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 Keller(吉姆··凱勒)被稱為「晶片之神」,還被認為是AMD Zen架構之父,他的動向一直引人關注,最新消息稱他有可能進入三星,去開發全新的AI處理器。
Jim Keller在半導體行業從業20多年,學歷也只有學士學位,但從業經歷很豐富,前面十幾年的不說了,2012年重回AMD,幫助開發了Zen架構,2016年離職,之後去了特斯拉做自動駕駛晶片。
2018年他還去了Intel公司,不過2020年6月份又離職了,現在一家初創公司Tenstorrent擔任CTO首席技術長,主要開發RISC-V指令集的晶片,上半年該公司獲得了13億元的風投。
不過這家公司也不太可能是Jim Keller的終點站,在日前的三星代工論壇會議上,Jim Keller發表了主題演講,引發了猜測,認為他會加入三星,從事更先進的AI處理器研發。
不過,關於這件事,目前還是傳聞,尚未被Jim Keller證實。
但是,加入三星這件事倒是很符合Jim Keller的個性,對他來說也是個機會,可以重構全新的AI晶片,當然使用的還會是三星的先進製程,比如3nm甚至2nm,極具挑戰性,很適合Jim Keller發揮。
吉姆·凱勒的「俠客行」
對於技術密集型的晶片行業來說,現年61歲的吉姆·凱勒一直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他憑著一張大學文憑闖天下,在碩士、博士堆中力戰群雄、脫穎而出。而與很多工程師動輒就在一個公司或研究室裡待十年八年,才可能研發出一款重量級晶片產品不同,近20年來,吉姆·凱勒在眾多晶片公司裡肆意遊走,出自他手的明星級產品卻層出不窮。
吉姆·凱勒的職業生涯開始於DEC。在上世紀6、70年代,DEC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電腦廠商之一,在當時,DEC使用RISC設計的Alpha21264微處理器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處理器。初出茅廬的吉姆·凱勒深度參與了Alpha系列的研發,而這也為他日後輝煌的晶片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80年代中後期,在IBM崛起的衝擊和晶片開發的巨額投入下,DEC開始逐漸走向衰敗。1997年DEC將半導體部門賣給了對手Intel,並於1998年被「PC新貴」康柏收購,吉姆·凱勒也於同年離開了DEC,加入了當時求賢若渴的AMD。
在AMD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吉姆·凱勒參與了AMD第七代處理器K7的設計,並很快成為了K8的主架構師。而正是這兩代處理器,讓AMD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讓其一改「Intel代工廠」的形象,開始向晶片巨頭邁進。
而當眾人都以為吉姆·凱勒將在AMD大展宏圖的時候,他卻毫無徵兆地跳槽去了晶片初創公司Sibyte,負責MIPS晶片的研發。一年後,Sibyte被晶片巨頭廠商博通(Broadcom)收購,吉姆·凱勒一躍成為了博通的首席架構師。
但吉姆·凱勒延續了他不走尋常路的風格。在博通乾了幾年後,2004年他又跳槽去了另一家初創公司——PA-Semi。
這家從事低功耗移動處理器開發的公司在當時並不惹人注目,直到如今可能也沒有多少人知道它。然而,千千萬萬的普通人都曾被PA-Semi的產品所影響過,因為,PA-Semi在2008年被蘋果收購,並為蘋果開發出了A系列處理器。
A4、A5晶片被廣泛的應用於蘋果iPhone4、iPhone5和iPad產品上,成為了蘋果登上晶片巔峰最重要的推動力量。而A系列晶片背後的設計者,就是吉姆·凱勒。
對於很多工程師來說,這樣的成就已經足以名留青史。但對於吉姆·凱勒,這還只是他輝煌事業的序曲。
2012年,他重新回到AMD,負責領導下一代高階CPU的開發。眾所周知,AMD的Ryzen晶片系列近年來風頭十足,在性能上打趴一堆競爭對手,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而基於Zen架構開發的Ryzen系列,就是由吉姆·凱勒一手打造,吉姆·凱勒也因此被稱為「Zen之父」。
然而,當Zen架構產品即將推向市場之時,吉姆·凱勒又做出了讓業界意想不到的決定。是的,他又走了,這次,他去了當時還正深陷泥沼的特斯拉。
他從2016年1月開始正式擔任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工程副總裁,負責為特斯拉開發專用的車載AI 晶片。沒錯,就是那個曾被馬斯克稱為「地表最強」、秒殺同行的晶片。
正是該晶片的誕生,賦予了特斯拉Autopilot的客製化能力,建立起軟硬體一體化生態,而這也成為了日後特斯拉在行業中的核心優勢,造就今日的繁榮。而該晶片背後的「一號人物」吉姆·凱勒卻再一次又在特斯拉大放異彩前離開了。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