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伏特家推公益碳權,替社福團體省下130萬電費!如何達到雙贏?

陽光伏特家推公益碳權,替社福團體省下130萬電費!如何達到雙贏?

企業想投入綠能公益,除了籌資協助社福單位蓋屋頂型太陽能發電,現在還出現公益碳權的新模式。台灣最大公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9日攜手花旗銀行、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宣布全台首例公益碳權的具體成果。

這次公益碳權專案,結合企業的資源,協助桃園脊隨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更換高效節能燈具。為社福單位在未來10年內,節省130萬元電費支出、累積約180噸減碳量,還能藉由碳權銷售創造另一筆收益,由台灣保養品牌綠藤生機,以每噸碳2,000元買下,變成兼具綠能與公益的ESG行動方案。

陽光伏特家台灣最大公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攜手花旗銀行、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宣布全台首例公益碳權的具體成果。


不只幫社福機構汰換節能燈具,還兼具碳權銷售效益

背後最大的支持來自花旗銀行的捐款,協助脊隨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更換高效節能燈具。花旗銀行董事長莫兆鴻表示,花旗集團承諾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2030年達成1兆美元的永續融資,在四年前開始與陽光伏特家合作,花旗協助社福團體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首創國內公益再生能源憑證。這回藉由公益碳權的專案,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吸引更多企業加入綠能公益的行動。

針對花旗銀行與陽光伏特家所推出的公益碳權模式,行政院國發會副主任委員施克和認為,「公益碳權的倡議,不僅是企業把排碳的外部成本內部化,更創造了利潤共享機制。」

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表示,過去企業為了達到碳中和(指人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透過造林、節能減排的方式相互抵銷),減不掉的碳,會透過購買碳權來抵減。由於社福單位不需要碳權,但他們需要「節能減碳」,而且節電的效益幫助很大。

碳權抵換為期十年,設備的維護、時間是重點

具體來說,碳權是怎麼計算?第一步要先做碳盤查,舉例來說,社福單位在沒有做節能減碳狀況下,碳排放是20噸,透過汰換燈具,減掉了5噸的碳排,就可計算成碳權拿來交易,並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等第三方驗證單位的驗證,並向環保署申請碳權抵換專案,得到減碳額度。

一般來說,向環保署申請碳權抵換專案的計算時間為10年,陽光伏特家該公益碳權計算從2022年10月1日起至2032年9月30日,因此接下來10年,必須觀察這些燈具有無妥善維護,以及開關燈是否在固定時間,才能夠計算減碳的效益。「相較一下,脊隨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機構較一般家戶更好來執行;但最好做碳權的是路燈,時間到就會開與關,不會有人為變數,」陳惠萍說。

在執行公益碳權專案上,經過碳盤查、汰換燈具以及通過BSI認證,前前後後約花一年時間。陳惠萍坦言,申請碳權的行政程序長、成本也高,未來希望流程可以再更簡化一點。

過去陽光伏特家攜手花旗銀行、面膜大廠大江生醫啟動綠電憑證公益專案,幫助社福機構宜蘭聖嘉民建置屋頂型太陽能電廠。


陽光伏特家的綠能公益行動,藉由媒合不同資源,讓弱勢團體也能享有綠色收益,至今累積20多個專案,目標2030年達到100個。對於企業來說,參與綠能公益計畫更多元,現在除了屋頂上面蓋太陽能板取得再生能源憑證外,屋內也有公益碳權的新模式。

對陽光伏特家來說,打造綠能公益專案,並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企業透過與陽光伏特家合作,除了實踐ESG行動,陽光伏特家來說,也可以有潛在綠電銷售的機會,提供綠電交易服務。

陳惠萍認為,隨著政府公布2050年淨零路徑後,現階段大家對如何展開ESG行動,還沒有想像力。希望透過更多成功的綠能公益專案,加速企業的認同與行動,甚至企業不只是自己做,也帶動供應鏈響應。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

數位時代
作者

《數位時代》,關注國內外網路創業生態,精選全球科技業的重要趨勢、創新模式和最新動態,並有記者第一現場的報導,以及各類社群活動消息。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