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裝置在今年有了一個大轉折,單以手錶/手環來說,從提供使用者資訊以及操控簡單功能過渡到了以記錄使用者生理資訊並加以分析的功能為主,前者還有以 SONY SmartWatch 以及三星 Gear,後者則多不勝數,如今年 CES 許多廠商都相繼推出智慧手環。
「智慧手錶」的概念並不新潮,但功能的增添卻有著有趣的趨勢。從最最早期能夠用紅外線遙控電視的手錶開始算吧,那時候受限著技術瓶頸,我們還在夢想著未來人人都有行動裝置能夠聰明幫助我們更輕鬆的生活,這個未來已經到來了:不過是由智慧型手機取代了手錶的位置,於是人們依樣畫葫蘆的將手錶改造成接近智慧型手機的樣子,這也是近代智慧手錶的大略方向。
▲ SONY SmartWatch2,典型的「智慧型裝置手錶」
操控與閱讀
但這一類型努力將原有的智慧型裝置功能塞進手錶中的產品,目前仍然沒有一個是真正成功的,要讓更小的體積去完成同樣的功能本身就是一個成本更高的選擇,而智慧型手錶在仍頂多是消費者「第二選擇」的情況下,價格如果太過高昂的話,那只能落得失敗的下場,而更小的體積也更加的考驗電池以及組裝的難度(注意:手錶的碰撞機率也遠比手機來得高),在種種不利的因素下,目前「智慧型裝置手錶」還沒有一個殺手產品的出現,即使三星大力推廣的 Galaxy Gear 也遭受到了大失敗。
撇開硬體及成本不說,從軟體面來看,在破碎的時間中,手錶天生較小的使用介面中能夠提供的資訊受到了限制,優點是使用者所需花費的成本中手錶較手機來的更低(不用從口袋/包包中找出),這讓手錶只適合顯示簡短、可一目讀完的資訊,例如它最古老的功能:顯示時間,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三星有注意到這個問題,於是他們將操作介面多了一個「丟到手機上」的功能,讓手錶只專注在閱讀簡短的資訊,例如 RSS 的標題,或是信件的主旨,看到有興趣的,丟到清單中,過一會等有比較長的零碎時間再使用手機來閱讀那些資訊。但即使這樣,那些資訊標題仍然不夠「短」,以 Galaxy Gear 來看依然會受到螢幕大小的限制住。
照相則是筆者認為一個智慧型手錶的好主意,甚至畫質不用太好都沒有關係,因為「抓拍」重要的是時機而不是品質(品質是加分因素),手錶較低的時間成本非常適合抓拍(或是錄音、錄影等等具有時效性的功能)。反過來的功能就不是一個好點子了:用手錶打電話看起來酷斃了,但無論是技術上、或是使用交互作用上都是一個會累死大家的點子。即使 Google Glass 使用骨傳導來做為聲音傳遞介面,在 Glass 2.0 他們仍然加了一個單聲帶耳機來讓你使用,畢竟要兼顧隱私以及聲音品質最佳的解決方案,目前還是耳機,而智慧型手錶用耳機來打電話是多此一舉且非常不適合的,用擴音講電話則更是引人側目。
▲ 三星 Galaxy Gear 的拍照功能,筆者認為做在手錶上尤其是個好點子
▲ 不過對許多人來說,手上那圈玩意兒,能夠顯示時間就足夠了
記錄與分析
即使有一些亮點,在成本的高牆下,這一類型的智慧型手錶始終無所作為(9900 新台幣的 Galaxy Gear 買單者稀,看戲者也不多),繼之而起的,就是另外一種意義的智慧型手錶:以記錄、分析使用者生理資訊為主要功能的健康手錶/手環類型。這類型的健康記錄手環像是 Nike Fuel+、Jawbone,或是在今年 CES 2014 上出現的大量類似產品都有著相似的功能以及概念。他們並不是讓你用來遙控手機、或是定時微波爐的,有些甚至連螢幕都沒有,你除了帶著它以外,完全不會需要去操控它其他的功能,有些甚至連按鈕都非常的少,這類型智慧型「手錶」(有些帶螢幕的有提供時間顯示功能,甚至有些還提供了更多的資訊)並沒有著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有的是智慧型手機表現較弱的功能:「記錄」。
一般智慧型手機其實也能做到記錄震動、記錄睡眠品質等等的功能(也有對應的 App 在市面上推出),但隨身記錄心跳頻率、隨時開著 GPS 等,對於智慧型手機來說太過耗電、且難以做到(心跳頻率),這類手環即在此切入了進來,補足了智慧型手機缺失的這一塊。畢竟雖然我們幾乎隨身都帶著手機,但手錶以及手環仍然更加貼身且更為輕巧。在功能單一專注下,這類產品的售價通常也較上述智慧型手錶來得低,且賣點更為明確。
- 智慧手環變手錶,更強大的 Fitbit Force
- Nike 推出 Nike+ FuelBand SE:加入彩色元素、更強大的功能
- Jawbone UP 健康手環動手玩,記錄24小時的生活起居
- CES 2014:RAZER 也推智慧手環 Nabu,雙螢幕、可用於社交搜尋和遊戲提醒功能
- CES 2014:Sony 推出 SmartBand 智慧手環,它其實是可拆卸的感應器
▲ 高通發表了自家 Mirasol 顯示技術的智慧型手錶,但 350 美金的售價讓他註定只能是一個技術展示機而不是酷炫商品。
未來的方向
筆者認為,在技術沒有外星科技介入的大躍進前,記錄與分析的智慧型手錶將會是現在以及未來的主流。誠然,記錄與分析等功能在傳統意義上「智慧裝置」的智慧型手錶也能搭載,甚至能夠即時顯示資訊、分析結果。但受限於科技以及成本的限制,要做的好需要的成本非常高,造型也難以有所突破。反之在成本大幅降低的記錄、分析型智慧型手環/手錶,就更能夠在市場上獲得成功,他們的價格更低,功能更專注、明確,而且造型跟顏色一個比一個酷、炫,電力大多能撐上五到七天,大部分使用者也只需要知道時間,而不是一整封 EMAIL 的內容。
不過傳統智慧裝置的手錶還是有明星的:Pebble。這是智慧型手錶發展的另外一個方向,電子紙同時解決了耗電以及成本的問題,如果 Pebble 的下一代加上了記錄分析的功能,筆者認為這會比搭載絢麗的 AMOLED 螢幕在市場上更有生存下來的可能。
以手錶來說,
比較期待他有時間相關的功能,
跟未來物聯網結合後,
可以跟家電一協作,
比如常聽到的食品過期提醒,
或者微波爐、烤箱的時間提醒...等。
根據手錶位置追蹤人員移動,進而開關燈具,
根據心跳、心律來調整跑步機、腳踏車...
甚至極度異常的時候自動通知救護車,
都是很好的應用。
有時候消費者並不是想要把手機全部移植到手錶,
而是將手錶這種產品賦予更大的功能,
但並不是取代手機。