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訊是構成現代網路世界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無論你我肯定都於手機、電腦中,至少安裝過或使用著一套以上的通訊 App,例如台灣普及度最高的 LINE 與 Facebook Messenger、西方國家愛用的 WhatsApp,甚至於老牌語音軟體 Skype 或中國地區專用的微信(WeChat)。
即時通訊軟體雖然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彼此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方便,但是,隨之而來的使用者隱私權問題,以及開發商如何保障用戶們的機密資料,就成了外界近年來不斷進行針對的議題。
無論 LINE 或 Facebook Messenger,幾乎各大主流通訊軟體,在過往都曾經爆發過資料外洩事件,微信更是直接受到中國政府監控,消費者對於這些平台的疑慮,也隨著安全問成為討論焦點而變得越來越高。
通訊軟體如何造成隱私安全疑慮?
今年三月,日本媒體報導通訊軟體 LINE 出現嚴重資安事件,該企業於中國當地的子公司與關係夥伴,居然有權存取 LINE 使用者的個人機敏資料,包含姓名、電話、電子郵件地址,甚至於聊天內容與聊天室中的照片等等,引起外界譁然。
隨後,日本 LINE 公司社長親上火線,向當地用戶道歉,LINE 台灣則強調本國的使用者資料僅存放在日本和韓國伺服器,因此沒有受到影響。不過接著在今年七月,又有平面媒體報導,台灣百餘名政要的 LINE 帳號遭到駭客入侵,引發國安疑慮,事件曝光至今仍在進行調查。
隱私問題的兩個方向
雖然以上兩起例子的新聞主角,都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 LINE,但這些資安事件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卻正是全球網路使用者面臨的巨大挑戰,那就是我們所使用、慣用的通訊軟體,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樣安全,而且我們的資料更是能輕易地由於各種問題遭到外洩。
探討通訊軟體的隱私安全破口,通常可以歸納出兩個方向。第一來自於軟體開發商內部,例如前述的第一個案例,就是 LINE 內部因權限管理不當所造成,使不應該外流的個資遭到非法存取;至於第二個方向則來自於外部,例如駭客的刻意攻擊、社交工程操作等等。
當我們已經習慣在即時通訊 App 上什麼都聊,或者為了方便而肆意傳輸機密資料時,一旦通訊軟體的內部或外部,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為消費者的隱私權帶來極大傷害。
政府執法單位的監管
只不過,對軟體與使用者進行駭客行為涉及了犯罪,而企業的內部管理不當,亦有方式可以改善或加強,但使用者於通訊軟體上可能的隱私外流弱點,其實還有第三個突破口,那就是來自於政府執法單位的監管與要求。
無論 LINE 或 Facebook Messenger 等等主流通訊軟體,為了配合當地政府的法令,在許多狀況下都可以透過「配合執法機關調查」的方式,合法提供有關單位,個別使用者在通訊平台所留存的部分資料。
即便政府單位調閱人民的通訊內容,必須符合法律上的特定要件,但消費者必須要對此有所警覺,那就是自己的資料在「最壞的狀況下」,依然有可能被營運商調用且交給第三方,廠商並無法完全死守著個資而抗拒執法機關的要求。
當我們理解通訊軟體之所以會出現隱私安全破口的原因後,接下來就可以積極反思,現在有哪些即時通訊 App 改善了上述缺點,並給予使用者在各個層面中,更多個人資料與安全性上的保障。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