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增色效果」,就像相機內多了個調色盤
至於在拍攝功能上,E-M1又為玩家們帶來什麼驚喜呢?原廠新增的「增色效果」,透過Fn2按鍵選擇開啟與前後轉盤調控,可自行調整30階色調、8階彩度的組合,其呈現的樣式就像Photoshop中開啟的色階圖。而在E-M5與E-P5中便具備的「高光和陰影控制」,連同「增色效果」整併在Fn2之中,在調控與設定上更為方便。而既有的HDR模式,也增設成HDR1(-1EV~+2EV)、HDR2(-2EV~+4EV)兩種效果,間隔/縮時攝影的可拍張數提升至999張(E-P5→99張)、影片長度可達100秒(E-P5→10秒)。
▲新增的增色效果,讓E-M1在拍攝時,可以手動調整色調與彩度。
▲Fn2原始設定中,可以開啟高光陰影控制與增色效果。
▲E-M1選單介面一覽。
▲E-M1在S-AF對焦模式下,可達每秒10張連拍表現,若使用RAW儲存格式,最多可連續拍攝41張。
▲HDR鈕進入後,前轉盤可調整HDR效果、後轉盤則是過片方式。AF鈕進入選單中,前轉盤是調整測光模式,後轉盤則是對焦模式。
Wi-Fi無線搖控,拍攝模式也能用手機調控
延續E-P5內建Wi-Fi傳輸的特色,E-M1將它發揮到更大,完全提升O.I.Share App的操作介面。在全新的O.I.Share App中,當與E-M1進行無線搖控時,可以在手機上選擇相機的拍攝模式、光圈、快門、白平衡、ISO、曝光補償與即時B快門等等。原廠表示,預計在產品上市前一週釋出更新內容。不過較為可惜的是,這款操作介面僅提供E-M1使用,因此已擁有E-P5的用戶,仍無法透過更新韌體後App介面,直接在手機上調整光圈快門等功能的哦!
▲對應E-M1的O.I.Share App介面。可調整拍攝模式、光圈、快門、ISO、曝光補償、白平衡。
▲也可以使用即時B快門。
各階ISO、實拍表現
本次實機拍攝的E-M1,仍為工程機,以下照片僅提供各位參考。
▲ISOLow、ISO200。
▲ISO400、ISO800。
▲ISO1600、ISO3200。
▲ISO6400、ISO12800。
▲ISO2560。
▲Olympus OM-D E-M1+ED 12-40mm F2.8 PRO。F2.8, 1/80, ISO640, 點擊照片可看原尺寸(後稍後補上)。
▲Olympus OM-D E-M1+ED 12-40mm F2.8 PRO。F2.8, 1/50, ISO400點擊照片可看原尺寸(後稍後補上)。
全新系列:ED 12-40mm F2.8 PRO
在本次發表中的另個亮點,是Olympus全新推出的新鏡頭系列M.ZUIKO PRO,第一顆ED 12-40mm F2.8 PRO,等效焦長為24-80mm,為了達到高品質的影片表現,在9群14枚鏡片中,內含2枚ED、1枚EDA、2枚HR、1枚HD、1枚DSA、2枚aspherical鏡片。內建了MSC機械構造,且在鏡筒上設置「手動對焦卡榫機構」,在將對焦環往下拉時,即進入MF對焦模式,這時在原對焦環處可以現距刻度。另外,在靠近後鏡組處,設有L-Fn鍵,在按壓時便鎖定AF對焦點。預計將在2014年,發表不ED 40-150mm F2.8 PRO新鏡。
▲全新的ED 12-40mm F2.8 PRO。
▲M.ZUIKO DIGITAL鏡頭分佈圖,藍色的部份是今年新創立的新鏡頭系列。目前已發佈,預計十月上市的為ED 12-40mm F2.8 PRO。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重點規格
- 鏡片群組:9群14枚,內含2枚ED、1枚EDA、2枚HR、1枚HD、1枚DSA、2枚aspherical鏡片
- 光圈葉片:7枚圓型葉片
- 焦距:等同於35mm的24-80mm
- 視角:84-30度
- 最近拍攝距離:20cm
- 最小光圈:F22
- 口徑:62mm
- 尺寸:69.9X84mm
- 淨重:382g
新周邊配件
除了相機與鏡頭外,這回Olympus真的是有備而來。現場擺設了與E-M1搭配的HLD-7握把、GS-5握把帶、CBG-10相機包、CS-42SF軟性相機包、CS-43鋪棉相機袋CSS-P118肩帶等等,售價待原廠公佈。
▲HLD-7握把內部可放置兩顆鋰電池。
▲Olympus周邊配件大全套。
▲CBG-10相機包上,真的設置一個Olympus的接環。
在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系統活絡於市場與消費者之間後,其輕便、趨近單眼的畫質表現,先是受到一般大眾的熱烈歡迎,爾後各家廠牌再順勢推出具備直觀操控性介面、新穎迅速對焦性能的高階微單眼,使得固守本格派的專業攝影師們,也紛紛重新檢視這項產品在商業性創作的可能性。不可否認的,EVIL相機的確改變大多數人們的攝影習慣,這也讓廠商們反思,究竟堅守著傳統思維還有多少獲利成長空間,還是該轉換跑道,試著在新興市場中經營自家的品牌力?
以Olympus而言,在推出第一台PEN系列的微單眼後,便在日本受到明顯的買氣(也是因為宮崎葵的緣故嗎?)爾後相繼推出的機款、以復刻走向的OM-D系列,每一道端出檯面的產品,再再加深自家與微單眼的連結度。
現今推出的E-M1,其定位與整體設計,鎖定男性、以及專業攝影師的市場,並以月產量1萬8千台的數量進攻歐美市場。台灣的部份,預估在第一季分配1500-2000台。只是,台灣仍有使用者深受感光元件片幅大小來判別選購器材,雖然已有不少攝影師、達人們使用EVIL相機創作,但對於根深蒂固認為片幅才是王道的玩家們,究竟買不買E-M1的豐富性能與對焦表現力這筆帳,讓Olympus能重新刷洗市佔排行呢?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延伸閱讀
用 微單眼 玩職業 時尚攝影 的 Jay McLaughlin
Olympus M4/3 大光圈 定焦 五虎將, 人像攝影 達人實戰 大公開
Olympus M4/3 大光圈 定焦 五虎將, E-P5 實拍評測
Panasonic Lumix GX7 正式發表, M4/3 系統進階新戰力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