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開發下一代2奈米晶片,美日為何會「化敵為友」攜手半導體合作?

攜手開發下一代2奈米晶片,美日為何會「化敵為友」攜手半導體合作?

據外媒報導,在7月29日的美日商務官員會談上,雙方聯合宣佈,將針對新一代半導體研究,啟動建立一個「新的研發機構」。

這是美日首次舉行「經濟版」的2+2會談。參與會談的雙方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商務部長雷蒙多、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以及萩生田光一。

儘管會談後雙方並沒有通過正式聲明對這一半導體領域的「新研發機構」透露過多細節,但據日媒報導,該機構將於今年年底在日本成立,用於研究2奈米半導體晶片;該機構還將包括一條原型生產線,並將於2025年開始量產。同時,日本的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理化學研究所、東京大學等將合作設立研究基地。

目前,絕大部分用於智慧手機的10奈米以下半導體晶片都是由台灣生產。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 (WSTS)發佈的最新預測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預計將增長16.3%,達6460億美元的規模;到2023年儘管增速有所放緩,但仍將保持5.1%的正增長。2023年,邏輯晶片市場預計達到2000億美元,約佔市場總規模的30%。

攜手開發下一代2奈米晶片,美日為何會「化敵為友」攜手半導體合作?

日美曾經的「半導體戰爭」

日本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曾有段「輝煌」的歷史。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的資料顯示,1980年代,日本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市佔率約為50%,但隨後日本的影響力逐年下降,近年來被中國、韓國、美國等趕超,全球市佔率已下滑至疫情前的10%左右。2021年,美國公司擁有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最大市佔率,達到46%。

日本國內不缺半導體相關企業。據日媒粗略統計,日本全國有84家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為全球之最。但目前日本企業僅負責生產半導體產業鏈中的低附加值產品,64%的半導體產品需要依賴進口。

早在1970年代中後期,日本的高科技產業,特別是半導體產業,就呈現出迅速發展的勢頭,日本半導體產品開始擠佔美國市場,導致美國對日貿易逆差不斷加大,日本與美國之間圍繞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出現了激烈摩擦,突出體現在半導體產業領域,「美媒當時甚至以『日美半導體戰爭』來形容」。

儘管日本政府採取了些許緩和措施,但日美在半導體領域的摩擦並沒有明顯改善,最終還是以兩國通過協商簽訂了《美日半導體協議》來解決。

上述協議對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發展提出了諸多限制「條件」:比如要求日本增加從美國進口半導體產品;要求日本減少對美國的半導體產品出口;要求日本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等。

協議的簽訂及執行,對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導致日本半導體產業在1990年代後期由盛到衰。 

此外,協議還衝擊了日本高科技企業的設備投資,影響了其設備投資的連續性,進而影響了半導體產品的升級換代,導致日本高科技企業錯過了世界半導體市場需求轉變的窗口期,致使產品開發落後於競爭對手,也連帶讓韓國三星半導體崛起。

美日各打什麼算盤?

近來,在全球半導體發展熱潮下,日本政府也在加快佈局,追趕在半導體領域「失去的三十年」。

去年6月初,日本政府宣佈加強半導體設計、研發與生產的新戰略,將與海外的代工廠合作興建新廠,重振日本半導體產業。新戰略也涵蓋資料彙集中心,欲將日本打造成半導體產業在「亞洲的核心基地」。

但對於此次日美合作,日本國內也頗有疑慮,雙方能夠合作,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如今在半導體領域已無法再對美國構成威脅,另一方面也證明美國受限於國際分工和本國能力,無法獨立完成半導體方面的研發和生產。日美雙方是否能夠將協議轉化為雙方共贏、富有成效的結果,還需觀望。

但美國與日本合作,也是被環境所逼。

確保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強勢地位,一直是當前美國拜登政府政策議程的核心。

自去年1月就任總統以來,拜登一直優先考慮美國在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力和安全性。去年6月發佈的全面供應鏈評估,就提出了美國要在全球半導體價值鏈中同時實現「領導力」和「韌性」的願景。

由於國際分工,美國一直壟斷著半導體的研發、設計和工藝技術,即佔據價值鏈的高階;對於價值鏈的中低端,近年來,美國政府也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吸引半導體企業到美國來投產生產。

7月28日,美國國會通過了旨在為美國晶片製造業提供520億美元補貼的《晶片與科學法案》。先前,美國國內一眾半導體企業給拜登施壓,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都在大力遊說盡快通過該法案,期待為新工廠提供部分資金。

拜登確立美國的半導體霸主地位無疑是他優先的政策之一,不過他的政策也沒有單壓一方。不光是美日半導體合作,拜登訪韓第一站去的正是三星的晶圓代工廠,再加上加強本土化半導體生產。這些都是為了分散半導體過度生產集中的風險。

IFENG
作者

鳳凰網(科技),集綜合資訊、視訊分發、原創內容製作、網路廣播、網路直播、媒體電商等多領域於一身,並於2011年在紐交所上市(紐交所代碼:FENG),成為全球首個從傳統媒體分拆上市的新媒體公司。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