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Taylor Beck, 原文載於FastCompany。「如果你困在一個由老一輩決定升職加薪的系統裡,那就是在慢性死亡,就像農場裡的動物。我想去一個艱難、充滿競爭力的地方。」
每當美國人聽到「創業者」,腦海中立刻浮現出有抱負、有理想改變世界的年輕人形象。但當日本人聽到這三個字,他們通常會想起「自私、貪婪、不值得信賴的罪犯」形象。為什麼?日本的年輕人怎麼才能重新找回 50 年代前輩們的創新精神? 生產了相容 iPhone 的電動機車,並試圖取代全亞洲傳統摩托車的 Terra Motors 說,時代變了。
日本的 Google,Facebook,Twitter, 和 Apple 在哪裡?誰是日本的 Mark Zuckerberg 或者 Steve Jobs? TA 為什麼沒有享譽全球的成功?
在我試圖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卻發現許多日本年輕創業者直言不諱地把這一切歸因於日本的企業文化。
「所有重要的工作都只有『老人』才能做,」Terra Motors 的公關經理大橋哲也這樣說。他創辦的公司製造潮流電動機車,目前在日本有很不錯的銷量。他們的「電動機車」於 7 月發表,是全球第一個與智慧型手機相連接的機車,它可以將它自己的路線和電池壽命資料導入手機。
在記者景山由里最新一期對 Terra 的採訪中,26 歲的桑原浩志言辭更為犀利:「如果你困在一個由老一輩決定升職加薪的系統裡,那就是在慢性死亡,就像農場裡的動物。我想去一個艱難、充滿競爭力的地方。」
43 歲的德重徹是 Terra 的合夥人兼公司 CEO。在 25~29 歲期間,他在工作的保險公司 Sumitomo 也遭遇了相同的問題。於是,他離開日本,前往史丹佛商學院。在那裡,他遇到了充滿冒險頭腦的創業者, 並把這些能量和全新視角帶回日本,以激勵年輕人放棄隨大流,開創自己的職業生涯。
「日本的年輕人受到許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大橋解釋說。「老闆們從不冒險,而日本的員工又不能挑戰老闆。如果你給出了建議,他們不會採納。老闆們從不給年輕人機會:只有老人們才能做有趣的工作。」
為什麼日本的創業公司不走出國門?
很多年輕的日本人被鼓勵著離開等級森嚴的大公司,投身創業公司。這是好現象。但為什麼只有少部分創業公司最終衝出國門,走向世界呢?
Startup-dating.com, 是一家監測科技創業公司和風險投資的日本網站。最近在Tokyo SeedStarsWorld 比賽中獲得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創業公司稱號的Locarise是一家「日本」公司。它總部位於東京,由創業育成公司 Open Network Lab 所投資,但團隊卻是三個法國程式設計師。為什麼日本的創業者沒有贏得這項榮譽?為什麼沒有更多年輕人勵志成立自己的全球化公司?
語言無疑是一個障礙。相比於排名居高不下的經濟地位,日本在亞洲國家中的英語水準卻出奇的低:在英語熟練度考試中,僅在 54 個國家中排名22 位。而新加坡位列 13, 馬來西亞位列 14 ,韓國位列 21 。但 Ohashi 認為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原因。
為什麼日本創業公司的形象跌落谷底?
「自私、貪婪、不值得信賴:這是 2000 年日本創業公司的形象」,大橋說。 那為什麼是 2000 年呢?
在 13 年前,日本的確有自己的馬克札伯格和賈伯斯,他的名聲也頗具傳奇色彩——只不過這是一個「黑暗」的形象。大橋歎息道。
23 歲從東京大學輟學後,堀江貴文創辦了Livedoor一個在日本十分受歡迎的門戶及部落格平台。貴文,又名「Horiemon」,外形酷似哆啦 A 夢,並且秉承了美國科技先驅們的裝扮(T 恤、不扣鈕扣襯衫),隨後又從以日本的哈佛著稱的東京大學輟學。他宣揚跨反主流文化形象,在他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得罪了日本傳統的商人。他的網站也在 2006 年被關閉,接著,他開始買馬、惡意收購公司、參加競選...... 最終以在 Livedoor 財務造假的罪名被捕入獄兩年。
大橋繼續說,除了這個創業公司創始人的「黑歷史」,日本人也是比較反對冒險主義的,他們傾向於追隨榜樣。他用了一個棒球的例子做類比。
1995 年,野茂英雄是日本第一個進入北美棒球大聯盟的球員,但他身後有系列約 50 個像鈴木一朗和松坂大輔這樣的球員。棒球運動自 1872 年由美國專家 Horace Wilson 引入後,在日本風行一時,但直到 100 多年後,日本選手才走向世界。Terra Motors 希望自己成為創業公司裡的野茂英雄——創業公司裡的開創者,先驅中的先驅。
「目前為止,日本沒有典範可言,」大橋說,「我們沒有 Facebook,沒有 Google,沒有 Twitter,所以年輕人不相信日本的創業公司能成功。我們 CEO 的想法是,做我們想做的事,去改變這種文化。」
Terra Motors 引領了日本電動機車的市場,但中國製造依然統領亞洲,佔據了全球 80% 的摩托車占有率。印度有 1300 萬輛汽油驅動自行車,越南 有 300 萬輛,日本僅有 40 萬輛,但中國卻擁有 2000 萬輛。
為什麼太陽沒有在該升起的地方升起?
日本是一個富有的國家,擁有全球最頂尖的教育系統。但你享受過哪些日本創業公司的服務?的確,我們使用日本的電子產品——任天堂,索尼 Playstation 遊戲機,開豐田或本田的汽車,或許穿優衣庫還有 Rakuten 的衣服。但這都是老牌公司。我新的 Onitsuka 運動鞋看上去時尚又貼心,但第一雙鞋卻是在 Kobe 的起居室縫製的;鬼塚喜八郎在 1949 年開了第一家店。1977 年,他的公司改名 ASICS 並把生意拓展到美國。
MIT 歷史學家 John Dower 在他獲得普立茲獎的書《Embracing Defeat》中講到,日本令人振奮的崛起發生在二戰後,源於參與朝鮮和越南戰爭、駐紮日本基地的美軍的需求。這也是許多老牌發家的起點。本田,1949 年賣出第一輛 「Dream」自行車;索尼和松下一同轉型:從戰前的電燈,轉向戰後銷往全球的收音機和電視。
「我們與傳統的日本全然不同,每個人都曾生活在別處。」
國際化是 Terra Motors 員工與在日本的其他競爭對手最顯著的差異。久和原在加入 Terra 前,效力於坦尚尼亞的松下;另一個員工來自法國輪胎製造者米其林;大橋在巴基斯坦、緬甸、俄羅斯等均有留學經歷。相對於以沉默寡言、羞於與外國人溝通著稱的日本人,這是一個奇異又敢於冒險的團隊。
大橋,像 Terra 其他 15 名 20 幾歲的員工一樣,放棄了知名企業的工作,跑來小公司挑戰自我。畢業於日本一橋大學的大橋曾被三菱聘用,但當他聽說 Terra 後,毅然拒絕了這個有前景的大公司。
「我放棄是因為我沒有機會在年輕的時候走出國門,或者從事重要的工作。年輕人沒有被給予令人感興趣的機會。或許每個日本年輕人都對自己的工作很失望。」這很諷刺,因為「往往是年輕人才樂於嘗試有趣的新鮮事物。」
日本夢的延遲:一條迅速衰退的舊軌跡
美國年輕人總是認為青年時期應該充滿挑戰、冒險、好奇和不安份。所以,很多美國人在 20 幾歲時選擇創業、做有創造性的工作。
「日本的年輕人也同樣不安份,」大橋告訴我,「但我們沒有成功的範本。」近年來,日本缺乏取得全球性成功的創業公司,而且極少的日本學生選擇出國。當大橋的朋友聽了他在中東的經歷時,正常的聲音是「你一定是瘋了」,羡慕忌妒恨的聲音是「聽起來不錯」,害怕的聲音是「這地方是不是很危險?」
「人們想要呆在大公司,」大橋的室友附和道,「安全永遠是第一位;他們認為我們只要追隨這些成功的公司,也一定可以成功。」但日本的公司不會再堅持這種「慷慨的終生雇傭制度」太久。
這種舒適的安全感在不久的將來會土崩瓦解,但在此之前,「年輕人沒有去冒這個險的動機」,大橋說,「二戰後,大約 40 年前,日本人敢於冒險,但現在的日本已經是一個發達國家」,很多人開始安於現狀。
但,好奇心引起的動力呢?嘗試挑戰的渴望呢?美國夢總在升騰爆炸,那日本的年輕人什麼時候點燃火光?
要說 Terra 的理想主義者們有什麼象徵意味的話,那我希望看到的是第一道火花。(fastcolabs.com)
對於沒有資本的年輕人在這個老一輩打拼過的社會中,
即使是創業幾乎也都是選擇風險較低的微創業,
建立小工作室,
寫寫程式、APP,
然後期待大公司的收購╮(╯_╰)╭,
這似乎是很沒志氣的想法,
但是也是比較低風險、穩妥的方法。
> 台灣的年輕人似乎也差不多...
> 對於沒有資本的年輕人在這個老一輩打拼過的社會中,
> 即使是創業幾乎也都是選擇風險較低的微創業,
> 建立小工作室,
> 寫寫程式、APP,
> 然後期待大公司的收購╮(╯_╰)╭,
> 這似乎是很沒志氣的想法,
> 但是也是比較低風險、穩妥的方法。
其實現在年輕人也很辛苦,除非靠父母、企業贊助
除了沒有資本創業,時代也不如以前處處機會
沒錢擴張也鬥不過大型企業,志氣跟遠見往往也鬥不過現實阿
囧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