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之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ohn Goodenough去世,上萬科技產品都要用鋰電池、他卻沒從中賺到多少錢

鋰電池之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ohn Goodenough去世,上萬科技產品都要用鋰電池、他卻沒從中賺到多少錢

外媒Businessline報導,約翰·班尼斯特·古迪納夫 (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 去世,享年100歲。此時距離其101歲的生日,只差1個月。他是鋰電池之父,發明了錳酸鋰和磷酸鐵鋰等正極材料。他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19年已經97歲的他,打破了諾貝爾獎得主最高年齡記錄。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得主,最左古迪納夫

他還是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法國科學院和西班牙皇家學會的院士成員。

正因他的努力,鋰電池才會迅速走向市場,也促成了智慧手機、筆電、電動汽車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剛剛好」先生

回顧古迪納夫的一生,堪稱傳奇。

因為名字是Goodenough(直譯:剛剛好),古迪納夫也被網友稱為「剛剛好」先生。

「剛剛好」先生出生於1922年,21歲考上耶魯,剛開始學文,但由於從小患有閱讀障礙,後面改學物理學,中途還學過一段時間哲學,畢業時獲得數學學士。

二戰後,他又考上了芝大物理系研究生,他選擇了Zener(美國著名應用物理學教授)當導師,Zener的開場白是,「現在你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找到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把它解決掉。祝好運。」於是他選了凝聚態材料。

30歲時,他在芝加哥大學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後來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的研究科學家,他的第一個項目是開發SAGE防空電腦的記憶體核心,這是第一個隨機存取儲存器(RAM)。

鋰電池之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ohn Goodenough去世,上萬科技產品都要用鋰電池、他卻沒從中賺到多少錢

後來由於預算被砍,54歲的他跳槽,重新找了份工作。

1976年,他成為牛津大學的教授和無機化學實驗室的負責人,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剛剛好」先生開始真正鑽研電池,讓他在54歲的年紀,開始了一項改變世界的研究。

「鋰電池之父」誕生

1979年,古迪納夫和合作者開發了一種電池,在氧化鈷層之間有一個鋰離子陰極。該電池的電位為4伏,而其它電池的電位僅為2.5伏。

早期的鋰電池用金屬鋰作為電極材料,使用時極易發生燃燒和爆炸。

因為早前鋰電池都是一開始設計的就是滿電狀態,也就是說正極材料不含鋰,負極必須含鋰。電池生產出來就是「滿電」,也就是現在的一次性鋰電池。

鋰電池之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ohn Goodenough去世,上萬科技產品都要用鋰電池、他卻沒從中賺到多少錢

為解決這一問題,1980年,古迪納夫與日本學者水島公一等人,突破性發明了鋰離子電池的陰極材質鈷酸鋰(LiCoO2),這樣一來,電池生產出來是「沒有電」的狀態,需要先充了才能用。

新電池不但從根本原理上解決了鋰金屬的致命問題,還不再需要條件苛刻的負極材料製造環境。

正是這個轉變,讓鋰電池開始真正走向大眾市場。

1991年,索尼採用古迪納夫理論,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鋰電池。

從此,手機、照相機、手持攝影機乃至電動汽車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陸續進入可攜式新能源電池的時代。

今天的鋰離子電池至少價值350億美元,但古迪納夫沒有拿到一分錢。他放棄了大部分的權利,本人對此表示,「反正我做這個的時候也不知道會這麼值錢,我只知道這是件我應該做的事情。」

 

2017年,當時94歲的古迪納夫,又打造出「全固態」(all-solid-state)概念的鋰電池。

在學術界,古迪納夫可以說是泰斗級存在,他的門生遍佈全球,國內不少學者都是他的弟子。

2018年,古迪納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還想解決汽車的問題,想讓汽車尾氣從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消失,我希望死前能看到這一天。」

鋰電池之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ohn Goodenough去世,上萬科技產品都要用鋰電池、他卻沒從中賺到多少錢

如今電動車滲透率越來越大,已經有了取代燃油車的趨勢,這應該也是「剛剛好」先生樂意看到的。

 

 

KKJ
作者

快科技成立於1998年,是驅動之家旗下科技媒體業務,中國極具影響力的泛科技領域媒體平台之一。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