻世界裡,為什麼沒有機器人與 AI 的存在?為什麼依舊需要用冷兵器格鬥?為什麼仍奉行帝王封建的領地分封制度?但反而也更能聚焦於沙丘行星厄拉科斯的異星風貌、亞崔迪和哈肯能兩大家族的明爭暗鬥,以及主角保羅亞崔迪的成長旅程。
此外,導演也相當善於使用 IMAX 畫面來呈現史詩感的恢弘氣勢,無論是巨型母艦由星球起飛,橫越於星際之間,到厄拉科斯行星一望無際的沙丘景致、體型驚人可吞食一切的巨大沙蟲,反正只要是能用 IMAX 的全畫幅呈現宏偉之處,導演絕不會吝嗇,而也只有在 IMAX 的巨幕下,才能體會出人類在面對沙丘時的渺小。
另一個值得探索的看點,是帶入了文化元素的場景設計,以亞崔迪家族的母星卡拉丹為例,以原木為主的建築、家具以及圓拱裝飾風格,頗有亞洲的風土氣息,而當亞崔迪家族移居至沙丘行星厄拉科斯後,以巨石構築的居城,又仿若埃及古王國時期的神廟,其實《沙丘》小說原本的世界觀,即是以地球人類向外太空殖民為起源,而不是很久很久之前遙遠的銀河系,因此納入地球元素也堪稱合理,飾演亞崔迪家族醫生的張震,在與主角互動時,甚至還露了一手中文,相信看到的人一定會嚇一跳。
以劇情來說,此次《沙丘》電影並未完整放入第一部小說的劇情,甚至時間跨度也不及大衛林區的《沙丘魔堡》,導演曾言這部《沙丘》只是開胃菜,之後的續集才是主菜,但即使片長時數達 2 個多小時,筆者卻仍感覺在電影的中後部,有些許趕戲的狀態發生。
其實《沙丘》前半部的步調並不快,主要是導演花了不少的篇幅,為劇中人物建構起有血有肉的形象,如亞崔迪家族領袖雷托公爵(由奧斯卡伊薩克飾演),透過劇情的推展和鏡頭語言,其慈父和明君的形象很快就深入人心;而劍術大師鄧肯艾德侯(由傑森摩莫亞飾演),與主角之間的情誼和忠心也令人動容;最大反派哈肯能男爵(由史戴倫史柯斯嘉飾演)雖然出場的戲份不多,但其手段之殘酷,透過寥寥數語就能散發恐懼與痛苦;至於主角保羅亞崔迪(由提摩西夏勒梅飾演)在本片中仍處於成長的階段,因此大多數時間是被事件推著走,顯得比較被動一些,但對於未來感到困惑、迷惘,卻又容易逞強,這些特質亦表現得相當不錯。
不過,當你對於這些角色累積了充分的情感之後,卻突然發現,當中的許多角色,或許無法在續集中有所發展時,不免會感到惋惜,此時電影也邁入了中後段,劇情推進速度開始加快,沙丘行星厄拉科斯的原住民弗瑞曼人也開始大量登場,在《沙丘》原著故事中,弗瑞曼人是相當重要的存在,只是《沙丘》電影似乎已經來不及再細數弗瑞曼人的部落背景、在沙丘求生的險惡,僅在前半段有出現因為文化差異鬧出的笑話,而甚少呈現出沙漠民族的堅毅性格。
其中幾個重要的弗瑞曼人角色,如領袖史帝加(由哈維爾巴登飾演)、研究沙丘的科學家列特凱恩斯(由莎朗鄧肯布魯斯特飾演)、神秘女子荃妮(辛蒂亞飾演)等角色,也都缺乏更清晰的描寫,或許導演是為了替續集留下懸念(華納尚未宣布要製作續集),但對於新角色的深度還沒堆疊起來,加上結局處理得比較平淡,造成結尾的餘韻確實感覺有點不足,個人感覺這是比較可惜之處。
不過總體而言,《沙丘》已經是小說成書半個世紀以來,在影像化方面做得最成功的一部,劇情上也沒有什麼魔改亂編,加上有 IMAX 的加持,還是相當值得到戲院一看,畢竟要是票房不夠漂亮的話,要再等到下一部《沙丘》,不知得花上多少年呢!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