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佈了對等關稅政策,希望藉此吸引高科技製造業回流。然而,在這之前,蘋果可能最先受到新政策的嚴重衝擊。
分析師預測,在新關稅影響下, 新iPhone成本將上漲43%,iPhone 16 Pro Max價格可能逼近2,300美元(約新台幣7.6萬元)。
羅森布拉特證券(Rosenblatt Securities)分析師便在報告中提到,蘋果可能需要提高旗下各類產品的價格,才能抵銷關稅帶來約395億美元的額外成本。
漲價上看40%!iPhone Pro售價恐達2300美元
具體而言,報告預估iPhone和Apple Watch價格上升43%、iPad價格上升42%、AirPods及Mac則上升39%。目前,蘋果手機中最便宜的iPhone 16e在美國售價599美元,加上43%價格後相當於856美元;而要價1,599美元的iPhone 16 Pro Max將則直逼2,300美元。
不同研究公司都得到相似的結果,逆向工程公司TechInsights同樣估計,iPhone 16 Pro 256GB版本(在美國售價1,099美元)成本將從原本約549美元,一舉上升至846美元的水準。
iPhone目前主要在中國組裝,而川普政府這次對中國額外徵收34%的關稅,加上川普上任不久對中國祭出的20%關稅,總關稅將達到54%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近年來不斷拓展印度的iPhone產能就是希望避免中美貿易爭端。然而,這次印度也被課徵26%的關稅。
美製iPhone有譜?可能不是好主意
那是不是蘋果將組裝環節搬回美國,就能避免關稅影響?恐怕也無法。iPhone的零組件來自亞洲各國,而這些國家同樣被課徵了高額關稅。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TechInsights分析了iPhone 16 Pro內的主要零組件的產地及價值, 其處理器價值約90.85美元,來自台灣──被課徵32%關稅;顯示器及5G數據機晶片則由韓國──被課徵25%關稅──供應,價值合計約64.59美元;被課徵24%關稅的日本,則供應儲存記憶體及後置鏡頭陣列,價值約147.54美元。
再加上由中國供應的電池及外殼,iPhone 16 Pro有至少價值超過300美元的零組件來自這次被課徵關稅的地區。
且轉移生產基地本身就困難重重,蘋果在印度努力多年,2024財年在印度生產的iPhone價值總計為140億美元,約占全球產量的14%。
若要轉移到美國則更為困難,羅森布拉特高級研究分析師巴頓.克拉凱特(Barton Crockett)聲稱,要將製造業務轉移到美國是規模非常龐大、極為困難的任務,需要耗費多年時間。
即使將製造轉移到美國避開關稅,可能也沒有太大意義,因為美國製造的成本遠遠高於亞洲國家。TechInsight分析師韋恩.林(Wayne Lam)指出,在中國組裝手機成本可能是30美元,如果搬到美國生產就要高達300美元。
不只iPhone!AirPods、iPad⋯難逃漲價
且令蘋果頭大的不是只有iPhone。根據《彭博社》報導這次被課徵高達46%關稅的越南,是蘋果部份AirPods、iPad、Apple Watch和Mac的生產地;蘋果還在馬來西亞、泰國、印題等東南亞國家生產Mac、AirTags等產品,這些國家被課徵20%到37%不等的關稅。
事實上,蘋果早已展開行動應對關稅,近幾個月一直在美國擴增庫存,但這終究只是短期措施,治標不治本。蘋果很可能會要求供應商協助吸收部份成本,但如此高額關稅的情況下,蘋果自身勢必也得承擔部份成本,不過蘋果硬體產品的獲利率高達45%,仍有一定空間來應對價格。
在供應商和蘋果自身吸收了部份關稅成本後,剩下的關稅成本很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尤其這次的關稅政策有相當高關注度,消費者更容易接收這是不得已的漲價。
而長期而言,蘋果可能會進一步著手調整供應鏈布局,降低受到的關稅衝擊,但《彭博社》認為,蘋果全面回歸美國製造的可能性很低。《華爾街日報》也提到,可能只有魔法才有辦法將所有零組件生產都搬到美國。
川普第一屆任期時,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多次與川普協商,也成功讓Apple Watch等產品豁免於中國關稅,蘋果這次若能再次得到豁免,自然是對他們最好的結果。倘若沒有那麼幸運,他們則必須認真思考如何說服消費者,接受關稅時代下的新價格了。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