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Google 地圖在國外抓包多達 1 萬筆假商家資訊,多數為冒充鎖匠、拖吊商家目的為趁火打劫

Google 地圖在國外抓包多達 1 萬筆假商家資訊,多數為冒充鎖匠、拖吊商家目的為趁火打劫

現代人經常靠 Google 地圖找美食、查店家,不過,就連這個生活習慣也已經被美國的詐騙集團盯上,Google 近日宣布抓包有不肖份子在美國的 Google 地圖上搞鬼,創建超過 1 萬筆假的商家資訊,甚至還冒充正牌店家!Google 這次鐵了心,直接提告這些惡劣的詐騙集團!

根據外媒報導,Google 表示,他們發現有龐大的詐騙網絡,專門在 Google 地圖上建立和販售假的商家檔案。根據 Google 方面表示,這起事件的起因源於美國德州一家合法經營的鎖匠業者舉報,指出 Google 地圖上出現一家未經授權的業者冒用其名義。透過這起個案,Google 展開深入調查,最終發現一個龐大的詐騙網絡,其規模遠超乎預期,清查後確認超過一萬筆不實的商家資訊,詐騙手法涵蓋直接創建虛假商家,以及入侵或盜用真實商家帳號等。

Google 總法律顧問 Halimah DeLaine Prado 強調,一旦接獲詐騙通報,Google 將會採取極端手段來辨識並清除類似的欺詐性資訊。調查顯示,這些詐騙行為高度集中在所謂的「急難救助」(duress verticals),也就是消費者在緊急或壓力情境下急需的服務,例如鎖匠、拖車公司等。通常消費者會搜尋這些資訊,多半代表了目前可能遇到相關的狀況,這時可能因為心急而忽略了查核資料的真假。

Google 進一步指出,這些詐騙集團的運作模式相當複雜,不僅在全球各地有合作夥伴,更懂得利用社群媒體擴大其影響力。訴訟文件便揭露,有詐騙者在多個 Facebook 社團中宣傳其「五星好評」服務,聲稱能規避 Google 的審查機制。 

詐騙集團慣用伎倆大公開!

Google 也揭露了這些詐騙集團常用的幾種惡劣手法:

  • 「狸貓換太子」(bait and switch): 消費者在 Google 地圖上搜尋當地服務,結果卻連繫到假的商家,而不是真正的專業人士。
  • 「攔截轉接」: 消費者撥打真公司的電話,卻被詐騙集團攔截,透過「導流服務」將電話轉給他們。
  • 「漫天喊價」: 詐騙集團提供的服務通常會開出遠高於原先報價的價格,而且因為鎖定急需服務的民眾,消費者往往只能被迫接受。

為保護使用者權益,Google 也提出幾項建議:若對商家資訊感到可疑,務必暫停操作並驗證其真實性,例如仔細檢查網址與電話號碼是否與宣傳資訊相符。此外,對於要求提供過多不必要個人資訊,或要求以非傳統方式(如禮品卡、電匯)支付費用的商家,更應提高警覺。

Google 強調,虛假的商家資訊在 Google 地圖上是被嚴格禁止的,公司也運用自動化程式和專業分析師等多種工具來偵測平台上的詐欺行為。DeLaine Prado 表示,線上商家檔案對於企業和消費者都極具價值,中小企業透過這些資訊進行口碑行銷和提高能見度,消費者則依賴這些資訊和評價來做出消費決策,因此,虛假的資訊和評價將嚴重損害使用者對平台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的打擊詐騙行動並非首次,早在 2023 年,Google 就已移除或封鎖約 1200 萬個虛假的商家檔案,較前一年增加約 100 萬個。Google 也承諾,若本次訴訟獲得勝訴,將會把所有賠償金捐贈給致力於打擊詐騙的相關組織。此舉顯示 Google 持續投入資源,以維護 Google 地圖平台的資訊品質與使用者信任。

Google地圖設計上的安全疑慮

Google 地圖作為全球數億用戶尋找商家、導航的首選工具,但該平台從當初開始設計之初,對於商家的正確性就缺乏妥善的規範——尤其是商家認證流程的寬鬆性與 AI 審查技術的盲點——正成為詐騙分子肆虐的溫床,讓這款便利工具蒙上一層陰影。

據了解,Google 地圖允許任何人透過「Google 我的商家」(Google My Business, GMB)輕鬆提交商家資訊,起初認證流程僅需簡單的電話驗證,雖然現在已經提升到多種方法,但是其實有心的詐騙者還是可以利用多方的漏洞來通過。詐騙集團正是看準這一點,大肆創建假檔案,甚至批量操作,讓超過一萬筆不實資訊潛入平台。

Google 地圖在國外抓包多達 1 萬筆假商家資訊,多數為冒充鎖匠、拖吊商家目的為趁火打劫

更令人擔憂的是,Google 仰賴的 AI 審查技術也顯露疲態。Google 聲稱結合自動化工具與人工審查來過濾假資訊,但技術限制讓詐騙者屢屢得手。Google 的系統擅長辨識已知的詐騙模式,卻對新手法反應遲鈍,例如利用社群媒體兜售假好評的伎倆。此外,AI 在理解上下文時力有未逮,無法精準判斷地址是否真實,或評論是否出自真人之手。

數據顯示,2023 年 Google 雖移除 1200 萬個假商家檔案,但這龐大數字恰恰反映問題的嚴重性。Google 在追求平台開放性與使用便利性的同時,可能也意外為詐騙者開了後門。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