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工作並不丟人」,Twitter、Meta 前員工紛紛轉到 TikTok 分享被裁經歷

「丟工作並不丟人」,Twitter、Meta 前員工紛紛轉到 TikTok 分享被裁經歷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和推特等公司最近都進行了大規模裁員,離開之後,這些員工不在自己原本的帳號上抱怨,反而湧往 TikTok 上分享自己的被裁經歷,並趁此機會為未來就業建立人脈。

一位自稱推特前僱員的 TikTok 用戶發佈了影片,邀請觀眾「和我一起做好準備,看看我是否被解僱了」。這段影片已經被點選觀看了 50 多萬次,並有 8 萬個「按讚」。有些人甚至分享了他們被解僱時的影片。

這個簡單的發佈行為挑戰了人們的固有思維,即「被解僱後普遍感到羞愧並保持沉默」。發帖的人稱,這有助於他們應對裁員經歷,同情和他們處境相同的人,並為未來就業建立人脈。

黛扎・布朗(Daizha Brown)曾在行銷團隊工作,該團隊為小企業推廣 Facebook 的服務。在收到解僱通知後 1 小時內,她就在 TikTok 上發帖。

她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當時驚呆了,不敢相信它會出現在我的收件箱裡。」她指的是那封通知她失去工作的電子郵件。住在西雅圖的布朗現在正利用 TikTok 平台,用一系列名為《裁員後的日子》的記錄自己的生活經歷。

布朗在影片中說:「現實已經擺在眼前。這是我的旅程?我已經準備好去尋找自己和其他人始終在告訴我的‘更好的東西’。但最困難的部分是‘活在現在’。我要一步一步來。我知道,未來的我正在為我歡呼。」

布朗收到的大多數評論都表達了對她的支持,許多人都在關注她的近況。

布朗說,TikTok 提醒你,你並不孤單,因為快速搜尋“裁員”字眼兒會出現數以十計如何應對失業的影片。她說:「如果你每天都在哭泣,這種日子可能會十分難熬。但你也會看到,還有其他人每天也在哭泣。這讓我們知道,失業並非個例,很多人都在經歷同樣的事情。」

梅根・阿羅約 (Megan Arroyo) 也被 Meta 解僱,她在該公司從事招聘工作。她在採訪中說:「當裁員發生時,我知道將有 11000 人失去工作。因此,我不是唯一經歷多種複雜情緒的人,既為失業感到失望和悲傷,也因自己曾為一家如此偉大的公司工作而自豪。」住在芝加哥的阿羅約說,她在看到有些人發佈類似 TikTok後交了幾個朋友。

阿羅約稱,絕大多數評論都是積極而友善的,人們在職業社群網站 LinkedIn 上將她列為好友,並主動為其推薦工作。但也有些人持批評態度,認為在網上談論工作可能存在風險。比如有人評論稱:「哦,你在網上哭了,如果我是招聘經理,我絕不會僱用你。」對此,阿羅約駁斥稱:“好吧,那太好了,但我真的不在乎。”

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正逐漸超出科技領域範疇。馬爾賈納・馬蘇蒂(Marjana Maksuti)曾在”全球公民組織“從事行銷工作,這是一個旨在結束極端貧困的非盈利組織,但她上週失去了在紐約的職位。

馬蘇蒂稱:「丟掉工作是一種恥辱,這可能是我們一生中遭遇過的壓力最大、最孤獨的經歷之一。但我確實認為,對許多人來說,分享和公開這些經歷非常重要,因為這真的能讓人們走到一起,讓他們不會感到孤立。」

喬丹・吉布斯 (Jordan Gibbs) 本月被從 Lyft 紐約招聘團隊解僱。她說自己現在每天都在發視訊,旨在對抗遭到情緒打擊後出現的麻木。吉布斯在接受採訪時稱:「基本上,我每天都得想辦法讓自己起床。如果我每天都努力拍攝自己被解僱的生活,這將幫助我真正取得進展,完成某些事情。」

自那以來,吉布斯已經發出了幾十份簡歷,並參加了幾家公司的面試,包括 TikTok 本身。

在 11 月份之前,吉布斯有大約 1000 名粉絲,其中大部分是她的朋友、同事和其他熟人。但在她開始發佈失業影片大約兩週半時間裡,這個數字幾乎增加了兩倍。她笑著說:「我不想成為名人,那真的不是我的風格。但失業影片的影響範圍超出了我的預料,似乎每個人都經歷著相似的事情,有很多人找到了安慰,並對我的拍攝產生興趣。」

自從吉布斯開始分享失業經歷以來,她已經看到其在科技業的許多朋友分享了類似的內容,通常每週都會有更新。吉布斯說:「推特就像是你發洩怒火的地方,Instagram 則可通過各種照片完美展示了你的生活,而 TikTok 有些非常特別的東西,自然而然地讓人被吸引。」

IFENG
作者

鳳凰網(科技),集綜合資訊、視訊分發、原創內容製作、網路廣播、網路直播、媒體電商等多領域於一身,並於2011年在紐交所上市(紐交所代碼:FENG),成為全球首個從傳統媒體分拆上市的新媒體公司。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