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將Apple Card描述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信用卡」高盛現在卻與蘋果拆夥,背後戲劇性的轉折耐人尋味

曾將Apple Card描述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信用卡」高盛現在卻與蘋果拆夥,背後戲劇性的轉折耐人尋味

(本文為專家投稿,作者為Jackel。Jackel 擔任連宇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一職,在商業策略、市場業務行銷、產品方案規劃、和經營治理有超過20年的豐富經驗,主要負責公司的併購(M&A)與合作夥伴策略,同時協助集團發展業務的未來性,與評估組織在全球市場的機會。《T客邦》歡迎各路好手針對擅長主題投稿或是針對數位議題發表自身意見,詳情以及方式請見徵稿頁面。)

蘋果(Apple)和高盛(Goldman Sachs)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信用卡」的策略合作,到高盛試圖退出合作關係,探究其中深奧的轉折,將看到推動著更深一層的競合內幕。

Apple Card於2019年8月正式在美國推出後,據報道截至2023年初,已成功吸引了約1000萬用戶。

高盛之為一家金融巨擘,將蘋果視為擴充業務的機會,讓高盛從傳統銀行跨入金融科技,對於Apple來說,這是一個能夠豐富其服務、將金融產品結合至手機應用中,更創造更多購買iPhone的誘因。這項合作的歷史意義,來自矽谷的科技巨頭和來自華爾街的金融強國共同致力創造一種革命性的Mobile First數位信用卡,打算進一步涉足消費金融領域的廣大市場。

高盛執行長將Apple Card描述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信用卡,當年兩大巨頭共同推出「Apple Card」的信用卡,蘋果開發的「錢包」植入iPhone 手機,提供與iPhone 和Apple Pay 相關的技術優勢,負責開發應用程式跟資訊安全等功能;而高盛負責審核信用卡申請、發卡、帳務和風險管理。

然而到2023年初,在推出以來不到四年,進行簽署延長雙方策略合約將夥伴關係延續到未來十年後的不久,蘋果與高盛的強大聯盟似乎處於搖搖欲墜的危機。

回顧雙方合作的歷史

蘋果首席財務長Luca Maestri和他的財務團隊在2016年提出了聯合品牌信用卡的想法,主因是根據當時iPhone手機的更換頻率,已經超過兩年的週期,因而內部提出消費者貸款的初步思維,來激勵更多iPhone升級並保持現有iPhone使用者的忠誠度。

鑑於貸款業務在一般的私人企業來說,是一種風險性較高的財務操作,因此蘋果公司內部的某些員工,在當時對該公司提供貸款的業務型態表示懷疑。最後,最簡單且直接的解決方案,是提供一張信用卡,讓客戶能夠使用分期的方是來購買新iPhone,降低購入新機的猶豫期與困難度。

但不僅是發行一張聯名信用卡,他們希望透過在iPhone的使用者介面應用程式中嵌入提醒,來定時鼓勵客戶提前結算他們的卡餘額,並提出誘因,說明他們這樣做可以節省金額。這個想法與傳統發卡機構的做法背道而馳,後者通常從餘額中獲取循環利息來獲利。

藉由這個想法,蘋果開始為自己尋找合作伙伴,並與摩根大通(JP Morgan)和美國運通(America Express)等公司進行了洽談。

高盛是後來的競爭者,起初並沒有被蘋果公司放在名單中,但高盛棄而不捨地要求在蘋果總部舉行會議,引發業界關於潛在合作伙伴關係變異的討論。最終,蘋果決定與高盛合作,高盛更是隨著新銀行Marcus的推出,而涉足消費者銀行業務。

Apple Card與銀行的摩擦

在公開披露其合作關係之前,蘋果和高盛在試用階段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礙,雙方作為合作伙伴將面臨一些挑戰,甚至包括蘋果執行長Tim Cook也未能獲得Apple Card的發卡核准。

正如當時參與Apple Card專案的前員工所表示,兩家公司的高層主管,似乎大大低估了將蘋果的創新技術與總部位於紐約的高盛銀行文化合併的困難,在2019年8月推出之前,蘋果和高盛不僅必須就iPhone介面和實體卡的設計達成共識,還要解決發行與交易相關的技術問題。

曾將Apple Card描述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信用卡」高盛現在卻與蘋果拆夥,背後戲劇性的轉折耐人尋味

銀行的角度,就是發行一張信用卡的觀念,此與Apple Pay的工程師持續維持激烈討論,他們不贊成實體卡,因為他們想在iPhone上推動非接觸式支付(Contactless Payment)。另一方面,高盛希望其Marcus消費品牌出現在卡片上。經過一段時間談判,最後拍板這張信用卡的正面只寫著蘋果的名字,背面寫著高盛和萬事達卡。

在整個開發階段,蘋果構想了許多產品概念,由於金融監管限制和信用卡處理限制,這些概念最後都無法實現,與此同時,高盛低估了滿足蘋果綜合技術和設計規範的複雜性。

儘管所有感興趣的消費者都可以獲得蘋果的硬體產品和服務,但某些人可能無法獲得信用卡的必要授權。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蘋果在2020年推出了一項名為“Path to Apple Card”的計劃,為申請信用卡但被拒絕的消費者,提供信用狀況改進指導計畫。

此外,蘋果和高盛在Apple Card第一天亮相前,蘋果要求高盛在第一年建立基礎設施,以支援500萬使用者,然而,在收到大量潛在客戶的電子郵件註冊後,蘋果將預測修訂為1000萬使用者,這導致高盛對該專案的投資再次增加。很可惜,第一年只有300萬持卡人確實取得了Apple Card,其遠遠低於他們的預期目標。

重組雙方合作

儘管面臨問題,蘋果和高盛繼續擴大與新專案的合作關係,於2020年,他們推出了持卡人透過每月分期付款購買蘋果產品。2021年,他們推出了Apple CardFamily,使一個家庭的多個使用者能夠共享一個信用卡帳戶。之後,他們還推出Apple Pay Later功能,該功能允許持卡人在六週內將購買金額分成四筆付款,且無需利息或費用。

此外,雙方的合作公佈了一個高收益儲蓄帳戶,由於其4.15%的利率,該專案在一週內吸引了10億美金的存款。然而,推出後出現了一些問題,因為部分客戶在提取資金時遇到了困難,這些問題進一步加劇了蘋果對客戶體驗爭議的敏感性,因為該公司希望其背後的產品完美無缺。

2022年,高盛開啟了重組,包括在進行多次內部討論、及規劃審查後,計劃縮減其消費者銀行與金融服務的野心。

據《華爾街日報》2月份報道,這個華爾街巨人結束了與T-Mobile推出聯合信用卡的談判,並放棄了對專案的競標,幾個月後,高盛表示將為GreenSky尋找買家。在這些事件之後,蘋果的關係對高盛的戰略適應性越來越少也就不足為奇。2023年1月,彭博社報導指出,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Apple Card至少對高盛遭受10億美金的稅前損失。

由於Apple Card沒有費用,高盛失去了客戶的潛在收入來源,這些客戶通常會支付年費、滯納金或海外交易費用。

因此現況是,在這樣的財務衝擊下,導致今年6月早些時候,市場傳出高盛正在與美國運通開始接洽討論,轉售其Apple Card的合作關係。但對於高盛來說,可能的出海選項不多,未經蘋果同意,它不能放棄合作的業務,所以對於其他潛在合作伙伴是否同意蘋果的條件,這點是值得市場懷疑。

正如熟悉金融操作的人士所分享,雖然美國運通卡在自己的網路上執行,但Apple Card至少在2026年之前簽訂使用萬事達卡網路的決策合約,這一點對於美國運通較為不利。

但從另一點觀察,對於蘋果來說,始終會有一個選項,他們最終可以在沒有大型合作伙伴的情況下,採用不同的運行生態。他們可以選擇一家足夠大的銀行,以承擔Apple Card在高盛170億美金的信用卡投資組合中的部分以及相關儲蓄帳戶,該銀行可以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應付相對的金融監管。同時,蘋果可以參與更多高盛現行所管理的業務,如承銷決策、防欺詐和客戶服務。

但就我個人而言,不認為他們會很快且很容易去結束這種夥伴關係。正如許多市場訊息來源所提,以同樣的條件向另一個金融伙伴進行合作並不容易,相信蘋果也不用如此著急。

回到文章一開始,JP Morgan跟America Express都已經有許多聯合品牌的合作,甚至在同一個品牌下,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因此對於蘋果招手積極拉攏兩家公司,很難去想像他們會有極大的興趣與動機,去滿足原本高盛留下的一灘水,尤其是像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可能比其他大型企業有更苛刻的合作條件。當然,如果最終產品能讓高盛賺大錢,這不會成為兩者之間的問題。

因此,自始至終高盛都想極力在虧損中止血,但相信短期內將不會實現,對於原本Apple Card持卡人甚或是新申請的使用者而言,誰是未來的合作贏家,都絕對不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而是Apple在金融的生態中提供了多少的優勢,讓他們能持續愛著Apple Card,持續為生態圈作出貢獻。

讀者投稿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