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MacBook Air 15 吋開箱評測:史上最大 Air 優缺點分析,與 13 吋又有哪裡不同?

Apple MacBook Air 15 吋開箱評測:史上最大 Air 優缺點分析,與 13 吋又有哪裡不同?

今年 WWDC 活動上,Apple 發表 15 吋 MacBook Air,是 MacBook 系列中全新的尺寸,也是史上最大的 MacBook Air,外型與 13 吋 MacBook Air 幾乎一樣,並同樣搭載 M2 晶片,但這款初登場的 MacBook Air,真的只有螢幕尺寸變大而已嗎?在產品的定位上又有何意義?以下也由外型、規格、效能…等面向,來解析這款 15 吋 MacBook Air,並與 13 吋 MacBook Air 比較使用上的差異。當然,你也可能想了解更多筆電推薦與挑選指南

文章目錄

市售 Apple MacBook Air 有三款

從 2008 年開始銷售的 MacBook Air,採用俗稱菜刀的楔型設計,且一直維持到 2020 年推出 M1 版 MacBook Air 時,都是一樣的設計。不過,去年推出的 M2 版 MacBook Air 則迎來外型上的大改變,也可以說是推出 14 年來最大的更新,外型走向 Apple 近期 iPhone、iPad、MacBook Pro…等產品採用的設計語言,以比直的線條加上垂直的切邊,讓外觀與過去很不同,而近期推出的 15 吋 MacBook Air,自然也是採用新的外型設計。

13 吋主流、15 吋新尺寸

另外,今年推出的 15 吋 MacBook Air,可以說是 MacBook Air 系列裡全新的尺寸,也是史上最大的 MacBook Air。

回顧第一款 MacBook Air 發布時,是採用主流的 13 吋大小,一直到現在 13 吋還是最能代表 MacBook Air 的尺寸。不過,其實在 2010 年時,Apple 曾推出 11 吋 MacBook Air,當時售價為 999 美元,不到 1,000 美元的 MacBook Air,不管在攜帶性及價格上,都深受市場喜愛,只可惜在 2016 年宣布停產,讓 MacBook Air 只剩下 13 吋的選擇。

而今年推出的 15 吋 MacBook Air,也可以說是繼 11 吋之後,在 MacBook Air 系列中新推出的尺寸,於定位上自然與 11 吋 MacBook Air 不同,透過更大尺寸的螢幕,帶來更好的視覺感受。

Apple MacBook Air 15 吋開箱評測:史上最大 Air 優缺點分析,與 13 吋又有哪裡不同?

M1、M2 版同時銷售中

在 15 吋 MacBook Air 上市後,目前 Apple 官網上銷售的 MacBook Air 共有三款。

除了去年上市的 M2 版 MacBook Air 13 吋外,還有 2020 年上市的 M1 版 MacBook Air 13吋,除了搭載不同的核心規格,M1 版 MacBook Air 13 吋是採用過去熟悉的 MacBook Air 外型,如果偏愛楔型設計可以把握最後機會,畢竟全線 MacBook 都已經換上新的設計風格,在 M1 版 MacBook Air 13 吋停售後,或許就將成絕響,且在價格上也更為經濟,甚至以教育價採買還會低於 3 萬元。

至於 M2 版的 13 吋及15 吋 MacBook Air,雖然外觀看起來只有大小的差異,但部分核心規格及硬體配置還是略有不同,在後面的篇幅會有詳細的介紹。

市售三款 Apple MacBook Air 重點規格

 

MacBook Air 13吋(M1)

MacBook Air 13吋(M2)

MacBook Air 15吋(M2)

晶片

Apple M1

Apple M2

Apple M2

 

CPU核心數

8

8

8

 

GPU核心數

7

8/10

10

 

神經網路引擎

16

16

16

記憶體

8GB/16GB

8GB/16GB/24GB

8GB/16GB/24GB

儲存空間

256GB/512GB/1TB/2TB

256GB/512GB/1TB/2TB

256GB/512GB/1TB/2TB

螢幕尺寸

13.3吋

13.6吋

15.3吋

螢幕解析度

2560x1600

2560x1664

2880x1864

螢幕亮度

500尼特

500尼特

500尼特

視訊攝影機

720p

1080p

1080p

揚聲器

四揚聲器音響系統

四揚聲器音響系統

六揚聲器音響系統

輸出入埠

兩個Thunderbolt / USB 4埠

兩個Thunderbolt / USB 4埠

兩個Thunderbolt / USB 4埠

無線網路

Wi-Fi 6、藍牙 5.0

Wi-Fi 6、藍牙 5.3

Wi-Fi 6、藍牙 5.3

電池續航力

18小時

18小時

18小時

尺寸

304.1x212.4 x14~16.1(mm)

304.1x215 x11.3(mm)

304.4x237.6 x11.5(mm)

重量

1.29公斤

1.24公斤

1.51公斤

售價

30,900元起

35,900元起

42,900元起

4 個 15 吋 MacBook Air 特色

在 Apple 的 MacBook 系列筆電中,MacBook Air 一直是市場接受度最高的機型,一來機身輕薄,二來價格相對便宜,是許多人進入 MacBook系列的首選,今年新推出的 15 吋 MacBook Air,乍看就像 13 吋的放大版,但硬體配置上還是略有不同,以下就來看看有哪些特別之處?

特色 1:15.3 吋 Liquid Retina 顯示器

要說 15 吋 MacBook Air 最大特色,當然是配置 15.3 吋 Liquid Retina 顯示器,也是 MacBook Air 有史以來最大的螢幕尺寸,但與 MacBook Pro 16 吋相比,還是略小一些。

螢幕也與 13 吋 MacBook Air 一樣,採用窄邊框設計,讓螢幕左右邊框及上邊框約為 5mm,這也是機身可以控制在相對迷你的原因。且同樣有了「瀏海」設計,因此螢幕尺寸在計算上來到 15.3 吋,而在瀏海裡是 1080p 的視訊攝影機,但沒有提供 Face ID,也沒有提供人物居中功能,不過結合 M2 晶片運算,視訊畫面看起來會更清晰。

在螢幕規格部分,提供 2880x1864 解析度,透過 Liquid Retina 顯示器的特性,讓顯示器可以貼合機身的弧線,於螢幕邊角也會延展為圓角呈現。此外,螢幕也具備 P3 廣色域,支援 10 億種色彩,也具備原彩顯示技術,可依當下環境光源,調整最適合的白平衡,至於亮度則為 500 尼特,這部分也與 13 吋 MacBook Air 相當。

15 吋 MacBook Air 的螢幕為 15.3 吋 Liquid Retina 顯示器,具備 2880x1864 解析度,亮度為 500 尼特,也採用「瀏海」設計。

特色 2:厚度 1.15 公分、重量 1.51 公斤

雖然是史上最大尺寸的 MacBook Air,但定位在 Air 系列裡,機身還是維持相當的薄,以 1.15 公分的厚度,也只比 13 吋的 MacBook Air 多了 0.02 公分,與市售 15 吋筆電來比較,外型絕對是極薄的設計。

至於重量部分,因為全機採用全鋁金屬一體成型機身,重量為 1.51 公斤,雖然也不算太重,但以當前市售的 Windows 系統筆電有不少 1 公斤的選擇來看,15 吋 MacBook Air 在重量上並不算有優勢。不過,不得不說,15 吋的 MacBook Air 機身配重相當好,拿在手上時會感受到機身紮實、配重平均,即使少了隨時攜帶的機動性,但也具有方便的移動性。

另外,也與 13 吋的 MacBook Air 的一樣,推出四種顏色可選擇,除了銀色和太空灰色之外,也有午夜色和星光色。當中,星光色是介於銀色與金色之間的顏色,在不同光源或角度下,金屬機身會呈現銀色或是淡淡的金色,算是很耐看的顏色,也沒有午夜色容易沾染指紋的問題,以下也以星光色為介紹。

從外型來看,就像 13 吋 MacBook Air 的放大版,也就是採用與 MacBook Pro 相同的風格,此款星光色是銀色中帶有金色系,相當耐看的顏色。

特色 3:配置六揚聲器音響系統

除了大尺寸螢幕之外,15 吋 MacBook Air 也提供更突出的音效表現,不過,因為在產品外觀看不到揚聲器的配置,所以大部份的人也不會特別注意,但在官網的介紹及規格表中,都可以看到配置六揚聲器音響系統的介紹。當然,這也是因為 15 吋 MacBook Air 的體積較 13 吋來得大,機身空間相對也較大,因此除了配置兩個高音揚聲器外,還有兩對採用振動抵消技術的低音揚聲器組合,打出造出六揚聲器音效系統,並支援空間音訊及杜比全景聲功能。

特色 4:大容量電池與雙 USB-C 埠充電器

由於 15 吋 MacBook Air 螢幕尺寸較大,自然會想到較耗電的問題,而 15 吋 MacBook Air 配置的電池規格為 66.5Wh,相比 13 吋 MacBook Air 的 52.6Wh 還大,因此在 Apple 公布的續航力表現部分,同樣可以達到 15 小時無線上網、18 小時 Apple TV 播放時間,表現也與13吋MacBook Air 一樣。

另外,隨產品提供的充電器為 35W 雙 USB-C 埠小型電源轉接器,可以同時為兩台裝置進行充電,也因為 MacBook Air 支援快充,因此提供 67W USB‑C 電源轉接器可選擇。目前在 13 吋 MacBook Air 機型中,若是選購基本款(8 核心 CPU 與 8 核心 GPU)版本,則是配備標準的 30W USB-C 電源轉接器,必須以 600 元加價購買 35W 雙 USB-C 埠小型電源轉接器,或是 67W USB‑C 電源轉接器。而15 吋 MacBook Air 的基本款即是 8 核心 CPU 與 10 核心 GPU版本,因此兩款充電器都不用加價,使用者只要考慮需要使用雙埠充電還是快充即可。

隨產品提供的充電器為 35W 雙 USB-C 埠小型電源轉接器,可以同時為兩台裝置進行充電,也因為 MacBook Air 支援快充,也可選擇 67W USB-C電源轉接器。

15 吋 MacBook Air 細部特色

除了上述的 4 個特色之外,外觀及輸出入埠配其實與 MacBook Air 13 吋幾乎一樣,搭載 MagSafe 充電埠、兩個用於連接配件和最高達 6K 顯示器的 Thunderbolt 埠,以及一個 3.5 mm 耳機插孔。

在15.6吋的「瀏海」螢幕下,是配置1080p規格的視訊攝影機,但不提供Face ID及人物居中功能

將 Touch ID 融合在按鍵中,尺寸也較過去大,不管開機登入、輸入密碼、Apple Pay 時,都更方便。

具備背光功能的巧控鍵盤,可以彈性調整背光亮度,打字時也有不錯的回彈感。

機身左側配置 2 個 Thunderbolt 3 / USB 4 埠,提供最高 40Gb/s 的傳輸速度,也具備充電功能。

機身右側還是保留 3.5mm 耳麥孔,方便連接有線耳機使用。

提供 MagSafe 磁吸充電埠,只要輕輕靠近就可吸附充電,且電源線是與機身同色的編織材質。

4 個 M2 版 13 吋及 15 吋 MacBook Air 的使用差異

許多人看到 15 吋 MacBook Air 時,會很難將它定位在 Air,因為尺寸已經來到 15 吋,直覺感受是「一點都不 Air 啊!」,畢竟Air 的定位是輕薄,且一直以來都是13吋為主流,即使已經停產的 11 吋機型,也是小巧迷你,這回一舉來到 15 吋的大尺寸,一時之間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不過,在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只能說大螢幕還是很吸引人,以下也來分享 13 吋及 15 吋 MacBook Air 在使用上的差異。

差異 1:大螢幕於工作與娛樂都享受

以 13 吋及 15 吋 MacBook Air 的螢幕規格來看,除了尺寸大小外,細部並無顯著差異,都是 Liquid Retina 顯示器,也具備 P3 廣色域,500 尼特亮度,因此就螢幕的成像品質來說,並不會有太明顯的不同。但螢幕尺寸大小就是影響視覺舒適度的重要關鍵。

將 13 吋 及 15 吋 MacBook Air 擺放在一起時,就能明顯感受到螢幕大小的差異,就連 App 圖示都跟著放大了。

以瀏覽網頁來說,15 吋 MacBook Air 的顯示範圍就比 13 吋來得多,不僅可以看到更多內容,還可以減少捲動網頁的次數。在常見的文書工作中,不管是開啟文件檔或是試算表,15 吋 MacBook Air 同樣較 13 吋顯示更多行的內容,且應用在雙視窗併排顯示時,15 吋 MacBook Air 可顯示的內容也更多,這自然也是大螢幕所具備的尺寸優勢。

在瀏覽網頁時,15 吋 MacBook Air 能顯示的範圍更多,這也可以減少滑動視窗捲軸的次數。

比較全螢幕播放影片的效果下,13 吋畫面顯得較為侷限,15 吋則是比較賞心悅目。

在用來玩遊戲時也可以有更好的視覺享受,尤其搭配  Xbox 或 PlayStation 的遊戲手把時,15.3 吋螢幕絕對比 13.6 吋螢幕更有臨場感。另外,播放影片時的感受更為明顯,當只有13 吋 MacBook Air 播放影片時,具水準的成像品質已令人滿足,但將 15 吋及 13 吋 MacBook Air 擺放在一起時,就會感受到 13 吋畫面較為侷限,15 吋還是比較賞心悅目,沒錯,大螢幕還是有大畫面的優勢。

 

用 15 吋 MacBook Air 來玩遊戲,再搭配 Xbox 或 PlayStation 遊戲手把,將更有臨場感。

差異 2:鍵盤打字及使用觸控板都不侷限

除了螢幕尺寸變大是 15 吋 MacBook Air 最直觀的感受外,當機身體積變大後,鍵盤及觸控板的操作空間也會更有彈性。

這倒也不是說 15 吋 MacBook Air 的鍵盤變大了,嚴格來說,鍵盤尺寸與 13 吋 MacBook Air 一樣大,且 MacBook 向來沒有提供九宮格數字鍵,也就是Windows系統的大尺寸筆電常見的獨立數字鍵,因此在鍵盤尺寸相同下,也讓鍵盤左右兩側的空間比 13 吋 MacBook Air 來得大,雙手打字時仿佛有大尺寸鍵盤的安心感。

由於 15 吋 MacBook Air 機身較大,在鍵盤左右兩側的空間也相對變大,在打字時仿佛有大尺寸鍵盤的安心感。

另外,15 吋 MacBook Air 的觸控板就真的變大許多,這絕對是大加分的部分,畢竟觸控板向來是 MacBook 的優勢,配合各種手勢操作,能完美取代滑鼠,愈大的面積,可以有愈彈性的操作空間。而 15 吋 MacBook Air 的觸控板面積為 15x9.2(cm),比起 13 吋 MacBook Ai r的 12.8x8(cm)來說,確實大上不小,手指在觸控板上滑動可以更加靈活。

15 吋 MacBook Air 的觸控板面積為 15x9.2(cm),比起 13 吋的 12.8x8(cm)大,手指在觸控板上滑動時可更加靈活。

差異 3:升級的音效帶來更好的娛樂效果

前面提到 15 吋 MacBook Air 配置六揚聲器音響系統,並支援空間音訊及杜比全景聲功能,比起 13 吋 MacBook Air 的四揚聲器系統來說,低音揚聲器的表現是 13 吋版本的兩倍,因此在實際播放音樂或影片時,其音量及音效感受上,都更有臨場感。此外,搭配 AirPods 第三代、AirPods Pro 和 AirPods Max 耳機時,可啟用具有動態頭部追蹤功能的空間音訊,也更有身歷其境的感受。因此,也可以說在提升螢幕尺寸及音質表現下,15 吋 MacBook Air 比 13 吋 MacBook Air,更能勝任影音娛樂的需求使用。

以 15 吋 MacBook Air 播放影片時,視覺享有大螢幕,聽覺則因六揚聲器音響系統,能夠帶來更好的音效。

差異 4:重量增加 270 克影響便攜性

由於 MacBook Air 系列是定位在輕薄筆電,但以 15 吋 MacBook Air 的尺寸及重量,於輕薄筆電所要強調的便攜性上,就沒有 13 吋來得優異。

雖然 15 吋 MacBook Air 的機身厚度為 1.15 公分,只比 13 吋 MacBook Air 的 1.13 公分多了 0.02 公分而已,乍看之下,幾乎不會覺得有差異,仍然是相當薄型的設計。但重量則來到 1.51 公斤,比 13 吋 MacBook Air 的 1.24 公斤,足足多了 270 克。換算一下,就是要多帶約3罐養樂多出門,又或是多帶 1 支 iPhone 14 Pro Max,雖然看起來好像也不算太重,但在外出行動時,就能著實感受到肩上所累積的負擔。

15 吋 MacBook Air 的薄型設計仍相當出色,機身厚度為 1.15 公分,只比 13 吋 MacBook Air 的 1.13 公分多了 0.02 公分而已。

另外,即使 15 吋 MacBook Air 夠薄,但在尺寸變大下,外出時就得選擇能夠裝 15吋 筆電的包包,普遍來說,會是較大尺寸的包包,在攜帶上也就少了輕便性。因此,以 15 吋 MacBook Air 來說,與其說機身輕薄方便攜帶,不如說方便移動,不管是定點使用又或是偶爾移動,都可以提供絕佳的便利性。當然,如果覺得重量並不會有負擔,自然也就適合攜帶外出,尤其還能享有大螢幕,何樂而不為呢?

15 吋 MacBook Air 明顯比 13 吋大上不少,外出攜帶使用還是較不便,且還得準備大尺寸的包包才行。

 

4 個購買 15 吋 MacBook Air 遇到的難題?

在 Apple 推出 M2 版的 15 吋 MacBook Air 之後,目前 MacBook 筆電的選擇變得更加多元,MacBook Air 有 13 吋及 15 吋,MacBook Pro 有 13、14 吋及 16 吋,且除了尺寸之外,MacBook Air 還有 M1 版本可以選擇,無欵是增加採購時的難題,尤其市場傳言M3 晶片也將推出,現在要採買 15 吋 MacBook Air 也面臨各種抉擇。

疑問 1:MacBook Air 15 吋的效能如何?

由於 15 吋 MacBook Air 是採用 M2 晶片,效能表現其實與 M2 版的 13 吋 MacBook Air 相當。但要留意的是,13 吋 MacBook Air 的基本款為 8 核心 CPU 與 8 核心 GPU 的組合,而 15 吋 MacBook Air 基本款為 8 核心 CPU 與 10 核心 GPU 的組合,差了 2 個 GPU 核心,在效能表現上還是略有差異,當然,15 吋及 13 吋 MacBook Air也有一樣規格的 M2 版本可以選擇。

Apple 將在 macOS Sonoma 中新增「遊戲模式」,未來在MacBook上可玩的遊戲也會更多元,想在 15 吋 MacBook Air 上玩遊戲將更有彈性。

以 15 吋 MacBook Air 用來進行一般文書、開啟多視窗工作,以及 3 軌 1080p 影片剪輯,都能保持順暢,也因為 M2 具備 ProRes 加速器,便利用 iPhone 14 Pro Max 拍攝 ProRes 格式的影片 3 分鐘,大約為 18GB,輸出 ProRes 422HQ 格式,約需時大約 1 分 30 秒,若輸 出4K、60fps 影片,則需時大約 2 分鐘。於照片處理中,將 5GB 的照片以 Adobe Lightroom 開啟,並進行批次亮度、色調、飽和度調整,大約可於 1 分鐘完成。以此效能表現應付一般使用需求不成問題。

在 DaVinci Resolve 下剪輯 1080p 影片,雖然都不算太複雜的功能,但也都能維持不錯的流暢感。

但在效能上要留意的還有 SSD 的表現,若 M2 版的 MacBook Air 是 256GB 規格,因為是一顆 256GB SSD,寫入速度約為 1,672.7MB/s,讀取速度約為 1,506.3MB/s。雖然表現並不算慢,但想要有更快速存取速度,得選擇 256GB 加 256GB 配置的 512GB 版本,在讀取及寫入速度表現上會成長約 40%。

以 Blackmagicdesign Disk Speed Test 測試 256GB SSD 效能,寫入速度約為 1,672.7MB/s,讀取速度約為 1,506.3MB/s。

疑問 2:要買 MacBook Air 13 吋 還是 15 吋?

因為 13 吋及 15 吋 MacBook Air 都是採用 M2 晶片,因此於規格及效能的表現上,都沒有顯著的差異。那麼選擇 13 吋還是 15 吋MacBook Air,取決於使用需求對應的螢幕大小、重量、預算,在前面篇幅介紹了兩款的使用差異,如果是隨時都得攜帶 MacBook Air 出門使用,13 吋還是具有高度的機動性,若是覺得增加的 270 克,並不會造成攜帶的負擔,那選擇 15 吋可以帶來更舒適的大畫面。

13 吋 與 15 吋 MacBook Air,最直觀的差異除了機身尺寸大小外,因為螢幕尺寸不同,可顯示的內容也有差異。

至於以預算為考量下,相同的 M2 晶片規格下,13 吋為 38,900元,15 吋為 42,900元,兩款相差 4,000元;若是 13 吋入門款則為 35,900 元,價差就來到 7,000 元;至於 M1 晶片的13吋MacBook Air目前售價為30,900元,教育方案甚至可以低於 30,000元,是目前最便宜的 MacBook Air,但就不是當前最新的外型設計。

Apple MacBook Air 基本款價格差異

 

CUP核心

GPU核心

記憶體

儲存空間

售價

MacBook Air 13吋(M1)

8個

7個

8GB

256GB

30,900元

MacBook Air 13吋(M2)

8個

8個/10個

8GB

256GB

35.900元/38,900元

MacBook Air 15吋(M2)

8個

10個

8GB

256GB

42,900元

疑問 3:不如再加價購買 MacBook Pro 14 吋?

早期的大尺寸 MacBook,都是 Pro 系列下的產品,在 15 吋 MacBook Air 推出後,則打破這個規則,讓想購買 MacBook Air 的用戶,也有大尺寸可以選擇。

但要在 Air 及 Pro 之間選擇,考量的不該只有螢幕尺寸,還有使用需求所對應的規格及效能。畢竟在 Pro 系列的定位中,是針對具有進階使用需求的用戶,於 MacBook Pro 14 吋及 16 吋是採用的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為 Mini LED 背光技術,在顯像能力上,會較MacBook Air 的 Liquid Retina顯示器來得好,不僅色彩更豐富、黑色更黑、灰階也會更明顯,這也是Pro與Air等級的定位區別。在規格上則是搭載 M2 Pro 或 M2 Max 晶片,效能表現自然也更好。當然,這些也會反應在售價,MacBook Pro 14 吋的售價 64,900元起。

因此,如果不是有進階的繪圖、剪輯、影音創作…等專業的工作需求,倒不用考慮到 MacBook Pro,因為 MacBook Air 已能滿足大部份的用戶需求。至於還在銷售的 MacBook Pro 13 吋,除非很喜歡TouchBar的設計,否則建議還是選擇同樣為 M2 晶片的 MacBook Air,雖然有風扇的 Pro 系列,效能表現上會略好一些,但差異其實沒有太過顯著。

以面積來看,14 吋 MacBook Pro(中)只比 13 吋 MacBook Air(前)大一點點而已,與 15 吋 MacBook Air(後)的差異則頗大

由機身厚度來看,14 吋 MacBook Pro 要比 15 吋 MacBook Air 厚上不少,大約就是螢幕的厚度。

疑問 4:還是再等等 M3 版本?

Apple 在 2020 年 11 月推出 M1 晶片,開啟 M 系列晶片的時代,到了 2022 年六月的 WWDC 上則發表 M2 晶片,同步推出搭載 M2 晶片的 MacBook Air 13 吋,但由於 M1 至 M2 系列晶片的升級幅度沒有十分顯著,市場便傳言於今年 10 月就能見到升級幅度更大的 M3 晶片問市。因此在採買今年六月 WWDC上 發表的 MacBook Air 15 吋時,會擔心將成為 M2 晶片的末代產品,猶豫是否再等等就有 M3 版本推出。

雖說還不能確定 M3 晶片的推出時程,但以 Apple 更新 MacBook Air 的周期來看,推測應該會優先升級 13 吋 MacBook Air,才上市幾個月的 15 吋 MacBook Air 則再緩緩。而升級 M3 晶片後,除了可預期的效能升級外,價格通常也會跟著提升,屆時在預算的考量下,可能又得評估是否還是買 M2 版本即可。

因此,如果現在就有採購 MacBook Air 的需求,該優先考慮的是適合的尺寸及預算,在購買後就可以立即發揮所用,畢竟下一代產品會不斷出現,與其總是等待下一款,不如買在最需要的時候。因為大多數的狀態下,一台 MacBook Air 不會只用一年,且以 M 系列晶片的效能,實在不太需要追求保持年年最新。

或許很快就能看到 M3 晶片,但當下就有購買 MacBook Air 的需求,該優先考慮的是適合的尺寸及預算,才能夠立即發揮所用。

 

 

 

 

 

 

WL.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主要負責蘋果、手機、筆電、桌機、平板等產業領域,以及相關硬體的教學以及評測、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