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74%的CEO因AI焦慮:如果想不出怎麼利用AI賺錢可能會失去工作

74%的CEO因AI焦慮:如果想不出怎麼利用AI賺錢可能會失去工作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全球企業執行長(CEO)們正站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轉捩點。他們不僅要思考如何利用AI提升企業效益,更要面對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以及AI治理所帶來的挑戰。一項最新調查顯示,CEO們普遍感受到來自AI的巨大壓力,這不僅關乎企業的生存,更直接影響他們的職業生涯。

調查指出,高達74%的CEO承認,若無法在兩年內透過AI實現顯著的收益,他們可能會面臨被解雇的風險。這反映出AI已不再是企業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關乎生存發展的關鍵要素。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企業必須迅速擁抱AI,才能保持競爭力。更有94%的CEO認為,AI智慧體甚至能提供比人類董事會成員更優越的商業建議,顯示AI在決策層面的潛力備受肯定。這也意味著,未來的企業決策將更加依賴數據分析和AI預測,CEO們需要具備更強的數據解讀和決策能力。

AI競賽白熱化:誰將在2025年被淘汰?

AI不僅帶來了機遇,也加劇了CEO們對競爭的焦慮。超過七成的CEO認為,由於AI戰略的失敗,同行中的某位CEO可能在2025年底前遭到解雇。更有54%的CEO坦言,競爭對手已經採用了比他們更為出色的人工智慧戰略。這意味著,企業間的競爭已從傳統的產品、服務轉向AI技術的應用與創新。在AI競賽中,企業不僅要擁有先進的技術,更要具備將技術轉化為實際效益的能力。這需要CEO們具備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以及對AI技術的深刻理解。

然而,擁抱AI並非一帆風順。一位CEO表示,雖然OpenAI的技術強大,但過度依賴單一平台(如GPT企業版或微軟Copilot)可能導致企業被鎖定在特定生態系統中,失去自主性。這種情況下,企業將難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客製化,並可能面臨供應商的價格壓力。另一位CEO則強調,若無法完全客製化或管理AI以滿足自身需求,企業的運營將受制於人,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風險。因此,企業在採用AI技術時,需要謹慎評估供應商的可靠性,並建立自身的AI研發能力,以確保技術自主性。

除了技術層面的考量,AI治理也是CEO們關注的焦點。高達94%的CEO懷疑員工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私自使用生成式AI工具。這種情況可能導致資料洩露、合規性問題等風險。例如,員工可能將敏感的客戶資料輸入AI工具,導致資料外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Dataiku等公司已在其平台上擴展了治理工具,協助企業管理AI技術的使用。這些工具可以監控員工對AI工具的使用情況,並防止未經授權的資料傳輸。此外,企業還需要建立完善的AI使用規範,並加強員工培訓,以提高他們對AI風險的認識。

面對AI浪潮,CEO們需要積極擁抱變革,制定有效的AI戰略,並建立完善的治理機制。這不僅關乎企業的生存,更關乎企業的長期發展。只有那些能夠成功駕馭AI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確保可持續發展。同時,CEO們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領先地位。

總體而言,AI正在重塑企業的運營模式和競爭格局。CEO們必須積極擁抱AI,制定有效的AI戰略,並建立完善的治理機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是一場技術的競賽,更是一場領導力的考驗。

IFENG
作者

鳳凰網(科技),集綜合資訊、視訊分發、原創內容製作、網路廣播、網路直播、媒體電商等多領域於一身,並於2011年在紐交所上市(紐交所代碼:FENG),成為全球首個從傳統媒體分拆上市的新媒體公司。

使用 Facebook 留言
林老師
1.  林老師 (發表於 2025年4月07日 17:55)
文章建議在山區休閒時丟棄 3C 產品,但這種做法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違反環保法規。這種錯誤建議,猶如娛樂城詐騙,表面上看似無害,實則暗藏風險。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將廢棄的 3C 產品交給環保署指定的回收通路,例如便利商店或 3C 電子連鎖店,以確保妥善回收,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