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的今天,「AI焦慮」成為一個全球性話題。隨著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的出現和普及,AI焦慮在全球範圍內愈發普遍。然而,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勞工似乎對AI的態度更為樂觀。
什麼是AI焦慮?
AI焦慮是指因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而引發的一系列擔憂和不安情緒。這種焦慮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 就業衝擊:擔心AI可能取代人類工作,導致失業率上升。
- 技能過時:害怕自身技能無法跟上AI發展速度,在職場中失去競爭力。
- 社會變革:對AI可能帶來的深刻社會變革感到不確定和不安。
- 倫理問題:擔心AI的發展可能帶來一系列倫理和道德挑戰。
台灣勞工眼中的AI:機遇大於挑戰
薪資查詢平台《比薪水》發表〈2024 年台灣勞工 AI 看法與焦慮調查〉,結果令人意外,台灣勞工僅 21.3% 的勞工感到焦慮,遠低於美國的 71%。
《比薪水》調查指出,針對 AI 對工作的影響,近半數勞工認為「AI 會改變我的工作內容」(44.8%),次高為「AI 會創造新的工作機會」(29.2%)。相較於被 AI 取代,台灣更樂觀看待 AI 帶來的機遇。
AI 焦慮兩大主因:可能被取代、必須學習新技術
針對有焦慮感的台灣勞工,其焦慮的兩大主因為「可能被 AI 取代」(24.4%)和「必須學習新技術」(24.4%)。隨著 AI 發展,傳產製造業、民生服務業必然有人力被 AI 取代,相關產業當然憂心。另一方面,台灣缺乏 AI 學習資源,造成學習焦慮。
AI 最難取代的軟實力:人際關係能力、創意能力
調查也顯示,台灣勞工認為「人際關係能力」(28.7%)和「創意能力」(23.9%)是 AI 最難取代的軟實力。《比薪水》專家指出,AI 無法取代人類的社交、情緒技能和創意,未來雇主將更看重求職者的這些軟實力。
《比薪水》也呼籲,台灣 AI 人才培育處於起步階段,政府和企業應加緊提供訓練資源,協助勞工提升 AI 技能,以因應 AI 時代來臨。
(本文為專家投稿,作者為《比薪水》。《比薪水》以「翻轉資訊不對稱」與「薪資透明化」為核心理念,打造「以人為本」的薪資查詢服務,幫助台灣求職者們瞭解自身的市場身價,藉此選擇更好的工作機會。《T客邦》歡迎各路好手針對擅長主題投稿或是針對數位議題發表自身意見,詳情以及方式請見徵稿頁面。)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