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Model S在墨西哥再發生撞擊起火事故,為何每次都會起火?

Tesla Model S在墨西哥再發生撞擊起火事故,為何每次都會起火?

Tesla在短短半個月內,連續遭遇了兩次電動製造商最難以面對的起火事故。上次撞擊事故據稱造成了Tesla約12億美元的市值損失。起火影片在網上瘋狂轉發,讓Tesla的投資者們震動不小。

Tesla Model S在墨西哥再發生撞擊起火事故,為何每次都會起火?

Tesla的公關部門剛從10月初美國西雅圖郊區的Model S起火事件中回過神來,現在這個悲劇在鄰國墨西哥再次上演。我們今天從Jalopnik獲取了這則消息,但其實墨西哥當地媒體早在10月18日就已經報導了此次事故。

也就說,Tesla在短短半個月內,連續遭遇了兩次電動製造商最難以面對的起火事故。上次撞擊事故據稱造成了Tesla約12億美元的市值損失。起火影片在網上瘋狂轉發,讓Tesla的投資者們震動不小。

從現場影片中可以看出,此次事故中「遇難」的白色Model S起火的火勢比上一次還要大。不僅車頭部分焚燒嚴重,火勢已經蔓延到了車輛的C柱部分,就差吞併整個車身了。

隨後Tesla公關趕緊發文「救火」:

「我們很快聯繫到了車主,並得知他很安全。此次事故中車輛撞破了一座水泥牆,最後撞到了一棵樹上。車主走出來,沒有留下永久性的傷口。他很感激該車的安全與性能,並問我們能否儘快給他交付第二輛Model S。」

看了這樣的PR文稿,我只能說我非常佩服這位車主。這次他沒有碰巧也是Tesla的投資者。這位墨西哥「土豪」在經歷了一次可能致死的車禍後,依然樂觀地表示「他等不及再要一輛Model S了」。

與上次撞擊到路邊的不明金屬物體起火不同,這次在墨西哥的這輛Model S是高速撞擊到了水泥牆上,並最終撞到了一棵樹上。從外媒體的表述似乎很難想像當時是怎樣的場景,但可以肯定:Model S遭遇了極不尋常的撞擊,然後起火。

很多人疑問,為什麼電動車撞擊後一定會起火?平時看到很多燃油汽車撞到樹上(比如橫衝直撞的酒駕者),也只是車輛嚴重損毀,並未見兇猛的火勢。除非油箱爆裂引燃車身。這個「罪魁禍首」就是電動車的電池。

Tesla使用的電池,是由松下提供的18650鈷酸鋰電池。這種材料的電池與其他主流電動車採用的磷酸鐵鋰電池相比,電池穩定性較差、爆炸機率大,但能量密度較高。Model S與其他電動車型相比,之所以能有如此出色的續航里程,一大因素就是電池的能量密度。

鈷酸鋰的理論密度為5.1g/cm³,而磷酸鐵鋰的理論密度僅為3.6g/cm³。這樣的差距,讓Model S的電池容量是普通電動車的兩倍之多。自然能支援更持久的續航。但危險係數也是成倍增加。

既然這麼危險,為什麼Tesla還要選用鈷酸鋰電池呢?這是因為Tesla採用了比較高級的電源管理技術。很多人說,Tesla的電池太危險,容易爆炸。這是個事實,但這並不代表採用磷酸鐵鐵鋰電池的車就100%安全。

之前,比亞迪生產的E6電動車也出現了起火事故。所以,對於電動車來說,最關鍵的是要看電源管理。如果電源管理做得好,在沒有遭遇極端條件的情況下,鈷酸鋰電池也可以很安全。

但從目前所有的電動車起火事件,以及Tesla本月的這兩起起火事故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條結論:

與燃油汽車相比,電動車雖然沒有排放,但(電池)危險性還是很高,而且很難滅火;對於Telsa來說,如何解決電源的安全管理與事故救濟之間的衝突是個重要課題。
因為Model S的電池位於車輛底盤,8000多塊18650電池在BMB、BSM以及VSM三級安全系統的監控下排布。很結實,也很嚴實。但,至少目前來看,Tesla還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無論撞到路邊金屬物體,還是撞到大樹上,都會猛然起火。

最重要的是,人安全走出來了,可是對於消防員來說,這電池火災比普通汽車的火災還難滅。普通汽車也許是車內皮革、塑膠製品燃燒,但電動汽車的電池一旦著起火來,一時半會是不會熄火的。

上次起火事故,NHTSA並沒有對其進行追究,他們相信了Elon Musk的話。這次,估計墨西哥當局會展開調查,具體的事故細節預計晚些時候會有報導。

截止發稿,Tesla的股價下跌了6.8個百分點,至162.86美元。市值已經徘徊在200億美元之下。

Tesla Model S在墨西哥再發生撞擊起火事故,為何每次都會起火?

steven steven@pingwest.com

PingWest中文網
作者

PingWest是一家全球視野的尖端科技媒體,提供關於中國與美國的最尖端科技創業資訊,致力於成為溝通這兩個全球最大互聯網/移動市場的互聯網社群。

使用 Facebook 留言
肥貓
1.  肥貓 (發表於 2013年10月30日 12:26)
與盧貝松的車,一撞就爆炸相比
一撞就起火,實在是好太多了
難怪消費者體驗過後,迫不及待再來一輛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